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如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等。但另一方面,我国农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也亟需解决,如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完善、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不够、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等。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整体发展的思想指引,也是我国“三农”领域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理念。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将会更加科学和高效促进“三农”未来的发展。
创新发展:助推“三农”更富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我国农业以往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要素投入、透支资源环境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要把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要实现和推进未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关键要靠创新,根本要靠创新驱动。
具体而言,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探索和创新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这些实施举措和创新方式,将对我国“三农”领域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的长远、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协调发展:使城乡发展同步、和谐推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增强国家硬实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从而不断加强发展整体性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在“三农”领域的改革与推进,使得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整体水平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相对于城市环境和资源获取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等方式,以促进社会有机体中的不同领域协调有序发展非常必要。
绿色发展:还后代一片青山绿水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整治、农民生态意识,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关键。农业必须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既要充分发掘传承传统农业的生态理念和实践智慧,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既要充分依靠自然力,尽可能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品、合理构建水土光热资源耦合体系。广大农民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于“三农”领域绿色发展的举措,如划定农业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目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将会对我国关于绿色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开放发展:拓宽农业合作新天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国农业发展至今,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两岸乃至国外涉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外国涉农专家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备很多发展农业的优势,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起点最低,但是成长空间最大,中央支持政策最多,并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基础和空间所在。台湾的农业是农林渔牧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由于其市场容量有限,有很多成熟的资源、技术、品牌、资金资源需要寻求出口。而当前,中国内地农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正是台湾农业的优势项目,因此,两岸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加强互动和交流将会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放眼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农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在美欧国家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因此,我国的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和专家学者,应该走出去,用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去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涉农科学技术、操作经验和管理模式,借助国家政策及行业力量支持,探索和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共享发展:让理念变成现实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样才能增进人民团结,才能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三农”问题是否解决好,农村和农民是否真正实现了社会发展硕果的共享目标,是我国能否实现共享发展目标的关键。众所周知,全面小康的短板在“三农”,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扶贫问题仍然将是“十三五”时期农村工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给出了如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等,旨在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并与全国大众一同分享发展成果的各项扶贫措施。
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为精准扶贫创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等五大平台,完善贫困县的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和脱贫成效评估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富起来了,各种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都惠及每个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才能由理念变成现实。
结语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我国整体发展的理论纲领,亦是“三农”未来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亦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早日、顺利实现的一套科学理论指导。五大发展理念为“三农”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加长远的未来提供了科学明晰的发展指导理念,只要去科学践行,其未来定会更加光明与美好。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我国整体发展的思想指引,也是我国“三农”领域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指导理念。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将会更加科学和高效促进“三农”未来的发展。
创新发展:助推“三农”更富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我国农业以往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要素投入、透支资源环境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速度变化的背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要把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转换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要实现和推进未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关键要靠创新,根本要靠创新驱动。
具体而言,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探索和创新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这些实施举措和创新方式,将对我国“三农”领域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的长远、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协调发展:使城乡发展同步、和谐推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增强国家硬实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从而不断加强发展整体性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在“三农”领域的改革与推进,使得其经济增长速度和整体水平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领域、相对于城市环境和资源获取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等方式,以促进社会有机体中的不同领域协调有序发展非常必要。
绿色发展:还后代一片青山绿水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农业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整治、农民生态意识,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关键。农业必须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既要充分发掘传承传统农业的生态理念和实践智慧,更要积极利用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装备;既要充分依靠自然力,尽可能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又要采取适当人为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品、合理构建水土光热资源耦合体系。广大农民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于“三农”领域绿色发展的举措,如划定农业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目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将会对我国关于绿色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开放发展:拓宽农业合作新天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国农业发展至今,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两岸乃至国外涉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外国涉农专家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具备很多发展农业的优势,同时也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起点最低,但是成长空间最大,中央支持政策最多,并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基础和空间所在。台湾的农业是农林渔牧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但由于其市场容量有限,有很多成熟的资源、技术、品牌、资金资源需要寻求出口。而当前,中国内地农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正是台湾农业的优势项目,因此,两岸农业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加强互动和交流将会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放眼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农业大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在美欧国家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因此,我国的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和专家学者,应该走出去,用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去借鉴国外各种先进的涉农科学技术、操作经验和管理模式,借助国家政策及行业力量支持,探索和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共享发展:让理念变成现实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样才能增进人民团结,才能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三农”问题是否解决好,农村和农民是否真正实现了社会发展硕果的共享目标,是我国能否实现共享发展目标的关键。众所周知,全面小康的短板在“三农”,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因此,扶贫问题仍然将是“十三五”时期农村工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给出了如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等,旨在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并与全国大众一同分享发展成果的各项扶贫措施。
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为精准扶贫创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等五大平台,完善贫困县的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和脱贫成效评估机制,为精准扶贫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富起来了,各种社会资源和发展成果都惠及每个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才能由理念变成现实。
结语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对我国整体发展的理论纲领,亦是“三农”未来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亦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早日、顺利实现的一套科学理论指导。五大发展理念为“三农”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加长远的未来提供了科学明晰的发展指导理念,只要去科学践行,其未来定会更加光明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