总体保持稳定,个别考点微调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高考政治会怎么考?哪些方面会有变化?近期,备受关注的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在各地陆续正式出台。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因此认真研读今年高考考试说明,对明确高考复习方向,增强复习备考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实效性,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2011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的解读
  综观今年各地的高考政治考试说明,都十分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强调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来看,今年各地的政治高考考试说明都根据教育部2011年考试大纲及各地的教学实际,在命题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范围以及试题难度值等方面与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总体保持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仅在考试范围或考试内容的个别考点做了小调整。下面以2011年江苏高考政治考试说明为例加以阐述。
  1.考试范围出现细微变化。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的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内容,《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内容和时事政治。2011年的必考内容和往年一样,只是选考内容多出《经济学常识》模块,要求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考其中一个模块。
  2.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试题难度未有太大改动。考试为笔试闭卷,试题总分为100分,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48分和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难度值一般在0.6~0.65。
  3.与去年相比,考试内容中个别考点有微调。具体来说,《经济生活》由57个考点改为56个,《政治生活》由42个考点改为44个,《文化生活》仍为40个考点,将“理解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改为“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生活与哲学》51个考点改为48个。选修内容《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删去二级标题,考点也有所减少,均为29个。其中时事政治还规定,今年将考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相关内容。
  二、2011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建议
  依据近几年各地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特点,结合2011年各地高考政治考试说明的要求,对2011年政治学科高考复习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1.基础知识要夯实。
  基础知识薄弱是成绩不理想的根源,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因此夯实知识基础是高考复习的关键。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0题、34题、35题、39题、42题,江苏政治卷第25、26题,安徽文综卷第2题等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为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宏观把握,中观呈面,微观落实”,以扎牢知识基础。夯实知识基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课本。对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反复复地看。第一遍要详细看,把书上的例子、谚语、格言“一网打尽”,要分析其体现的道理并与课本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第二遍要有选择地看,有分类地去理解,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抓主干。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知识点上下工夫。要抓住高频考点、课本重点和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复习,把备考的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第三,构体系。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要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知识点的理解上,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网络化,打破单元、课的局限,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运用宏观知识体系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中观呈面”对于高考答题更为直接而有效,考生要格外重视。“中观呈面”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经济生活》可以以“价格”为主题集成这样的知识块:价格的含义,价格的变动,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尺度的关系,价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价格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等。“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重点要落实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
  2.解题训练要高效。
  高考试题是对考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检验。为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养成自己选题、命题和答题的习惯,培养自己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选择高考真题进行变式训练,在解题训练时要注意解题的科学性、答题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只是训练也不能“喜新厌旧”,要认真用好手头已经做过的各种政治试题,放大其功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可采用的训练方法有:第一,建错题集。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地看一看,有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对题再做。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确率。第三,旧题新做。在做高考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进行创新的结果。因此要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这既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第四,专项突破。在各种题型中,有的同学选择题做得好,非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非选择题做得好,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选择题时,有的同学因果类选择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组合式选择题做得不好。在做非选择题时,有的同学简答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辨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材料分析题做得不好,有的同学综合探究题做得不好,等等。应该说,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因此在备考中要做好专项突破的练习。如综合探究题(即研究性学习试题)是一种新题型,好多同学因不太熟悉其答题技巧而倍感困惑,但这一题型正在成为新课程高考中的“新宠”,如不加以研究,就很难适应,从而使自己格外被动。同学们若能将做过的综合探究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汇集起来,揣摩并总结其取材、设问、答案设计的规律,那么将有利于专项突破,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的学习时间是极其有限又宝贵的,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中,自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质量的训练是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而高质量的训练离不开高质量的试题,尤其是高质量的新题,因为政治试题的时代性强。
  3.与时政热点相关联要关注。
  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不难发现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都与时政热点相关联,甚至是原文引用。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时政热点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广泛阅读。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阅读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然后,根据自己学习需要或个人兴趣,可将时政热点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分类归纳,以加强记忆。结合课堂知识,对重点时政细致推敲,以便理论联系实际。二积极思考。对同一则时政热点,可从不同学科(如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分析其可能考查的角度。如某些报刊中“热点追踪”栏目每一篇文章后的“课堂链接”,限于篇幅,仅从政治课某一学科角度进行提示。同学们还可以从其他学科角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三深入讨论。要经常开展“与同学议”,即围绕共同关注的时政热点,大家一起议论、探讨,从而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开阔思路;还要定期进行“与教师议”,即将一些疑难问题进行归类集中,向任课教师请教,从而准确把握时政热点的内容主旨,拓展视野,深化认识,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动笔演练。①可采用资料卡片形式,及时对热点问题进行分类专题总结,随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②点评重大事件。可再选择一两个重大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点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联系实际要到位。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绝大部分取材于贴近生活的重点、热点问题,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金融危机、就业问题(如“用工荒”问题)、宏观调控(如房价、物价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票同权)、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发展(如物联网、三网融合)、投资理财、民族关系等在高考政治试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较好地体现了“关注生活”这一新课程理念。今年时事政治规定将考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要关注国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精心选择热点专题。如“三农”、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等问题。二要关注长效热点,即党和政府长期关注、高度重视的问题。要学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思维层面展开理性思考,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训练,这是提高备考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5.开放探究要体验。
  贴近学生生活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新课程高考试题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39题、江苏政治卷第37题、安徽文综卷第38题等,这些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性与开放性,使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展现,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探究性试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头戏,在今后的新课程高考中一定还会有所体现,并有不断创新的趋势。重视教材的单元探究,熟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或流程,加强探究性典型课题的针对性训练,培养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破解研究性、探究性试题的必由之路。
  6.地方特色要挖掘。
  复习备考时要充分挖掘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创新答案。如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25题、26题、31题,江苏政治卷第34题,广东文综卷第36题,浙江文综卷第41题等,这些试题都突出了地域特点,选用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素材作为试题的情境,使试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挖掘、利用本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资源,结合课本知识,设置问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投身家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Q]
  
其他文献
位于重庆的黑山谷其实一点也不黑。那里有大量的植物。银杉、红豆衫、竹子……葱葱郁郁的;有各种鲜花,高山杜鹃、野生大茶花、珙桐花……色彩斑斓的;还有中华黑叶猴、穿山甲、红腹锦鸡等野生動物,热热闹闹的。
在地球另一端的南太平洋大洋洲,有一个遥远的国度,它毗邻澳大利亚,面积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就是新西兰——全球最美丽的国家之一。新西兰分为北岛和南岛。北岛比较小,但人口占了新西兰总人口的75%,首都惠灵顿和最大的城市奥克兰都在北岛;而南岛则以自然风光著称。  谁发现了新西兰?  最早生活在新西兰的土著是毛利人。在毛利语中,南岛叫作“Te Wai Pounamu”,翻译成中文就
湖畔野炊
期刊
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带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问题作为教学引线。针对历史科目具有系统性、时间性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愿意走近历史,乐于探究历史。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明确问题设计的目的以及贴合学生的思维认知。  一、设置兴趣式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性  兴趣是知识
寒假来临,正好是去长白山观赏雾淞的好时候。长 白山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 江的发源地。除了大家常去的霧淞岛,位于长白山脚 下的魔界景区也是观赏雾淞的好去处。升腾的雾气将 ’ 一切都包裹起来,如仙境一般。
【背景材料】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2010年经济工作,阐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海洋通常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摇篮,许多陆地上的生物是由海洋进化而来的,而在蔚蓝大海的深处,却生活着一群有着古老形态的生物,它们就像见证了地球命运的“活化石”,掌握着地球许许多多的秘密。  东伦敦的“异形鱼”  1938年的一天,在南非东伦敦港口附近的海面上,一艘拖网渔船捕获到一条奇特的鱼。这是一条长约两米、泛着青光的大鱼,铠甲一样的鱼鳞布满全身,尖尖的鱼头显得异常坚硬,它的胸部和腹部还各长着两只既肥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38题以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角度对分配、政府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考查,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彰显了试题的综合性,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四种能力,堪称新课程下高考试卷政治学科主观题的典范。下面笔者对这一试题试作评析,以期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真题呈现】38.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命题类型一:图示思维过程的试题  【高考典例】(2014·北京文综卷·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7.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这一奇观位于巴西,是一处面积庞大的岸边沙丘。当雨季来临,沙丘中间地带会产生许多小湖泊。这些小湖泊映照着蓝天,与不远处大海的颜色相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