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石家庄城市文化要获得大繁荣与发展,必须探讨驻石高校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好石家庄城市文化发展中的问题,要充分发挥驻石高校文化先进性的作用,即发挥驻石高校在促进石家庄城市特色文化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塑造城市精神与市民良好素质、提高城市文化的对外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
关键词 城市文化 高校 地位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其中的子系统,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而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基础力量和文化支撑点就是本地的高校资源。一个城市要获得推动发展必需的文化科技以及大量高素质人才,不能没有大学的支撑。因此,高校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高校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辐射与推动作用
高校从诞生那天起即与城市的发展紧密关联,现代大学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省会城市更是如此。石家庄市集中了39所高校,占河北省高校总数的二分之一。因此,高校很自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城市中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集聚地,具有人才、科技、教育、知识的得天独厚优势,始终站在城市发展的最前沿,所以高校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强大支撑。一所优秀的大学,不只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地,而且是这座城市亮丽的名片和城市品牌。
(一)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助于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的整体提升
众所周知,人始终是文化的缔造者,人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出的思想道德高尚、科学文化素质较高、身体健康素质良好的全面发展的人,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次,将全方位的向整个城市渗透、辐射,净化社会风气,塑造高素质的市民形象。同时,高校还承担了整个城市的教育任务,不仅是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而且对社会成人的各类多样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对市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二)高校参与城市发展和管理,推进社会科学创新,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高校具有学科、科研、人才、设备的巨大优势,更易于开展科学研究,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校科技成果通过转化、研发等方式,形成高科技产品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管理等领域,提高城市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高校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其产生的哲社科学丰硕成果更加贴近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打造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
(三)高校是城市文化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代表,引领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1912年起草的《大学令》中的第一条提出了“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阂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一定义和内涵表明了大学独特的特质,即: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特质使得高校成为城市文化中最先进的部分。高校以自身浓厚的文化气息,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优势,通过各类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对塑造城市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既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高校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学习,创造出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产品,为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入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进程。
(四)高校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继承,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是城市文化中最独特、独有的魅力所在。驻石高校在省会历史文化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设立的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井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燕赵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整理历史资源、传承文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研究将石家庄市的历史资源与城市文化发展结合在一起,是对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二、加强石家庄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如何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幸福石家庄”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形势,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我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石家庄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从商代遗址、燕赵文化、中山国遗址,到隆兴寺、安济桥,从赵佗、赵云到魏征等一批新中国历史名人,都展示我市宝贵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从现实来看,我市对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保护传统历史资源、创新资源的努力还不够。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呈现零星分散的布局。古中山国、毗卢寺、赵佗等特色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至今未能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二)文化产品总体水平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总体来看,我市文化产品有震撼力、有影响力的精品亮点不多,文化产品的品种、品牌较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文化名人还不多。文化作品在结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急需进一步丰富。
(三)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社会生产力、现代生产方式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但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态势等方面仍处于落后局面。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缺乏知名企业和品牌,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对经济发展贡献度有限。 (四)缺乏文化建设高层次人才,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城市文化就缺乏发展的动力。同时,石家庄市要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增强,关键在于拥有高水平的人才。目前石家庄市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尤其缺少高层次人才,缺乏文化领军人才,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家。这是石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总量和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影响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城市精神有待进一步凝练,市民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城市精神则是城市灵魂的核心。我市已充分认识到城市精神的重要性,在2011年向全市市民公开征集城市精神表述语,通过此项活动加深了广大市民对城市精神内涵的理解。相信经过一个时期的总结、提炼,石家庄“城市精神”的提出将更加彰显城市特色,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和市民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原来的村镇居民转变为城市市民,市民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突出。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不快,市民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还不强等问题。这些都是城市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三、高校助推石家庄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途径探索
(一)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势,打造石家庄城市文化特色
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驻石高校要立足地方文化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内涵作出贡献。目前,我市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了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在燕赵文化研究、西柏坡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对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和优秀思想、规划城市整体形象与设计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与文化创新优势,促进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是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要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文化的创新与支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文化创新、科技服务的重要阵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培养文化产业所需高素质人才。目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驻石高校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整合专业优势,形成自身学科特色。打破院系、学科壁垒,积极推进文理、文文、文工等交叉学科研究,注重开设一些新兴的交叉性专业,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适合文化产业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文化产业发展。高校应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发挥自身科研、智力、人才等优势,同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研究等各类交流活动,一方面为自身发展打造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三是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与科技优势,推动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向文化产业转化。促使文化产业与科技、信息的结合,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培养人才、导引城市文化的优势,塑造石家庄城市精神与市民良好素质
石家庄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城市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提炼与凝聚。一是发挥驻石高校文化传承的优势,构建体现石家庄城市精神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二是高校应充分发掘石市历史文化的内核,提炼石家庄城市品质与精神,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内涵。第三,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培养学生、对外合作、讲学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整个城市推广、辐射,影响城市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带动群众提升文化修养。
(四)发挥高校对外交流的优势,提高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在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文化的中心,驻石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省会这一区域优势,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对外文化交流、留学生培养、海外开办孔子学院等多种途径,承担起宣传石家庄城市文化、促进文化“走出去”,展示文化风采、提升石家庄市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使命,使高校成为外界了解石家庄、认识石家庄文化的重要平台,积极发挥省会高校在石家庄市对外开放方面的窗口作用。
关键词 城市文化 高校 地位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其中的子系统,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竞争力。而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基础力量和文化支撑点就是本地的高校资源。一个城市要获得推动发展必需的文化科技以及大量高素质人才,不能没有大学的支撑。因此,高校是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高校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辐射与推动作用
高校从诞生那天起即与城市的发展紧密关联,现代大学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省会城市更是如此。石家庄市集中了39所高校,占河北省高校总数的二分之一。因此,高校很自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城市中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集聚地,具有人才、科技、教育、知识的得天独厚优势,始终站在城市发展的最前沿,所以高校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强大支撑。一所优秀的大学,不只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地,而且是这座城市亮丽的名片和城市品牌。
(一)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助于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的整体提升
众所周知,人始终是文化的缔造者,人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出的思想道德高尚、科学文化素质较高、身体健康素质良好的全面发展的人,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次,将全方位的向整个城市渗透、辐射,净化社会风气,塑造高素质的市民形象。同时,高校还承担了整个城市的教育任务,不仅是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培养,而且对社会成人的各类多样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对市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二)高校参与城市发展和管理,推进社会科学创新,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高校具有学科、科研、人才、设备的巨大优势,更易于开展科学研究,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校科技成果通过转化、研发等方式,形成高科技产品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管理等领域,提高城市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高校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其产生的哲社科学丰硕成果更加贴近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打造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文化。
(三)高校是城市文化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代表,引领着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1912年起草的《大学令》中的第一条提出了“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阂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一定义和内涵表明了大学独特的特质,即: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特质使得高校成为城市文化中最先进的部分。高校以自身浓厚的文化气息,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优势,通过各类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对塑造城市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既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高校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学习,创造出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产品,为城市文化建设不断入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城市文化发展进程。
(四)高校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继承,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是城市文化中最独特、独有的魅力所在。驻石高校在省会历史文化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设立的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井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燕赵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整理历史资源、传承文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研究将石家庄市的历史资源与城市文化发展结合在一起,是对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二、加强石家庄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如何进一步提升石家庄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快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幸福石家庄”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形势,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我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
石家庄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从商代遗址、燕赵文化、中山国遗址,到隆兴寺、安济桥,从赵佗、赵云到魏征等一批新中国历史名人,都展示我市宝贵而又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从现实来看,我市对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保护传统历史资源、创新资源的努力还不够。由于缺乏有效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呈现零星分散的布局。古中山国、毗卢寺、赵佗等特色人文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至今未能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二)文化产品总体水平不高,缺乏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总体来看,我市文化产品有震撼力、有影响力的精品亮点不多,文化产品的品种、品牌较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文化名人还不多。文化作品在结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急需进一步丰富。
(三)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社会生产力、现代生产方式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市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但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态势等方面仍处于落后局面。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强,缺乏知名企业和品牌,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高,对经济发展贡献度有限。 (四)缺乏文化建设高层次人才,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人才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城市文化就缺乏发展的动力。同时,石家庄市要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增强,关键在于拥有高水平的人才。目前石家庄市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尤其缺少高层次人才,缺乏文化领军人才,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家。这是石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总量和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影响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城市精神有待进一步凝练,市民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城市精神则是城市灵魂的核心。我市已充分认识到城市精神的重要性,在2011年向全市市民公开征集城市精神表述语,通过此项活动加深了广大市民对城市精神内涵的理解。相信经过一个时期的总结、提炼,石家庄“城市精神”的提出将更加彰显城市特色,体现时代发展特征和市民的精神风貌。近年来,石家庄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原来的村镇居民转变为城市市民,市民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多突出。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不快,市民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还不强等问题。这些都是城市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三、高校助推石家庄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途径探索
(一)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势,打造石家庄城市文化特色
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驻石高校要立足地方文化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内涵作出贡献。目前,我市已有多所高校设立了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在燕赵文化研究、西柏坡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对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和优秀思想、规划城市整体形象与设计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与文化创新优势,促进石家庄市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是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要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文化的创新与支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文化创新、科技服务的重要阵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培养文化产业所需高素质人才。目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驻石高校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整合专业优势,形成自身学科特色。打破院系、学科壁垒,积极推进文理、文文、文工等交叉学科研究,注重开设一些新兴的交叉性专业,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适合文化产业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文化产业发展。高校应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发挥自身科研、智力、人才等优势,同企业进行教育、培训、研究等各类交流活动,一方面为自身发展打造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三是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与科技优势,推动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向文化产业转化。促使文化产业与科技、信息的结合,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
(三)发挥高校培养人才、导引城市文化的优势,塑造石家庄城市精神与市民良好素质
石家庄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城市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城市精神的提炼与凝聚。一是发挥驻石高校文化传承的优势,构建体现石家庄城市精神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二是高校应充分发掘石市历史文化的内核,提炼石家庄城市品质与精神,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内涵。第三,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培养学生、对外合作、讲学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整个城市推广、辐射,影响城市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带动群众提升文化修养。
(四)发挥高校对外交流的优势,提高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高,在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文化的中心,驻石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省会这一区域优势,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对外文化交流、留学生培养、海外开办孔子学院等多种途径,承担起宣传石家庄城市文化、促进文化“走出去”,展示文化风采、提升石家庄市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使命,使高校成为外界了解石家庄、认识石家庄文化的重要平台,积极发挥省会高校在石家庄市对外开放方面的窗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