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为师的经历和感受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于1996年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面临人生中第一次的事业选择,既可以去企业部门工作,也可以去教育部门工作,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书。因为我今天拥有的知识财富,来源于老师辛勤的劳动,无以报答恩师和社会,只能以绵薄之力回报于社会,将老师授予的“财富”,附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不断地传给一代又一代的社会建设的接班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出一个人才着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还要赋予更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更是方法和技巧。
  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亲身感触,让我举起了共鸣之笔。当今十五六岁的孩子,接受的新生事物多,应变能力强,借助一些网络等媒体,虽然见识了不少课本外的东西,但也由于沉迷它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的不小心走上了邪路。于是,作为家长和老师面临的教育更加任重而道远。
  前不久,我又一次接见了一位学生的家长。他主动来到学校,诉说着自己的孩子昨天晚上可能又去网吧了,直到凌晨2点多才回家,这样的事已经好多次了,教育她多次都不听,还扬言要离家出走,不想与父亲一起生活。其实,她在校是一个挺乖巧的女孩。每天准时到校,尊师守纪,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大声发言,可看出她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物理学科成绩居于班前六名左右。分配的各项任务也能积极认真去完成。刚开始,其家长的到来让我难于置信,但后来询问孩子以后,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孩子与其家长很少沟通,也无法沟通,缺少母爱,家境也不好,家长不知道孩子的思想,需要什么,处理方法上不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很强,老是与家长对着干。
  通过老师与她的密切交谈,细心引导,女孩逐渐对家长的苦心教育有了领悟,当场向自己的父亲表达了歉意!
  这里还有不同的个案(也是我的一个学生):他在校表现不好,我与其家长主动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家很听话,叫他扫地、拖地、做饭、样样都行!”(偏偏学习方面家长一概不谈)我说:“你的孩子在校不听老师教导,经常迟到、旷课,(打电话家里经常没有人接)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扰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屡教不改。”家长咆哮:“你们是如何教我的孩子的,被你们教坏了,他在家很听话的……”其实,这位家长自己就错了,大概忙于生计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吧。
  老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商教育大计,作为家长是最直接的受益人,怎能如此之态?学校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场所,哪有教坏孩子之理?要不家长又怎么会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呢?虽然家长、学生各有己见,但作为老师是不会放弃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有博大的胸怀,容纳来自社会的种种舆论,有教无类始终是我们的宗旨。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育者不但要用高尚的情操去做人,而且要用高尚的行动去教育出品格高尚且有智能的人,这也是人民教育的目的。
  众所周知:“成人在教育,成才靠自己。”教育要靠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结合。孩子们终究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要在社会上立足、生活和创造,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和技能,更应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韩非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作为老师,必须向学生宣传社会道德和做人道理,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当今知识爆炸、科技发达、互联网+时代,为师者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着实不易。
  首先说说“传道”吧,作为教师必须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拥有丰富的社会道德,职業道德等的理论,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做人的榜样。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研读每位学生的心理与品质,针对不同对象施予不同的教法,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将良好的道德风尚融入学生的思想中。
  其次是“授业”,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要在实施“授业”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为师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加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多参加学术研讨,多向他人学习,孔子不是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多开设观摩、示范课,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了解学生本性和学业状况,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好学、会学,乐学。
  最后就是“解惑”了。我认为:能为学生解决疑难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这“疑难”范围极其广泛,有学习上、生活上、交友上、思想上、选择上的问题等。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找到解决的方法,那就真正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或迷途知返了。也就达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
  谈到这里,也该收笔了。我作为老师可以尽职尽责地为孩子们“解惑”,唯独不能为自己解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群活泼、聪明的孩子,无心向学、甚至无视校规校纪、不听老师教导,更有甚者辱骂、打老师。老师在默默地保护着学生,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而学生却不懂得感恩,反而怀恨于老师。虽然只是局部现象,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坏风气会蔓延,严重影响教育秩序。而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知所措,急于教好学生而无计可施。
  其实,教师职业的不平凡更体现在它“无形的产品”上。教师能使一个无知的小孩培养成知识渊博的人才,也能使一个迷途的学生走向辉煌的人生。也许你作为一名教师在一个人才身上付出的劳动少而短暂,并没有在这个人身上马上显现“成品”,可就是因为一个接一个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让一个懵懂的孩子慢慢成长为优秀的接班人。因此,作为赋予“神圣”使命的人民教师,虽然会遇到种种烦恼与不安,也不会磨灭我对教书的热情,我会接好孩子们成长过程导航的接力棒,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心,像阳光、雨露一样,细心地、热情地温润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一、文化的味道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诠释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文化的味道是什么?就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的味道。她是书香油墨,是淡若清水,是陈年老酒千里飘香,是茶香四溢苦尽甘来……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数不尽。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字理识字是文化的味道,成语是文化的味道,古诗文是文化的味道…
期刊
一、转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进行师生互动的基本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因此,教师要以一种民主、开放的态度,合作、宽松的方式进行课堂管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体,是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的独立的个
期刊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把人类积累的丰富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才能、智慧、品德与素质,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育的内化不能靠强迫,而是要通过个体的体验活动才能实现。在教育活动中,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就没有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体验”为核心把教育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
期刊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七年时间了,这些酸甜苦辣的日子,我收获了很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当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名教师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以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浅谈教师肢体语言的肢体语言的作用和肢体语言的技巧这两方面见解。  一、肢体语言的作用  (一)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你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在语文课堂上,当
期刊
一、为什么会产生冲突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但在交往中发生矛盾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一件玩具、为了一个角色、为了一个位置、为了一个小小的动作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间的矛盾冲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入园后的第一学期是发生矛盾冲突的高峰时期。小班幼儿自身没有一定的解决能力,不会采用合适的解决方法,所以当他们发生分歧时,往往通
期刊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的感情。“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方法又不对头,尽管曾做了努力,但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或由于自身表现不佳,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取笑而自暴自弃,因此产生自卑心理。有了自卑心理,会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与评价,表现为过分夸大比别人差而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终日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这是“学困生”进步的最大障碍。  二、逆反心理  在“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促进學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多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一切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语文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我们不仅
期刊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和智育工作的不对称发展  在当前的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初中学校因为种种因素,仍在“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过于追求学校升学率的提高,十分重视学校智育工作的好坏,而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很多地区无论是上级行政部门的考核评价、社会各界的关注期待,还是学校的发展定位、教师的努力方向,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定位、家长的关注焦点,都更取
期刊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为课标)向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明确了语文课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标对我们语文课的教学起着总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全面贯彻课标,而课标精神的落实最终表现在教学实践的最基本形式——课上。因而上好语文课,形成新课程理念,对语文课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应该是有别于传统的,是具有灵活、灵性
期刊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落实到聋校班主任肩上即是:残童梦。  在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德育具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做聋校的班主任工作,肩负的德育工作更为重要。因为聋生的身体已有残疾,对攀登科学知识的高峰可望而不可及,并难可成为国家的栋梁,难可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换句话说,聋童已经是国家的负担,如果这些聋童的思想再不健康,品德再败坏了,那将对本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