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四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PM2.5传输规律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属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基于202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步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上述4城市在非采暖期和采暖期空气6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后向轨迹聚类(HYSPLIT)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4城市PM2.5污染的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研究结果表明,4城市采暖期5种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平均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而非采暖期O3平均质量浓度高于采暖期.非采暖期O3和采暖期PM2.5超标天数占比较高.在各城市中PM2.5污染呈现不同的区域分布特点.除采暖期O3外,4城市非采暖期和采暖期PM2.5与其他污染物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4城市非采暖期PM10和O3与温度呈弱正相关(P<0.001),PM10、SO2、NO2、和O3与湿度呈弱负相关(P<0.001).采暖期PM2.5与湿度呈正相关(P<0.001),与能见度呈负相关(P<0.001).PM2.5污染传输中,太原、阳泉、长治和晋城非采暖期主要受东南向输送气团的影响,其占比分别为52.13%、40.35%、45.51%和51.31%;4城市采暖期PM2.5气团轨迹主要来自西北方向,气团携带的PM2.5浓度较高.PSCF和CWT分析显示,虽然不同城市PM2.5污染的潜在源区和浓度贡献存在差异,但4城市非采暖期的潜在源区和WPSCF和WCWT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和河北地区、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的部分城市以及山西省周边区域.采暖期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传输通道-河南和河北部分城市、安徽、山东等省部分城市以及山西省四城市周边区域.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借助“主题式学习单”以若干个有关联的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经历充足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从单纯地掌握学科知识到综合性地探究学习,从单一的工具性知识获得高阶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通过mtDNA COI、COII和Cytb基因序列分析,对来自北美五倍子蚜(Melaphis rhois)3个种群32个个体和中国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5个种群44个个体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进行比较.三个基因联合序列数据集长为1522 bp,数据分析显示北美五倍子蚜基因的核苷酸变异较大,变异位点有165个(约10.6%),其中155个为简约信息位点,而来自中国的角倍蚜种群核苷酸变异位点仅25个,其中20个为简约信息位点,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来自北美的五倍子蚜种群所有个
“核心素养时代”已悄然走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关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学习要求教学设计从“如何教”转变到“如何学”,提倡以“学为中心”的整体学习观、教学观,以结构化、情境化的知识和实践性、主体性、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及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学科大概念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实现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文章基于“单元整体视角”的思想理念,对小学数学研训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整体解读教材”“整体研究典型课例”“整合课时模块”“推广研究成果”等,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学科内知识点的优化整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让儿童生动地、生态地、创新地学习,努力构建促进儿童生长的数学课堂,激活儿童的情感和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复习课承载着梳理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等功能.要体现以上功能,需要教师合理选择素材,精心设计教学.笔者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课”为例,选择简约的素材,从“联”的思想出发,围绕“巧用题组,沟通三算”“巧用分类,练中求联”“巧用素材,追本溯源”三个角度,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多元表征、学生的多向交流,以期实现教学的多元链接,让复习课的教学更有意义.
“立德树人”在中国教育界源远流长,它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中华民族对教育价值的追求.“立何德,树何人”是教育者们永恒的话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不断发展演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德育培养始终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南通市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了“立学课堂”,从“立人”“立根”“立身”三个维度回答了“立何德,树何人”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建立自信并热爱数学,这是目前我国初等数学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难学,也很难学好,更谈不上“玩”数学.而“玩”是人的天性,只有让学生从心底感到数学像游戏一样好玩,才能“玩好”数学.因此,数学教学策略应以“数学好玩”为出发点和过程目标,以“玩好数学”为终极目标.基于此,文章探讨从“数学好玩”到“玩好数学”的教学策略,包括五大课堂策略及两大课外策略,统称为“5+2”策略.
精准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教学实践,以“周长的认识”教学为例,提出关注概念本质、精致建构过程的教学路径,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触及概念核心,把握概念本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促进微视频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今后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单元作为切入点,尝试将微视频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为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展开些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