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与中国构建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法话语权作为国际话语权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社会建制、改制和创制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囿于在国际社会建制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错失对国际法“初始”话语权构建之机遇,使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时遭遇多重阻碍,究其实质,国际法话语权有其生成的基本要素和逻辑.面对逆全球化态势集中升温和全球疫情蔓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之必要.中国需进一步增强国际法话语权构建的主体意识、全面积累话语资源、创新话语内容和丰富其多样性,以及打通话语路径,实现各话语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国际法话语权,为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出中国之声.
其他文献
应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铁建所的邀请,联邦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吕能恩(Westfalia Lünen)公司卡尔·威尔波那特(Karl Werbonat)工程师来京,于1985年7月19日至20日与我院科研、技
从知觉心理学来考察图像再现研究的当代发展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跨学科视角.该视角揭示了图像再现研究中出现的两大关键问题,并因此可称为"视觉再现"转向:一是意识到在视觉世界之中观看图画的"图像观看经验"本身.二是关注该视知觉经验的性质与知觉方式.知觉心理学解释视知觉的两个范式:即19世纪赫姆霍茨所开创的间接知觉论与20世纪吉布森提出的直接知觉论,揭示了图像观看的两种方式.前者即主导了近代至今的图像型观看方式;后者则引发了人们对于在视觉世界之中观看图画的这种视觉经验的重视.这两种解释模式其实代表了当下视觉研究中的两
本次讨论会将进一步推动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外语的学习是从母语过渡到目的语的过程。这好像过河一样,河的这边是母语,河的对岸是目的语,那么中介语就是存在于此岸到彼岸
会议
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协办的"第二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发言者指出量化研究是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本学科研究成果
会议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已经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得到重视,发言者介绍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有两个重要的特色。首先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是一种
会议
以大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游客游记与评论为资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重要性—表现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新文科是文科集群化丛生的学科共生体,是中国价值内联而成的学科集成体,是全面释放文科内能的学科功能体.新文科具有时代性、中国性、世界性与技术性.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精神要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是近年来新兴的、引起多方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它的建设,推动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相关本体、非本体的多项研究,作用日益突显,已为
会议
在传统民法语境中,公序良俗被视为一项基本原则.但从法理学的角度观之,其逻辑构成和法律规则及法律原则都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相对宽泛的事实要件和较为克制的价值评价功能.因此,它本质上属于法律标准.内容上,它可以指向丰富的法外渊源,包括原则、政策和习惯等类型.司法实践中,民法理论以关于公序良俗的立场为其设置了运用前提.但是只有站在公序良俗的立场上对其正确定性和分型,才能为涉及公序良俗的案件提供有效的裁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