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开封朱仙镇,到这里了解木版年画的悠久历史,领略开封的古城魅力。听妈妈的朋友说,朱仙镇是木版年画的故乡,木版年画的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了。开封朱仙镇,也叫启封故园,占地470亩,为元明清古建筑群,展现了岳飞文化、年画文化、漕运文化、豫剧文化等文化景观。置身园中,观中原水乡园林的古老建筑,赏独具地方特色的豫剧,品口味纯正的开封小吃,梦千年古镇的繁荣,让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走进朱仙镇,首先看到的是摆渡码头。码头上的船只都被装饰成了鸭子、孔雀等形状,栩栩如生,仿佛真的骑在它们身上漫游湖中。过了摆渡码头一路向北,在左手边映入眼帘的便是验粮楼。验粮楼前站着一位手持算盘的老先生,老先生面前还放了一张铜桌,上面有一本账本,就像是这位手持算盘的老先生要随时翻开账本查阅账册一样。验粮楼一半坐落在地上,一半由两根大柱子撑在水中。一车车粮食正往楼里运送,就好像等待着查验一样。过了验粮楼便是潜龙桥,漫步潜龙桥,看着周围的古建筑群,使人感到赏心悦目。从潜龙桥上走过,穿过及第阁,就来到了启封故园最长的一座桥——状元桥。状元桥全长152米,桥面宽6米,历时3年纯手工雕刻而成。公元1118年,宋徽宗三子赵楷参加科举考试中了头名,徽宗在高兴之余,恐天下士子不服,殿试时钦定榜眼王昂为状元。为了表彰其子用功读书,赐赵楷黄金千两,可赵楷不但分文未取,反而将其分给受黄河水灾的朱仙镇灾民,并用剩余的黄金建造了一座桥,老百姓将其称为状元桥,实则纪念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穿过一座一座的古典建筑,我仿佛漫步在宋朝的大街小巷。
下一站就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年画广场。在年画广场有一个年画作坊,作坊负责向人们传授年画知识,并欢迎人们体验印年画。年画作坊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年画,古称门神画。传说古时候有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于是人们就在门户上画这两个兄弟的画像,以防鬼。这就是门神画的产生缘由。汴京和临安在开始印卖木刻年画时,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年画最早的化身是桃符,殷商时代是我国巫师文化的繁盛时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年俗活动,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古老传统“春节”的来历。春节来临之际,周人将长方形桃木板,画上两门神的画像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即“桃符”。到了隋朝,年画得以长足发展。宋朝时,年画已经日益成熟,再后来逐渐演变出五大类,第一,门神类;第二,吉祥类;第三,风情类;第四,戏曲类;第五,杂画类。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开始印自己的第一张年画,我选择了吉祥类中的连年有余(鱼)!我先用刷子蘸好墨均匀地涂在木板上,拿起早就准备好的上面装饰有金色的小圆点的红底纸,小心翼翼地蒙在木板上,用石压把墨汁印在纸上,这个过程不能太用力,否则纸会蹭破。我确定压好以后,小心翼翼地把纸揭下来,要很慢很轻,不然纸会烂,一幅象征连年有余的木版年画就印好了。妈妈还请了一位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在年画上写上我的名字,盖上了章。
这次去开封朱仙镇我的收获很大,我明白了木版年画的重要性、它是怎样发展的以及它的印刻方法,还懂得了它的意义、年画对古人的改变。最令我难忘的不仅仅是古人的智慧,还有古人甚至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有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对美的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郑大工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樊欣点评:
朱仙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之旅是一次文化之旅。先总写了朱仙镇的特色和历史,后移步换景,从摆渡码头到状元桥,有详有略,有列数字,有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在小作者的带领下,我们一同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受益匪浅!
走进朱仙镇,首先看到的是摆渡码头。码头上的船只都被装饰成了鸭子、孔雀等形状,栩栩如生,仿佛真的骑在它们身上漫游湖中。过了摆渡码头一路向北,在左手边映入眼帘的便是验粮楼。验粮楼前站着一位手持算盘的老先生,老先生面前还放了一张铜桌,上面有一本账本,就像是这位手持算盘的老先生要随时翻开账本查阅账册一样。验粮楼一半坐落在地上,一半由两根大柱子撑在水中。一车车粮食正往楼里运送,就好像等待着查验一样。过了验粮楼便是潜龙桥,漫步潜龙桥,看着周围的古建筑群,使人感到赏心悦目。从潜龙桥上走过,穿过及第阁,就来到了启封故园最长的一座桥——状元桥。状元桥全长152米,桥面宽6米,历时3年纯手工雕刻而成。公元1118年,宋徽宗三子赵楷参加科举考试中了头名,徽宗在高兴之余,恐天下士子不服,殿试时钦定榜眼王昂为状元。为了表彰其子用功读书,赐赵楷黄金千两,可赵楷不但分文未取,反而将其分给受黄河水灾的朱仙镇灾民,并用剩余的黄金建造了一座桥,老百姓将其称为状元桥,实则纪念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穿过一座一座的古典建筑,我仿佛漫步在宋朝的大街小巷。
下一站就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年画广场。在年画广场有一个年画作坊,作坊负责向人们传授年画知识,并欢迎人们体验印年画。年画作坊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年画,古称门神画。传说古时候有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于是人们就在门户上画这两个兄弟的画像,以防鬼。这就是门神画的产生缘由。汴京和临安在开始印卖木刻年画时,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年画最早的化身是桃符,殷商时代是我国巫师文化的繁盛时期,年头岁尾,先民喜好祭神、祭祖,形成了一系列年俗活动,这就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古老传统“春节”的来历。春节来临之际,周人将长方形桃木板,画上两门神的画像悬挂在大门两旁,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即“桃符”。到了隋朝,年画得以长足发展。宋朝时,年画已经日益成熟,再后来逐渐演变出五大类,第一,门神类;第二,吉祥类;第三,风情类;第四,戏曲类;第五,杂画类。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开始印自己的第一张年画,我选择了吉祥类中的连年有余(鱼)!我先用刷子蘸好墨均匀地涂在木板上,拿起早就准备好的上面装饰有金色的小圆点的红底纸,小心翼翼地蒙在木板上,用石压把墨汁印在纸上,这个过程不能太用力,否则纸会蹭破。我确定压好以后,小心翼翼地把纸揭下来,要很慢很轻,不然纸会烂,一幅象征连年有余的木版年画就印好了。妈妈还请了一位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在年画上写上我的名字,盖上了章。
这次去开封朱仙镇我的收获很大,我明白了木版年画的重要性、它是怎样发展的以及它的印刻方法,还懂得了它的意义、年画对古人的改变。最令我难忘的不仅仅是古人的智慧,还有古人甚至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有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对美的独到的见解和追求!
郑大工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樊欣点评:
朱仙镇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之旅是一次文化之旅。先总写了朱仙镇的特色和历史,后移步换景,从摆渡码头到状元桥,有详有略,有列数字,有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在小作者的带领下,我们一同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