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传奇外教霍文克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ong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
  威廉姆·霍文克(Willem Houwink),1920年出生,荷兰人,早年就读于鹿特丹经济大学。学业未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2年,为了反抗法西斯,霍文克加入荷兰地下党,后不幸被叛徒出卖,被纳粹关进达豪集中营。
  1945年,盟军解放集中营,霍文克重获自由。此后,霍文克曾供职于美国华尔街银行,并成为内华达大学经济系主任兼教授。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百废待兴。霍文克随美国16人代表团访华,受到邓小平、李鹏、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2年,霍文克应邀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前身)短期讲学。
  1983年,霍文克辞去在美国的所有工作,受聘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
  1984年,霍文克成为对外经贸大学聘任的第一位经济学荣誉教授。
  1990年,霍文克因在华的辛勤工作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荣誉证书。
  2014年,霍文克被评为“十大功勋外教”。
  2016年3月25日,霍文克教授在美国逝世。
  2016年5月13日的午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档案馆办公楼5楼的一间会议室里,气氛严肃。霍文克教授追思会暨相关档案史料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
  霍文克教授生前的同事,对外经贸大学现任校领导,学校在20世纪的老校长、老教授,多名离校二三十年的老校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一庄严时刻,静默、感怀,共同追忆与这位传奇外教的点点滴滴。
  追思会上,远道而来的校友吴卫军率先向我们捐赠了两件有关霍文克教授的物品,供档案馆珍藏。一件是教授晚年回忆集中营经历的小册子——《一个生存者的达豪故事》,另一件是英国画家Scott Russell以霍文克教授为模特创作的油画,时间是2009年,教授时年89岁。
  而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一幅油画讲起。
  有经验的“教书匠”
  1982年5月16日至6月30日,霍文克教授应邀在我校(时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和辽宁财经学院短期讲学,前后共一个半月,开启了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漫长的教书之旅。我校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有关霍文克教授情况简介的档案,使我们对当年这位外教有了些许了解。
  档案中是这样记述的:“霍文克是美国内华达大学经济系主任兼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人知识渊博,是个有经验的‘教书匠’。1980年9月17日,(霍文克)主动来信与我们联系要求任教并赠书,愿意自费购买机票(1000美元)。放弃在美国一学期可获22000美元工资。”
  1983年的这两份档案,字数不多,对教授的介绍也是大而化之,但其中两处细节却让我们印象深刻:一处是受到我官方认可的“教书匠”身份,一处是他在美国一个学期22000美元的工资。即使是后来,来到月收入只有760元人民币的贸大,教授依然勤恳工作,乐此不疲。在一篇采访中,教授说道:“1980年第一次来中国时,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大学就邀请我留下来,而经过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对外经贸大学……在对外经贸大学,我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都讲过了,课程安排得非常紧。”
  一般而言,外籍教授到中國讲学,最多一年半载。但与其他外教不同的是,霍文克教授因在中国任教时间之长,创下多项“第一”。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把后半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躬耕贸大,他是我校第一位“经济学荣誉教授”;无私奉献,他在我校自费创办了第一个“金融模拟实验室”;作为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的学生,他是“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刚刚起步。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祖国需要更多的外贸人才。当时的对外经贸大学正谋求西方教学经验,进行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学校一方面选派年轻教师出国“取经”,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聘请外国专家教授来华传道授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书匠”,霍文克教授就是贸大请进来的外籍专家中的佼佼者,是外教助力贸大成长的典范。霍文克教授的学生,贸大现任副校长林桂军回忆说:“霍文克教授是一位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将最新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知识传入中国的先驱者。”
  1984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聘请霍文克为我校第一位经济学荣誉教授。在呈给对外经济贸易部人事教育局的请示文件中有这样的记述:“他治学严谨,教学态度认真,经常带病坚持上课,他经济学知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3级研究生,现任副校长林桂军回忆:“1983年,我在读研究生,第一次听霍文克教授的讲座,我们都被震住了,讲的都是些图表,我们从没看到过。”作为将西方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霍文克教授初来贸大时,学校条件艰苦,现代西方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也尚未起步,教材奇缺,英文原版教材更是凤毛麟角。教授的讲义都是通过一点一点手刻版面、油印成册发给学生的。在我校的几十年间,霍文克教授培养了约500名研究生,其中许多人都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骨干力量。霍文克教授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教育,更有课堂下言传身教的熏陶。
  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我没办法相信任何人,即使最好的朋友也可能为了一片面包相互背叛,饥饿太可怕了。之后,我根本没办法相信其他人,我很孤独。”这一段话来自教授晚年的回忆,听得出来个中的悲楚和伤痛。三年的集中营经历,九死一生的地狱般的生活,使霍文克的身心备受摧残。他庆幸自己能够幸存,也埋下了他日后胸怀大爱的火种: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不论贫富,不论肤色。
  “来中国后,我发现中国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忠诚,朋友之间可以相互信任。在自己的朋友圈子内,即使有人犯了错误,他们仍然是朋友。”在中国,教授重新收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温暖,从集中营的阴影之中逐渐走出。他与他的学生们亦师亦友,感情很深。这一点,即使从我校档案馆保存的官方文件中也能体现出来。   霍文克教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喜欢在贸大的日子,更喜欢可爱的中国学子。他曾说:“我和很多学生都保持着联系,在美国,我把很多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带到我那儿,我和很多我的中国学生成了最好的朋友。”校友陈墨回忆说:“从美国探访回国后,考虑到威廉姆的生活过于简朴,去年我曾发电子邮件向他索取信用卡号,想汇点钱给他,尽一份孝心。他回复说:我的钱足够生活之需,你若有余钱,请通过红十字捐给菲律宾灾民吧,我会深表赞赏的。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胸怀天下的贫弱人群。”
  来参加霍文克教授追思会的校友,可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大都已离校多年,然而回忆起与霍文克相识、相知的一幕幕,仿佛历历如昨。档案馆适时对他们进行了霍文克相关历史的采访。下面的这些“记忆”已记录在我校的“霍文克人物档案”。85级吴卫军校友说起当年的“蹭课”经历,霍文克教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教授夸他是“全校最聪明的学生”,不但允许他蹭课,还和他交友交心,成为“忘年交”。源于学校惠园餐厅的一场邂逅,校友韩旭和霍文克教授的师生情谊延续多年,霍文克教授资助他出国学习。教授晚年,韩旭到美国的养老院探望、陪伴。有一年的冬天,因肺部感染,84级校友陈墨在地坛医院疗养数月。霍文克教授得知后,几乎每天清晨迎着寒风骑行数里去照顾他。回想起教授从怀里掏出一瓶牛奶对他说“Drink”时,陈墨泣不成声。对学生们而言,霍文克不仅是良师,更是真诚的朋友。
  学校的“意见领袖”
  中国有句古语:爱之愈深,责之愈切。霍文克教授对贸大的爱,也通过他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体现出来。追思会上,在与霍文克共事多年的学校老领导的回忆中,霍文克教授是个“刺头儿”,总有很多的意见反映给校领导,是个有话必说的倔老头儿。
  战争年代的深刻教训,使他深切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全球60余国的游历经历,使他希望中国变得更好;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躬耕贸大讲坛,他当然希望贸大变得更好。因为大学之中培养的正是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教授经常关心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经常就学校的管理问题向校领导提出诸多意见和建议,他的想法大都是具有建设性的,经常得到领导的肯定和采纳。
  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不断向学生们灌输环保理念,在督促学生们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不忘以身作则,关紧正在滴水的水龙头。看到公共场合的中英文翻译有误,他会直接反映给领导,要求立马改正。他要维护的,正是一所与国际接轨的外贸类大学的形象。他所做的一切,使得学生们舍不得他离开,就像档案中所体现的,通过“延聘”的方式把他留下来。
  在贸大校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位“贴心”的外教,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贸大成长。
  国家的“功勋外教”
  1980年,应中国政府邀请,霍文克教授第一次来到中国,和美国教育界组织的16人代表團一道,着手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并与邓小平就中国教育问题进行探讨。霍文克教授回忆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们访问了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李鹏、邓颖超等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了我们。”
  霍文克教授再一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在1990年的国庆节。国庆节前夕,他获得了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多年来在中国的努力工作与辛勤付出。2014年,为纪念国家外国专家局成立60周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联合组织“十大功勋外教”评选,霍文克教授获得“功勋外教”称号。
  霍文克教授的跨国情缘,归结起来是他与贸大师生鱼水情的金色友谊,是他长年致力于世界和谐的高尚精神,是他长年服务于异国他乡的博大情怀。教授说:“尽管经历了种种的遭遇,我还是对能活在这个世上满怀感激,并努力做些事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教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这种美好。
  结语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那么,当下还有白求恩一类的人么?我们认为,霍文克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要纪念的,正是霍文克这种博大的国际主义胸怀。“礼之用,和为贵”,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都需要霍文克教授这样的长者。一个在入世过程中受尽苦厄束缚而又重归自由之人,往往有一种出世而坦荡的情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人道、博爱、包容、关怀,我们庆幸有霍文克这样致力于世界和谐的“布道者”,使胸怀世界的国际主义情怀滋养着贸大这片沃土,滋养着我们的国家。正如他在《一个生存者的达豪故事》中所说:“我缅怀所有在达豪逝去的生命。他们的牺牲为我们换来了自由的种子,我们必须让它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他们赋予了我们一种不可辜负的责任和使命——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继续努力奋斗。未来将会如何,我们无法预知,但创造未来的责任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档案馆
其他文献
档案部门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努力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呈现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本期“特别关注”的“宣传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刊载了《科学谋划精准落实——朝阳区档案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海淀区档
昌平区档案馆加强婚姻档案数字化副本管理为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区档案局对散存在34个全宗48831卷(件)的婚姻档案及其数字化副本进行细致梳理。梳理工作主要包括对遗漏数据进行补录补扫,对扫描不符合规范的数据进行修改。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梳理婚姻档案21.6万份,基本实现了婚姻档案数字化副本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汤路)  东城区档案局部署2016年测评及复查工作为使测评及复查工作取得实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收藏着一份十分珍贵的档案,它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美期间使用的一本活期存折,由钱学森哲嗣钱永刚教授于2015年7月11日捐赠。据钱永刚教授讲,这份存折是父亲钱学森1949年到加州理工学院任职后,在该校所在城市帕萨迪纳的一家银行办理的,一直使用到1955年回国。据查,当时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以及该校戈达德教授。这本存折中的第一笔存款日期是194
10月16日,在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中,石景山区5000余名市民走进档案世界,在深厚的档案文化之旅中,体验档案服务、感受档案魅力。  此次活动以“档案为您服务”为主题,开展了查询体验、参观观摩、主题讲座等8大板块内容,在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分会场进行档案法制宣传和文化展示活动,共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3种共计3200余份。众多市民朋友走进档案馆参观档案库房及数字化加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
东城区档案局年度机关档案测评工作圆满完成区档案局按照“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准方向、敢于担当”的工作原则,以“优服务、抓落实、促提升”为主线,完成本次工作,通过率达94%。测评工作有效提高了东城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杨柳)  朝阳区档案馆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档案馆作为“红色资源”的原始保管基地之一,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馆将抓住“红色旅游”快速
本刊讯 以“弘扬档案文化,践行北京精神”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四届“档案馆日”活动,于9月5日在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市城建档案馆和16个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同时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80多个异彩纷呈的档案展览、100多项富有档案文化特色的活动以及10多场档案文化论坛、专题讲座,亮点频现、高潮迭起。2.7万市民先后来到各级档案馆,零距离“接触”档案、亲临感悟档案文化,令不少百姓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笔者在平谷区档案馆内看到一张尘封已久的档案老照片。照片摄于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东根据地西部一支令敌寇胆寒的特殊部队——冀热辽军区第十四军分区供给处(原十三团供给处)的遗址。看着这张岁月浸染的珍贵老照片,那段硝烟弥漫、腥风血雨的历史仿佛从远处走来……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年代,冀东根据地的军需生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英雄的軍需工人们在豺狼窝里、据点丛中
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举办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的通知》(档函〔2012〕58号)要求,我市档案系统积极参加2012年全国档案法制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将本次竞赛活动作为普及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有力契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全市有16个区县档案局,120个市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共76657人参加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这是我市档案系统在全国档案法制知识竞赛中参与
谈到刘派,就不得不细说这位人称鼓界大王的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1869-1942)。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深县人。  刘宝全7岁入私塾,读书之余,喜欢听戏和学着唱戏。9岁时,举家流落到河北关上。父亲刘能靠扎纸活、制冥衣为生,常向木板大鼓艺人王庆和学唱。刘宝全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木板大鼓。为了生计,父子一起卖艺,父亲演唱,他弹三弦伴奏,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演唱。15岁在天津拜名家宋五(宋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