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自信,为小学数学学习扬帆起航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信是儿童学习的坚硬后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学生一看到烦琐的数量关系、冗杂的题目信息,就打起了退堂鼓,步伐踌躇,停滞不前。可见,要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第一步就是增强学生自信,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如下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尝试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强自信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不断创新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且能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提升情感价值观,充分发挥自身的多元潜能。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树立学科信心,让他们在浩瀚的学习海洋中把握方向,我们还应创设学生实践活动的情景,给予他们更开阔的探索空间,另外活跃氛围的营造对于集体带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自信是帮助学生们战胜学科畏难情绪的第一步,也是帮助学生们提高学科“好感”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将思维延伸至各领域。
  一、信任:差异化发掘潜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特别的存在,或许他们年龄相仿,但来自每个家庭的孩子身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但是,我们在教学时总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有些学生天生就不适合学数学或者某一学科成绩不佳就全盘否定他的天赋,一旦教师存在这样的心理,这部分学生就极易因此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在数学这一个学科内,学生擅长的部分就有明显的差异,有些人擅长几何推理与空间思维,而有些人对代数的演算充满好奇。当我们进行某一领域的知识拓展时,切忌将所有教学的重心放在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可以在知识体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挖掘更多的潜能。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的课堂导入环节有一个例子非常有趣。我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央电视台2015年12月全国的天气预报录像,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通过好奇心建立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这时有几个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两眼无神,显然对我创设的课前预热环节不感兴趣。这时我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吸引”。我在日常的教学交流中得知,有一个数学成绩一般的同学普通话说得特别好,平时经常参加演讲比赛,于是我邀请了他为我们做气象播报。果不其然,小主持人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并成功地做了一次天气预报,我们还发现他的模仿能力非常好,不仅可以将视频中主持人的语音语调模仿得惟妙惟肖,还能正确播报出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3℃(零下3摄氏度)。这个学生深深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认可,不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甚至在他自认为不擅长的数学课上表现出超强的注意力与接纳力,一下子又将自己的代数推理能力挖掘了出来。他课后告诉我,原来自己也不是很笨嘛!他爱上了数学课!在这之后,我总能在课堂上看见他高举的小手,尤其是在“念题目”“说数学小故事”这样的展示环节中,我总能听到他自信饱满的声音。久而久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对数学课充满了热情。可见,自信是让学生主动靠近数学的一把钥匙,只要让学生获取了这把钥匙,相信数学之门也就被打开了,至少数学学习变成了快乐的学习体验。
  二、探究:多元化发展实践力
  很多教师容易把数学课的模式定为“理论——练习——检测”,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很容易就能摸清“套路”,进而对新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探究的欲望。倘若我们转换思路,将数学课变成学生们共同探究、共同实践的时间,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自主思考,他们就不会因为“不爱听”“听不懂”而产生厌倦或者因为害怕老师提问、课后习题与测试的落后而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有一个课时《面积是多少》,这是本单元的实践活动。很多教师不解,为何在负数的学习之后承接的是几何图形的计算?根据新课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前面几个部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 ,又为下一单元多边形的测量与计算做好准备。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切割、转移、移动图形,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2个来自日常的不规则图形(如图1)。
  实践活动1: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测量钥匙的面积和楼梯侧面的面积。
  生1:这两个图形我们都没有学习过,怎么可能会计算?
  生2:太难了吧!
  师:我们以前也没学过负数呀,但我们为了能看懂天气预报说了什么,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负数的意义。而这两个图形虽然我们没有学习过,但大家仍然可以开动脑筋、互相讨论,看看是不是有些部分是我们学习过的呢?(用手掌遮住部分图形,启发学生以“分割”的思维展开思考)
  生2:阶梯的侧面可以分割成好多好多的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3:钥匙可以想象成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
  生4:他们就像机器人,是好多图形拼出来的!
  通过简单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拆分”“拼接”等方法去计算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并在讨论与总结中巩固了已学知识,促进了智力开放。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我以发现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们在发现的过程中尝成功学习的“甜头”,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实践活动2:估算自己手掌的面积。
  生:手掌虽然是立体的,但是我们可以将它描到纸上再进行计算,可是歪七扭八怎么计算呢?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手掌的形状是非常不规则的,要得出精准数据需要今后更多的学习,那么大家可以尝试估算哦!
  怎么估算呢?是不是应该有个参照物?学生们讨论了起来,有的建议画在方格纸上,有的建议用绳子测量长度和宽度……最终得出结论:他们手掌的平均面积是80-90平方厘米。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索与多元实践,给予了学生比理论学习更多的机会,释放了他们动手操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人性化营造学习氛围
  为什么学生会不自信,害怕学习?究其原因,他们害怕因为接受力落后被老师、同学嘲笑,害怕因为成绩差被老师、家长批评,甚至害怕因为回答问题不准确而丢面子……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我们作为教师——课堂的引导者,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公正的评价和轻松的氛围。只有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下学习,他们才能真正地打开心扉,只有让学生接受公正且积极的评价,他们才能增强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其实无论在某一堂课还是在每时每刻的教育中,做到这两点都是教师应该始终践行的。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之“认识负数的应用”为例,讲述积极的评价与课堂氛围相互促进。当我们通过各种案例的列举与理论的带入之后,学生基本已经掌握负数的含义。
  师: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北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向东走5米,记作 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
  生:向西是15米!因为从东边走到西边一共走了15米。
  全班顿时哈哈大笑,其实仔细一想,从他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错,因为他进行了东、西距离的累加。于是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模仿古人“拱手作揖”,表达自己思虑不周的歉意。随后我又引导他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这个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告诉我们答案是-10。倘若我批评他或者参与全班同学的嘲笑,这个学生或许就会因为羞愧而不再喜欢上数学课。可见,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现学生的不足,加以引导,又要善于在失误中挖掘他们的闪光之处,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增强学生自信,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的高效性,还切实践行了“兴趣即是最好的老师”的理论,让学生带着爱与信心进行学习,既收获了欢乐又摄取了知识。同时,通过优质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性格塑造能起到决定一生的作用,这就值得我们思考出更好的方法去最大化地实现目标。
其他文献
“你们如一缕阳光,照亮我的梦想!”一名大学生参加中国青年报组织的“助学·筑梦·铸人”活动后发出如此感言。在本报2014年年底组织的这场全媒体公益助学传播活动中,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1991--2007年降水pH值、K值(电导率)以及相关的天气气候资料的处理,分析了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H平均值有逐年降低的趋势;Ak2000年开始K平均值呈下降趋
新疆气象局于1月23日召开了“乌鲁木齐地区科技服务发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和区局直属单位的主要领导、机关各处室及挂靠单位负责人、政策法规处部分人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宋昭勋博士的《非言语传播学》1999年出版后,我就将其列为研究生的必读书。2008年作者重写再版,我写了再版序言。假如人类有100万年的历史,其
当你捧读今日的《北京青年报》时,时光的年轮已经划过2014、迎来了20151不错,您手中的报纸确实变窄了一点点。可是,我们要告诉您的是,每个新版承载的文字和内容一点都没有减少。
2008年6月6日,受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委托,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乌鲁木齐对由气候中心傅玮东高级工程师主持的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经济
不少基层新闻工作者认为,自己所面对的新闻事件可能比较琐碎,平常而又简单,甚至有时觉得没有多少"新闻点"可寻,所以报道不易出彩。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新闻,而是缺乏发现新闻的
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到底该怎样定位报纸的深度新闻?该花多大力气生产深度新闻?2014岁末,羊城晚报万元底薪招聘深度记者的"英雄帖"乍出江湖,即引来热议和相熟不相熟的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