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暑是机体在气温、气压过高的情况下,大量的氮、氨等有害气体溶解于血液中,当突然转入正常气压时,因多余的有害气体不能及时从肺脏交换出来,因而在血液内形成气泡,使血管特别是肺毛细血管受阻,机体血循障碍而突发的一种疾病。
一、发病机理
当氨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和氧气显著不足时,机体表现高度缺氧,血液中的氨、氮、二氧化碳等刺激机体加快呼吸,企图吸入新鲜氧气,排出有害气体,但在原环境中仍然吸入了大量有害气体。该病的发生与内外呼吸不能进行应急代偿有很大关系。在一般血循障碍时,外呼吸(血液循环与外界循环之间的气体交换)与内呼吸(组织内的氧化过程)是通过肺脏的生理活动来进行应急代偿的,即可得到缓解。当发生中暑时,由于肺脏本身的毛细血管也发生了血循障碍,而无法进行代偿机能。当环境改变时,肺循环的代偿机能逐渐恢复,但为时已晚,大量氧气的吸入反而促使更多的气泡形成,加剧该病的症状和延长病程。
二、发病情况
荆某饲养有38只年龄、性别不同的羊只,其中3年龄以上的能繁母羊10只,育肥羊10只,种公羊2只,2~3月龄的羔羊16只,以放牧为主。该羊群晚上集中关在一面积42米2的羊舍内,舍内没有窗户,只有一栅栏通风,舍内气味刺鼻。2013年7月的一天早上,荆某发现出圈后10分钟内有18只羊突然发病,表现为呼吸困难、走路摇摆、卧地不起,有的口内流涎。笔者到达现场时已有2只羊死亡,遂立即对其他患羊进行了全面检查,体温40.1~41℃,脉搏50~60次/分,呼吸100~120次/分,结膜发绀,有的张口呼吸,有的瘤胃臌气,患羊高度缺氧,遂运用强心、补液、平喘和解毒药物对症治疗,症状稍有缓解,继而又恢复前状。与此同时对死亡羊只进行剖检,可见肺呈紫红色,体积增大,极度充血,肺泡扩充,弹力减弱,肺泡内有少量黄色积液,心脏肥大,左、右心室内有淤血,肺毛细血管内有大量气泡存在。初步诊断为绵羊中暑。
三、防治措施
1. 当发生中暑时,首先要将羊群置于阴凉处,再用冷水浇患羊头部,有条件时可向羊群释放氧气。
2. 根据患羊体质和年龄,静脉放血150~200毫升,第二天再放血50~100毫升,连续放血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排出有害物质和形成的气泡。
3. 采用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 15毫升,10%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40~60毫升,静脉注射;樟脑磺酸钠注射液6~10毫升或安钠咖注射液10~20毫升,肌内注射,能够起到补充体液,加强心动力,防止体液渗入肺泡,同时促进肺泡的收缩能力恢复。为防止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发生,肌注160万~320万青霉素和50~100克链霉素。以上用药每天1次,连用6天。
4. 针灸肺腧穴,以促进肺机能的恢复,加速有害气体的外排与氧气的补充,隔天1次。
5. 采用中草药以巩固疗效,方剂为沙参20克、川贝10克、百部10克、杏仁5克、天花粉15克、枇杷叶15克、苏子10克、丹参6克、甘草20克和云苓10克。每天1剂,煎汤灌服。
用以上方法治疗6天,患羊康复。
四、分析与小结
1. 圈舍内有20只羊没有发病或发病较轻,不需治疗而自愈,笔者分析认为是因挤到栅栏门口获取了新鲜空气。因此,发病的羊只都是体质较弱的羔羊、育肥羊与妊娠母羊。
2. 该病属异常血液循环障碍病,同一般血循障碍比较,主要是在血液中和肺毛细血管内有许多数量不等的气泡间隔。
3. 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稍加注意羊舍的通风和羊群的密度即可避免。
4. 放血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但必须进行补液,以防患羊等渗性脱水,并加强患羊的血液循环和促进有害气体、气泡的外排。此外,不可忽视相关药物的对症治疗,特别是采用中草药治疗能避免产生抗药性。
5. 该病要注意与中毒病、高山病、非肺炎性疾病加以区别,气温高、环境不良、羊群密度高和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忽然发病对确诊该病有帮助。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猗县城关镇畜牧兽医中心站 邮编:044100)
一、发病机理
当氨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和氧气显著不足时,机体表现高度缺氧,血液中的氨、氮、二氧化碳等刺激机体加快呼吸,企图吸入新鲜氧气,排出有害气体,但在原环境中仍然吸入了大量有害气体。该病的发生与内外呼吸不能进行应急代偿有很大关系。在一般血循障碍时,外呼吸(血液循环与外界循环之间的气体交换)与内呼吸(组织内的氧化过程)是通过肺脏的生理活动来进行应急代偿的,即可得到缓解。当发生中暑时,由于肺脏本身的毛细血管也发生了血循障碍,而无法进行代偿机能。当环境改变时,肺循环的代偿机能逐渐恢复,但为时已晚,大量氧气的吸入反而促使更多的气泡形成,加剧该病的症状和延长病程。
二、发病情况
荆某饲养有38只年龄、性别不同的羊只,其中3年龄以上的能繁母羊10只,育肥羊10只,种公羊2只,2~3月龄的羔羊16只,以放牧为主。该羊群晚上集中关在一面积42米2的羊舍内,舍内没有窗户,只有一栅栏通风,舍内气味刺鼻。2013年7月的一天早上,荆某发现出圈后10分钟内有18只羊突然发病,表现为呼吸困难、走路摇摆、卧地不起,有的口内流涎。笔者到达现场时已有2只羊死亡,遂立即对其他患羊进行了全面检查,体温40.1~41℃,脉搏50~60次/分,呼吸100~120次/分,结膜发绀,有的张口呼吸,有的瘤胃臌气,患羊高度缺氧,遂运用强心、补液、平喘和解毒药物对症治疗,症状稍有缓解,继而又恢复前状。与此同时对死亡羊只进行剖检,可见肺呈紫红色,体积增大,极度充血,肺泡扩充,弹力减弱,肺泡内有少量黄色积液,心脏肥大,左、右心室内有淤血,肺毛细血管内有大量气泡存在。初步诊断为绵羊中暑。
三、防治措施
1. 当发生中暑时,首先要将羊群置于阴凉处,再用冷水浇患羊头部,有条件时可向羊群释放氧气。
2. 根据患羊体质和年龄,静脉放血150~200毫升,第二天再放血50~100毫升,连续放血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排出有害物质和形成的气泡。
3. 采用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 15毫升,10%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40~60毫升,静脉注射;樟脑磺酸钠注射液6~10毫升或安钠咖注射液10~20毫升,肌内注射,能够起到补充体液,加强心动力,防止体液渗入肺泡,同时促进肺泡的收缩能力恢复。为防止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发生,肌注160万~320万青霉素和50~100克链霉素。以上用药每天1次,连用6天。
4. 针灸肺腧穴,以促进肺机能的恢复,加速有害气体的外排与氧气的补充,隔天1次。
5. 采用中草药以巩固疗效,方剂为沙参20克、川贝10克、百部10克、杏仁5克、天花粉15克、枇杷叶15克、苏子10克、丹参6克、甘草20克和云苓10克。每天1剂,煎汤灌服。
用以上方法治疗6天,患羊康复。
四、分析与小结
1. 圈舍内有20只羊没有发病或发病较轻,不需治疗而自愈,笔者分析认为是因挤到栅栏门口获取了新鲜空气。因此,发病的羊只都是体质较弱的羔羊、育肥羊与妊娠母羊。
2. 该病属异常血液循环障碍病,同一般血循障碍比较,主要是在血液中和肺毛细血管内有许多数量不等的气泡间隔。
3. 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稍加注意羊舍的通风和羊群的密度即可避免。
4. 放血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但必须进行补液,以防患羊等渗性脱水,并加强患羊的血液循环和促进有害气体、气泡的外排。此外,不可忽视相关药物的对症治疗,特别是采用中草药治疗能避免产生抗药性。
5. 该病要注意与中毒病、高山病、非肺炎性疾病加以区别,气温高、环境不良、羊群密度高和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忽然发病对确诊该病有帮助。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猗县城关镇畜牧兽医中心站 邮编:0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