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 LEF1-AS1通过靶向miR-612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EF1-AS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通过干扰皮肤鳞状细胞癌SCC13细胞LEF1-AS1的表达和过表达、抑制miR-612的表达,将SCC13细胞分为转染LEF1-AS1干扰序列、无义序列的干扰LEF1-AS1组、干扰对照组,转染miR-612过表达序列、无义序列的miR-612过表达组、过表达对照组,以及转染LEF1-AS1干扰序列与miR-612抑制序列的干扰抑制组,和转染LEF1-AS1干扰序列与miR-612抑制无义序列的干扰抑制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612的相对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剂(p21)、Bcl-2家族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用LncBase Predicted v.2在线预测网站预测lncRNA LEF1-AS1与miR-612之间的互补序列,将互补/非互补序列用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与miR-612过表达及过表达对照基因共转染SCC13细胞,验证lncRNA LEF1-AS1与miR-612的结合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miR-612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低于过表达对照组(均P < 0.05),凋亡率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 < 0.05)。干扰LEF1-AS1组、干扰对照组、干扰抑制组、干扰抑制对照组miR-612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0.78,P < 0.001),24、48、72 h时的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凋亡率、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扰LEF1-AS1组细胞中miR-612表达、凋亡率高于干扰对照组,48、72 h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低于干扰对照组(均P < 0.05),而干扰抑制组细胞中miR-612表达、细胞凋亡率低于干扰抑制对照组,48、72 h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高于干扰抑制对照组(均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4组细胞cyclinD1、p21、Bcl-2、Bax、MMP-2、MMP-9蛋白相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干扰LEF1-AS1组cyclinD1、Bcl-2、MMP-2、MMP-9蛋白相对水平均高于干扰对照组,p21、Bax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干扰对照组(均P < 0.05);而干扰抑制组cyclinD1、Bcl-2、MMP-2、MMP-9蛋白相对水平均高于干扰抑制对照组,p21、Bax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干扰抑制对照组(均P < 0.05)。共转染互补序列后,miR-612过表达组细胞荧光活性低于过表达对照组(t = 21.19,P < 0.001);而共转染非互补序列后,miR-612组细胞荧光活性与过表达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8,P = 0.78)。

结论

lncRNA LEF1-AS1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机制与靶向miR-612相关。

其他文献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早期明确病原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宏基因组测序是一种不依赖于培养,直接对临床样品进行测序,并给出全部微生物序列信息的技术。宏基因组测序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微生物组学、微生物与宿主基因相互作用等方面为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现从宏基因组测序流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仍是危及儿童健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利奈唑胺作为抗结核药物,已在成人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利奈唑胺被推荐用于治疗儿童耐多药结核病,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因此,现基于相关研究和指南,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阐述利奈唑胺治疗儿童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其合理应用。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眼底疾病,其重要的病理过程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反应诱导因子,可由活化的RPE细胞、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进而参与PVR发生和发展过程。除了细胞因子之外,表观遗传学因素如DNA甲基化也在PVR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参与E
随着眼轴的进行性增长,高度近视患者的眼底会出现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如视盘表面及周围改变、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视网膜和脉络膜改变及周边部视网膜改变等。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可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参与眼球的生长和重塑。其中,转化生长因子(TGF)、神经生长因子(N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圆锥角膜是常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高度不规则散光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并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频繁揉眼患者的圆锥角膜发生率偏高。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眼表,进而诱发圆锥角膜。继发性圆锥角膜是屈光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遗传易感性、揉眼、变态反应、紫外线暴露、屈光手
飞秒激光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屈光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角膜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有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本文就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结构基础,目前常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FS-LASIK手术中
目的建立颈7根性撕脱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小鼠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方法选用雌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撕脱伤组。撕脱伤组于前路行颈7根性撕脱术;假手术组仅暴露并分离颈7神经根。术前和术后,检测小鼠患侧前足痛行为、双侧前足肌力及Rota-rod实验。术后7 d,取颈7节段脊髓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撕脱伤组出现明显机械痛敏和冷痛敏(P<0.01),热痛敏、肌力
目的研究丹参素对M5刺激的HaCaT细胞(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Yes相关蛋白(YAP)的关系。方法采用M5(含10 μg/L的IL-1α、IL-17、IL-22、TNF-α、Oncostatin M)作用于HaCaT细胞48 h,制作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同时分别加入0(对照组)、0.125、0.25、0.5 mmol/L丹参素刺激细胞,以未做处理的HaCaT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实时定
研究表明,甲氨蝶呤皮下注射较口服途径可以获得更快、更好的吸收和更高的血药浓度以及较低的生物利用度变异度。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银屑病患者,甲氨蝶呤皮下注射的疗效显著优于口服途径,并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于甲氨蝶呤口服疗效欠佳或者不耐受的患者,改为皮下注射后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甲氨蝶呤皮下注射可以作为生物制剂使用前的治疗选择,可节省大量费用。总之,甲氨蝶呤皮下注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病理性瘢痕一般是各种皮肤创伤后机体异常修复的结果,特征性表现为异常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沉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自体脂肪注射物含有多种可能与治疗瘢痕相关的物质,如基质血管片段、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等,这些物质可通过相关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胶原沉积,从而改善病理性瘢痕的进展及预后。临床研究显示,脂肪注射物可以改善病理性瘢痕的厚度、颜色、柔软度和局部症状。更加深入地了解脂肪组织抗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