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威:回到未来,走向合成建筑

来源 :建筑技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社会中的建筑学修复我的一切工作都起源于观察,2010年回国之后我观察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我管它叫做“建筑学的社会修复”.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服务群体基本是政府或开发商,这些建筑知识是通过昂贵的住宅和办公楼产品以消费的方式传递的,意味着只有极少数人能消费这种产业的建筑知识,除此之外的建筑市场其实很需要建筑师,但没有人花钱雇得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武汉的市中心有一个几乎不被政府关心的老城区,这个地方的人竭尽所能地去拓展自己的空间,比如在一个三层砖混建筑里再盖一层(图1).这让我理解到建筑学在一定层面上是将行为物质化的过程,它的针对性很强、很具体,老百姓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只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完成自己的诉求.因此我研究了这个片区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图2).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加,他们用很多材料去扩展自己的空间,把单一空间变成多维度空间,无时无刻不充实着使用者自己的创意.当然这些现象很多是不科学的,是危险的加建,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存在大量的自主建造行为,先不谈美学和社会学的问题,老百姓自己动手干的同时就意味着没有一个安全底线,而这些问题就是我在中国从事建筑实践的基础.
其他文献
经过各方面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他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交通方面要求也相应提升,也无疑在推动交通行业的兴盛与发展。交通业的发展平台广阔,发展前
20多年来,我先后搬过六次家,每次搬家时,我都会对家里的旧书籍和旧报纸进行清理,唯独对《建筑工人》情有独钟,每次都是和我一起搬进新居,特别是《建筑工人》合订本,它们秩序
期刊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长沙当中学教员的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要求调到中央文史馆工作。为此,毛泽东于1954年3月2日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
期刊
仿古建筑的柱上斗拱,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作为仿古建筑的外部装饰和柱顶造型,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传统仿古建筑物的斗拱制作有两种方法:一是木作;二是混凝土预制。 Antiqu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