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是在人的心灵上耕耘的工作。心灵是一个生命场,心心交融,彼此走进;心心相背,彼此陌生。作为班主任,需要用心耕耘,以细为精,以真为贵,以诚为美,不断地从学生心灵需求出发,用“心”的智慧去洞察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心灵,融入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心灵,为学生在自主和成长中勾画一片斑斓的芳草地。
一、用“细心”了解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各有千秋,要想把他们组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积极上进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走近学生,观察学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情感变化,切不可在他们敏感、微妙内心活动面前表现得粗心大意,麻木不仁。有经验的班主任会从学生坐立不安的扭动中,看出他要急于上厕所;从他喜形于色的扭动中,知道他手中有得意的物品在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班主任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个性及家庭情况,这样教育孩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班主任的细心能捕捉到更多教育契机,生成更多教育资源,如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像发现金子一样,带着惊喜去发现;学生的顽劣举动,要视之为竹笋出土时压着的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搬掉;学生的消极情绪,要把它想象为嫩叶失去阳光雨露时的那种枯萎,用心灵之光照耀它。
爱心是班主任凝聚学生的法宝。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教育改革家李希贵也說:“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爱心,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班主任只有满腔热情地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俯下身子与他们交朋友,把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学生才能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总是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母亲般慈爱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用柔和的话语与他们亲切地交流,用宽大的手掌去抚摸他们的小脑瓜。学生有了进步,我会及时地表扬他们;学生犯了错,我会用豁达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学生病了,我会上门问寒问暖;学生落下功课,我会牺牲休息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家庭困难,我会慷慨解囊。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学生发出一个信号:孩子们,我爱你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段时间后,即使班中再淘气的学生,也变得乖顺起来,我的教育工作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用“严格”要求学生 用“童心”呵护学生
对学生一腔爱心并不是说可以对学生放松要求。有时婆婆妈妈的教育往往软弱无力,如此下去,班级必将成为一盘散沙。在班级管理中,不妨严一点,即严格要求学生,这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教师的这种“严格”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每学期初,我都要与孩子们约法三章,制定班规细则。班规细则从我做起,从每一位班干部做起。我坚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对犯错的学生决不姑息。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年少时不曾受到批评,他在将来的社会上就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面对犯了错的学生,我会严格地批评教育,有时我罚他们唱一首歌,有时罚他们做一次值日,有时罚他们写一篇文章,有时罚他们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这些惩罚都恰如其分,孩子们无不心悦诚服,甘愿受罚。我用这种惩罚启发孩子,使孩子们明白:老师的宽容是有原则的,纪律是谁都不允许违反的。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我们对学生的严格做到了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在我的班级里,由于纪律严明,所以班级中各项工作总是有条不紊,一直走在兄弟班级的前列。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就会把“爱”与“严”真正统一起来。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如是说。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会以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孩子,走进孩子,融入孩子,悦纳孩子,并成功孩子。因为小学生心理、情感有其特殊性,决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和思维习惯去理解学生。如全国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曾教过一个独生子班。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小白主动要求留下参加班级大扫除。扫着,扫着,他突然跑到教室门口嚎啕大哭起来。毛老师一问,才知道因为小白扫起来的垃圾被别的同学撮走倒掉了。毛老师马上意识到,小白是想用这堆垃圾来证明自己的进步,这种心理应该得到保护。于是,毛老师亲自陪着小白到垃圾箱前,用一根竹棍细心地找出了小白的劳动成果。小白在旁边认真地看着,终于破涕为笑了。要用“童心”来理解孩子,才能在近乎笑话的事情中体会出孩子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怀揣一份纯真,用“童心”走进童心,投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去,走进学生丰富多彩、奥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相知相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学生同甘共苦,与学生一起体味生命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将坦率、诚信、理解、欣赏、真实、自然……化为音符,与孩子一起奏出和谐生动的乐曲。同时班主任更多的是要从“童心”角度教育管理学生。
三、用“耐心”引导学生用“赏识”激励学生
教师的耐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绚丽的阳光。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塑造灵魂的过程也是培育生命成熟的过程。学生就好像百花园中的花儿,各有不同的开花期,有些在春光明媚中就开放了,而有些要到寒冬腊月才绽放。但无论何时开放,它们都拥有同样的绚丽。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耐心的花园守望者,用智慧去播种,用耐心去耕耘。有一个班主任为帮助一个经常偷东西的学生改掉这个不良行为,他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最后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孩子彻底克服了这个缺点。生命的灿烂犹如天然金石,要使这天然金石成为绚丽夺目的精美艺术品,需要我们去精心雕刻,需要我们用心去打磨。只要有精诚的耐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赏识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班主任的赏识,能点燃心灯,照亮了学生进步的征程。班主任的赏识之灯愈亮,学生就会行走得越自信和越宽广。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赏识,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说他们受到赏识,得到表扬,感到重视,他们就会感觉是六月天吃冰淇淋一样舒服。他们生活、学习都很有趣,都有劲。班主任要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含有赏识的元素,都具有激励的力量。学生只有在班主任赏识中,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如有个问题学生,他一听到表扬就洋洋得意,一听到批评就灰心丧气,这可谓“好赖”不吃。有一次,他写了一份要求当小组长的申请书,班主任为了保护他的这种上进心,特送他一个日记本,扉页上写了几句赠言:“可喜、可贺的进步要求!说了就要见行动。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学生接到赠言后,特别高兴。并且给家长看,让家长把赠言讲给他听。就这样,班主任的一个本子,几句赠言,或一次拉手,一个眼神……使这个学生有所领悟,后来他进步很快,终于成为了班上的纪律委员。日本儿童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夸奖与很少受到夸奖,其成功率比后者大5倍。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长处。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给学生以机会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长处。
一、用“细心”了解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而细致的工作。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特长各有千秋,要想把他们组成一个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积极上进的班集体,就需要班主任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走近学生,观察学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情感变化,切不可在他们敏感、微妙内心活动面前表现得粗心大意,麻木不仁。有经验的班主任会从学生坐立不安的扭动中,看出他要急于上厕所;从他喜形于色的扭动中,知道他手中有得意的物品在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班主任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他们,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个性及家庭情况,这样教育孩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班主任的细心能捕捉到更多教育契机,生成更多教育资源,如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像发现金子一样,带着惊喜去发现;学生的顽劣举动,要视之为竹笋出土时压着的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搬掉;学生的消极情绪,要把它想象为嫩叶失去阳光雨露时的那种枯萎,用心灵之光照耀它。
爱心是班主任凝聚学生的法宝。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教育改革家李希贵也說:“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爱心,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班主任只有满腔热情地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俯下身子与他们交朋友,把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学生才能亲近老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总是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母亲般慈爱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用柔和的话语与他们亲切地交流,用宽大的手掌去抚摸他们的小脑瓜。学生有了进步,我会及时地表扬他们;学生犯了错,我会用豁达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学生病了,我会上门问寒问暖;学生落下功课,我会牺牲休息时间个别辅导;学生家庭困难,我会慷慨解囊。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学生发出一个信号:孩子们,我爱你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段时间后,即使班中再淘气的学生,也变得乖顺起来,我的教育工作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用“严格”要求学生 用“童心”呵护学生
对学生一腔爱心并不是说可以对学生放松要求。有时婆婆妈妈的教育往往软弱无力,如此下去,班级必将成为一盘散沙。在班级管理中,不妨严一点,即严格要求学生,这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教师的这种“严格”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每学期初,我都要与孩子们约法三章,制定班规细则。班规细则从我做起,从每一位班干部做起。我坚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对犯错的学生决不姑息。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年少时不曾受到批评,他在将来的社会上就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面对犯了错的学生,我会严格地批评教育,有时我罚他们唱一首歌,有时罚他们做一次值日,有时罚他们写一篇文章,有时罚他们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这些惩罚都恰如其分,孩子们无不心悦诚服,甘愿受罚。我用这种惩罚启发孩子,使孩子们明白:老师的宽容是有原则的,纪律是谁都不允许违反的。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纪律。我们对学生的严格做到了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在我的班级里,由于纪律严明,所以班级中各项工作总是有条不紊,一直走在兄弟班级的前列。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就会把“爱”与“严”真正统一起来。
“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如是说。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会以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孩子,走进孩子,融入孩子,悦纳孩子,并成功孩子。因为小学生心理、情感有其特殊性,决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和思维习惯去理解学生。如全国优秀班主任毛蓓蕾老师曾教过一个独生子班。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小白主动要求留下参加班级大扫除。扫着,扫着,他突然跑到教室门口嚎啕大哭起来。毛老师一问,才知道因为小白扫起来的垃圾被别的同学撮走倒掉了。毛老师马上意识到,小白是想用这堆垃圾来证明自己的进步,这种心理应该得到保护。于是,毛老师亲自陪着小白到垃圾箱前,用一根竹棍细心地找出了小白的劳动成果。小白在旁边认真地看着,终于破涕为笑了。要用“童心”来理解孩子,才能在近乎笑话的事情中体会出孩子的心理。所以,班主任要怀揣一份纯真,用“童心”走进童心,投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去,走进学生丰富多彩、奥妙无比的生活情感世界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相知相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学生同甘共苦,与学生一起体味生命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将坦率、诚信、理解、欣赏、真实、自然……化为音符,与孩子一起奏出和谐生动的乐曲。同时班主任更多的是要从“童心”角度教育管理学生。
三、用“耐心”引导学生用“赏识”激励学生
教师的耐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绚丽的阳光。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塑造灵魂的过程也是培育生命成熟的过程。学生就好像百花园中的花儿,各有不同的开花期,有些在春光明媚中就开放了,而有些要到寒冬腊月才绽放。但无论何时开放,它们都拥有同样的绚丽。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耐心的花园守望者,用智慧去播种,用耐心去耕耘。有一个班主任为帮助一个经常偷东西的学生改掉这个不良行为,他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最后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孩子彻底克服了这个缺点。生命的灿烂犹如天然金石,要使这天然金石成为绚丽夺目的精美艺术品,需要我们去精心雕刻,需要我们用心去打磨。只要有精诚的耐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赏识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班主任的赏识,能点燃心灯,照亮了学生进步的征程。班主任的赏识之灯愈亮,学生就会行走得越自信和越宽广。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赏识,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说他们受到赏识,得到表扬,感到重视,他们就会感觉是六月天吃冰淇淋一样舒服。他们生活、学习都很有趣,都有劲。班主任要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含有赏识的元素,都具有激励的力量。学生只有在班主任赏识中,才能一点一点地进步。如有个问题学生,他一听到表扬就洋洋得意,一听到批评就灰心丧气,这可谓“好赖”不吃。有一次,他写了一份要求当小组长的申请书,班主任为了保护他的这种上进心,特送他一个日记本,扉页上写了几句赠言:“可喜、可贺的进步要求!说了就要见行动。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学生接到赠言后,特别高兴。并且给家长看,让家长把赠言讲给他听。就这样,班主任的一个本子,几句赠言,或一次拉手,一个眼神……使这个学生有所领悟,后来他进步很快,终于成为了班上的纪律委员。日本儿童教育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夸奖与很少受到夸奖,其成功率比后者大5倍。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再差的学生也有其长处。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给学生以机会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