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再思考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关《再别康桥》的研究已经很多,见仁见智。这这里我想从文体背景、课改背景、教师背景和学情背景四个角度切入,来探讨《再别康桥》一课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借鉴和比较中确立起课堂教学思维的核心架构。
  [关键词]背景 建构 反思
  新诗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以《再别康桥》为例,我想从四个方面对如何设计好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首先,依据文体背景,诗歌和散文依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可令人惊异的是,现代新诗和现代散文对中学生的影响则有显著差别。中学生都能写得几笔散文,却对新诗的写作望而却步。主要原因在于,新诗至一九一七年诞生以来,时间虽不足百年,却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传统。新诗在意象与语词、自由与格律、情绪与节奏、纯诗化与大众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自身的追求和规范。相较而言,古典诗歌在文体方面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则为大多数中学生所了解并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新诗文体知识的缺失则给中学生对于新诗的学习增加了障碍。
  其次从课改背景上看,课改虽然进行也有一些年头了,效果如何,恐怕也不能说是很乐观。课改在教材的设置上表现的很充分,知识结构设置较为系统。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演讲、科普文、文艺评论、自然科学小论文、文化常识和写作等多门类知识。在十多种选修课本中则包含电影、文化经典研读、民俗文化、传记作品、文章写作与修改等,知识面既有横向的扩展又有纵向的延伸。新诗在教材改革的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一环。必修课本第一单元和选修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均是其确凿的体现。但教材只是课改在思维层面上的体现,它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的切实执行,最后才能落实于学生具体的学习中。
  再次从教师背景上看,课改的功效遇到最大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来自于教师。正是教师对于新诗的隔膜和疏离,才造成了诗歌历史在教育上传承的人为断裂。很多教师缺乏对新诗的认知,甚或用一些片面之词否定新诗的整个成就。新诗继而成了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上的短板,有了短处而不自知,那在新诗的教学中就会抓不住诗歌的本质情感,只能在所谓的意象和诗美上泛泛而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诗的感受或许就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诗的朦胧了。
  最后从学情背景上考量,古典诗歌由于接触较早,又经过两千余年的淘洗,已构成一定的“经典性”,在学习中情感和意象就较为容易接受和把握。新诗虽然在初中学习过郑愁予的《雨说》和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但总体来说,中学生还缺少对新诗的整体感知,诗美的理解多止于形式。这些构成了新诗教学的现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上发挥优势,在教学中就能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从文本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会发现《再别康桥》采用了诸多明丽的意象。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对云彩、金柳、新娘、夕阳、青荇、天上虹、彩虹似的梦、星辉、笙箫、夏虫等意象就能获得基本的感知。所以老师只选择其中关键的一两个意象进行赏析就可以了。比如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为例,把“金柳”“夕阳”“新娘”三个意象贯穿起来讲授,既见联系又见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讲:柳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柳”与“留”同音,有送别、离别、祝福之意。“再别康桥”从标题上看是一首离别之诗,所以这里选用了这样一个意象。上一诗节“作别西天的云彩”,太阳东升西落,选择“西天的云彩”作为意象,暗示离别是在傍晚时分。柳条下垂,随风轻拂,有轻柔、娇媚之感。柳树在夕阳的柔和光线下,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诗人借“金柳”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新娘”美丽而娇羞,妩媚而动人,诗人以“金柳”喻“新娘”自在情理之中了。另外,景为情生,以人喻物,诗人的情感自然便从眼前之景扩展到与之相关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这是我们对诗歌意象较为个性化的解读,有了对意象的独到理解,那么在对整首诗歌的教学设计才称得上有了坚实的基础。《再别康桥》可将之处甚多,教案设计可以以朗诵为主,因为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回环结构,有着押韵的铿锵,只要让同学们感受到诗歌的抑扬顿挫,回环往复的复沓之美也未为不可。或者以诗歌的结构美为教学设计主体架构,让学生感受到新诗分节的艺术,再以诗歌的节奏为外延,诗歌的结构美自然就呈现的非常充分。当然也可以以绘画美进行教学设计,诗中有很多色彩很浓烈的意象,它们色彩的鲜明和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作为课堂教学的设题点,就很能引起广大同学的兴趣,继而产生热烈的讨论。不管以哪一种思想作为教学核心,它们都是以老师对文本深入的理解为前提的。但我认为,本文更应该从意象到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本诗在意象上明显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以“夕阳”“金柳”为特征的具体意象,一个是以“彩虹似的梦”为代表的抽象意象。这两类意象联系和区别是什么?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思考点,沿着意象的线去找到情感的核。其实,具体意象是依恋康桥的表象,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抽象的意象,即埋藏于心的伤别之情。只有把握住了诗歌中的情感,才算读懂了诗,完成了与诗人的对话,领悟到了诗中藏着的精魂。
  新诗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所占的內容不多,只有三首诗。不过入选的这三首诗歌和诗人都非常典型。新诗的教学从体裁上看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区别开古典诗歌的教学,从新诗的历史、艺术表现手法、主旨、结构上给以清晰的定位。只有这样,新诗的教学才能凸显出自身的艺术特色。学生面对不同的文本,希望学到其特殊性,而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同一个教学模式,这就看不出语文教学的艺术,继而降低了语文学科应有的品格,更无须妄谈语文味了。我相信,在自身的思考范围内,我们新诗的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活动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知识,并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活动开展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生成,还要对课程标准的三维要求具有深刻的把握,同时要体现层次性,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活动化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材安排了许多活动化内容,教材处处充满着活动化的氛围,其目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许多私有企业的大大兴起,导致人才大量的流失,使以往独占人才的国有企业感到了压力,此时就需要国有企业革新用人的方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尤其是留住企业核心员工。如果想要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高效的激励机制。从目标出发,找寻组织和个人在目标上的统一性
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分散及施工人员流动性等特点,使得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出了相应对策。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線和抛物线。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整章内容的理论基础。圆锥曲线的很多问题都与定义紧密相连,圆锥曲线的定义渗透在圆锥曲线的各个方面。因此合理应用定义是寻求解题捷径的一种重要方法,灵活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常常会给解题带来极大方便,产生一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感觉.我认为在本章的教学中应强化定义的教学,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应用定义解题的意识。本文通过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谈
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作用,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应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深入研究人力资
由于当今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为篮球运动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外在基础。在如今的高校中,篮球运动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篮球运动举行的成功与否在于两方面,一是管理者的主导,二是学生的积极性。  一、目前高校篮球运动存在的缺点  (一)教学古板,没有激励起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和如今竞技篮球训练方法的影响,许多高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任务,教师只是教导
任何一个科学的几何命题,它的结论必隐含于题设之中。然而从题设推得结论往往有不同的途径,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的一点是因为几何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构成某种关系的缘故。作为反映这种关系的人的思维又是多方面、灵活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产生了众多的解题方法。下面就来讨论几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一、思考法  在研究、学习几何时,常常既要研究图形的特性,又要进行分析、概括,经过推理,找出它是否还具有一般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便是创新教育。在当今科技发展的局面下,打破惯性思维实现全新模式已成了发展的核心。根据新《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纲》理念,中学化学的创新教学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首先,系统掌握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是创新的根本,在中学化学的教学中需要保证学生课能够基本掌握《课程标准》和《考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与基础技能。另外,加强能力的
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但网络上信息庞杂、交往匿名、空间虚拟、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又使得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抢占大学生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