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丰富的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是教师培训课程的重要来源,艺术家及其艺术馆是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及场所。文章通过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教师培训的实践,探讨了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教师培训的策略,对提高区县一级教师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
关键词:“面人汤”;培训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丰富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是教师培训课程的重要来源,如何从策略的层面审视,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基层美术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是广大基层教师培训组织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策略
每个地方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程资源都能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这就需要培训组织者在参观、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选出最能代表本地区自然和历史文化特点,具有一定教育价值、能够实现培训目标、便于组织实施,特别是在培训实践中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师的培训课程。
北京市通州区地处大运河北端终点,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淀了丰富的运河沿线各个地方的文化和民俗。正是这片热土养育了现、当代文坛中人们熟知的文学家、艺术家刘绍棠、浩然、汤夙国、张中行、王洛宾、高占祥、欧阳中石等。随着通州国际新城的建设、一些当代艺术家相继在通州建立艺术馆、工作室,创作、生活在通州。如在通州区梨园镇建有韩美林艺术馆、宋庄镇建有黄永玉万荷塘工作室、通州档案馆建有“面人汤”艺术馆、作家、书法家高占祥、书法家张源艺术馆等,同时在宋庄小堡还有现代艺术家群落、台湖画院、荣宝斋画院等。
这些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但这些美术课程资源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培训组织者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优化,筛选,课程资源要转化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就要具备三个条件:1.是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成就得到公认,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美术教学紧密联系,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促进作。2.是要有培训的场所,即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等,能够满足教师参观、交流学习的需要。3.是艺术家身体条件好,愿意和美术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能够走近,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面人汤 ”艺术馆及“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符合教师培训课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具有典型性,汤氏面塑,俗称“面人汤”,是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优秀代表,第一代汤子博先生就生长在通州,“面人汤”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汤氏面塑题材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汤子博将传统的举签式面塑改革成托举式,是面塑艺术的重大改革,将面塑艺术推向一个高峰,面塑艺术和美术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3.“面人汤”艺术馆设立在通州区档案馆内,馆内藏有“面人汤”两代艺术家的面塑精品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艺术馆展厅面积100多平米,交通便利,能够满足教师参观学习的需要。4{“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和美术教师交流讲授面塑艺术,教师们能够走近。“面人汤”艺术馆及“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转化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过程,就是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优化策略的实施过程。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策略
反思传统的区县一级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教学为主、以上大课为主、以灌输式为主,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模式缺少新意,往往激发不起教师参与的热情。
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教师培训采用走进“面人汤”艺术馆参观学习与走近艺术家汤夙国本人二者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有别于单纯的参观艺术家工作室或展览,也有别于单纯的请艺术家进行讲座,它将参观艺术家的艺术馆、工作室和走访艺术家本人相结合,使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发挥整体效应达到资源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因为走进艺术馆容易,走近艺术家难,艺术馆对外开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参观,而见到有名望的艺术家并和艺术家零距离接触一般教师会很难做到。通过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实现向艺术家学习的愿望,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对老师来讲更是一种宝贵的財富,会极大地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质量。
三、“问题”引领、逐步探究策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过程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开始的。利用地方美术课程开展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教师能够走出课堂来到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新的环境、新的内容会给老师带来全新的感受,就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培训组织者就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和课程资源的特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鼓励教师亲身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走进“面人汤”艺术馆参观学习前,培训组织者就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汤子博先生的代表是生么?艺术特点是生么?汤子博、汤夙国为面塑艺术都做出了那些贡献?你想向艺术家提出那些问题?通过参观对你的美术教学、校本课程的研发有哪些促进作用?等等。教师们带着问题去参观,去思考,激发了教师的参观欲望,提高参观的时效性。在参观“面人汤”艺术馆时,教师们一边听讲解员介绍,一边欣赏作品,仔细揣摩,有时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宽松的场所、和谐的研讨氛围有利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在初步解决问题后再次观察又引发新的问题,使问题越来越具体,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
在参观完“面人汤”艺术馆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新的问题,如:面塑作品如何保持得更长久?能不能用新型材料来替代面塑?汤氏面塑的制作过程是怎样?如何进行面塑教学?等等。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提升,并归纳出和艺术家互动的话题,使在和艺术家互动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如:教师们迫切的需要了解面塑的制作过程,艺术家就通过录像的形式,把汤氏面塑的制作过程清晰地呈现给教师。通过和艺术家交流,一些困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自主探究的体验活动中,教师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适合的方法去研究,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训更有实效。
四、架设桥梁,自主和发展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2] 要想利用好这些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地方的这些课程资源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先生教师们只是久闻其名,没有机缘和艺术家相识,通过培训活动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汤夙国先生80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为了给美术教师讲好课,老先生认真备课,几易讲稿。培训当天还带来很多自己的面塑作品和珍贵的资料供教师们观摩欣赏,教师们不仅为艺术家高超的面塑技艺所折服,也深深的为艺术家崇高的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艺术家敬业的态度,广博的知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爱,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和潜移默化的。培训的过程是教师对课程资源再认识的过程,培训过程对教师如何将课程资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课程也是一个启迪和示范引领。培训活动后教师们纷纷开展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研究,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并加以实施,教研室适时加以指导并开展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优秀案例征集,推动美术课程资源向美术教学课程的转化,促进了校本课程的研发。
总之,在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教师培训过程中,运用多种培训策略,使美术教师培训和区域美术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使教师接触和了解了身边的艺术家,激发了教师对身边的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论文)
关键词:“面人汤”;培训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丰富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是教师培训课程的重要来源,如何从策略的层面审视,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基层美术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是广大基层教师培训组织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策略
每个地方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不是所有的美术课程资源都能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这就需要培训组织者在参观、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选出最能代表本地区自然和历史文化特点,具有一定教育价值、能够实现培训目标、便于组织实施,特别是在培训实践中能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转化为教师的培训课程。
北京市通州区地处大运河北端终点,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淀了丰富的运河沿线各个地方的文化和民俗。正是这片热土养育了现、当代文坛中人们熟知的文学家、艺术家刘绍棠、浩然、汤夙国、张中行、王洛宾、高占祥、欧阳中石等。随着通州国际新城的建设、一些当代艺术家相继在通州建立艺术馆、工作室,创作、生活在通州。如在通州区梨园镇建有韩美林艺术馆、宋庄镇建有黄永玉万荷塘工作室、通州档案馆建有“面人汤”艺术馆、作家、书法家高占祥、书法家张源艺术馆等,同时在宋庄小堡还有现代艺术家群落、台湖画院、荣宝斋画院等。
这些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但这些美术课程资源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培训组织者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优化,筛选,课程资源要转化成为教师的培训课程就要具备三个条件:1.是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成就得到公认,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美术教学紧密联系,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促进作。2.是要有培训的场所,即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等,能够满足教师参观、交流学习的需要。3.是艺术家身体条件好,愿意和美术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能够走近,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面人汤 ”艺术馆及“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符合教师培训课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具有典型性,汤氏面塑,俗称“面人汤”,是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优秀代表,第一代汤子博先生就生长在通州,“面人汤”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汤氏面塑题材丰富,人物形象生动,汤子博将传统的举签式面塑改革成托举式,是面塑艺术的重大改革,将面塑艺术推向一个高峰,面塑艺术和美术教学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3.“面人汤”艺术馆设立在通州区档案馆内,馆内藏有“面人汤”两代艺术家的面塑精品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艺术馆展厅面积100多平米,交通便利,能够满足教师参观学习的需要。4{“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愿意和美术教师交流讲授面塑艺术,教师们能够走近。“面人汤”艺术馆及“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转化为教师培训课程的过程,就是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优化策略的实施过程。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策略
反思传统的区县一级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多以教学为主、以上大课为主、以灌输式为主,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模式缺少新意,往往激发不起教师参与的热情。
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教师培训采用走进“面人汤”艺术馆参观学习与走近艺术家汤夙国本人二者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有别于单纯的参观艺术家工作室或展览,也有别于单纯的请艺术家进行讲座,它将参观艺术家的艺术馆、工作室和走访艺术家本人相结合,使课程资源有机整合发挥整体效应达到资源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因为走进艺术馆容易,走近艺术家难,艺术馆对外开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进行参观,而见到有名望的艺术家并和艺术家零距离接触一般教师会很难做到。通过走近艺术家培训活动,实现向艺术家学习的愿望,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虔诚、饱经风霜的人生阅历对老师来讲更是一种宝贵的財富,会极大地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提高培训质量。
三、“问题”引领、逐步探究策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过程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开始的。利用地方美术课程开展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教师能够走出课堂来到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和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新的环境、新的内容会给老师带来全新的感受,就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培训组织者就要根据培训的目标和课程资源的特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鼓励教师亲身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走进“面人汤”艺术馆参观学习前,培训组织者就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汤子博先生的代表是生么?艺术特点是生么?汤子博、汤夙国为面塑艺术都做出了那些贡献?你想向艺术家提出那些问题?通过参观对你的美术教学、校本课程的研发有哪些促进作用?等等。教师们带着问题去参观,去思考,激发了教师的参观欲望,提高参观的时效性。在参观“面人汤”艺术馆时,教师们一边听讲解员介绍,一边欣赏作品,仔细揣摩,有时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宽松的场所、和谐的研讨氛围有利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在初步解决问题后再次观察又引发新的问题,使问题越来越具体,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
在参观完“面人汤”艺术馆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新的问题,如:面塑作品如何保持得更长久?能不能用新型材料来替代面塑?汤氏面塑的制作过程是怎样?如何进行面塑教学?等等。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提升,并归纳出和艺术家互动的话题,使在和艺术家互动时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如:教师们迫切的需要了解面塑的制作过程,艺术家就通过录像的形式,把汤氏面塑的制作过程清晰地呈现给教师。通过和艺术家交流,一些困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这个自主探究的体验活动中,教师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适合的方法去研究,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训更有实效。
四、架设桥梁,自主和发展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 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2] 要想利用好这些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地方的这些课程资源有较深入的了解,有较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先生教师们只是久闻其名,没有机缘和艺术家相识,通过培训活动搭建了教师和艺术家之间的桥梁。汤夙国先生80高龄,身患多种疾病,为了给美术教师讲好课,老先生认真备课,几易讲稿。培训当天还带来很多自己的面塑作品和珍贵的资料供教师们观摩欣赏,教师们不仅为艺术家高超的面塑技艺所折服,也深深的为艺术家崇高的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艺术家敬业的态度,广博的知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爱,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和潜移默化的。培训的过程是教师对课程资源再认识的过程,培训过程对教师如何将课程资源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课程也是一个启迪和示范引领。培训活动后教师们纷纷开展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研究,设计出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并加以实施,教研室适时加以指导并开展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优秀案例征集,推动美术课程资源向美术教学课程的转化,促进了校本课程的研发。
总之,在走近“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汤夙国教师培训过程中,运用多种培训策略,使美术教师培训和区域美术文化资源有机的结合,使教师接触和了解了身边的艺术家,激发了教师对身边的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开阔了眼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2]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