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单中心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动态变迁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u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单中心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尿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时间分为2013至2015年组及2016至2018年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共分离出744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9.4%,442/774株),大肠埃希菌居首位(39.4%,293/744株);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6.8%,274/744株),以屎肠球菌(21.8%,162/744株)多见;最后为真菌(3.8%,28/744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87.6%,255/291株),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12.7%,37/291株)。对比2013至2015年及2016至2018年革兰阳性、革兰阴性菌及常见病原菌总体分布情况,革兰阴性菌感染率(分别为63.8%和55.5%)持续高于革兰阳性菌(分别为33.1%和40.2%),但革兰阳性菌感染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5)。

结论

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致病菌,但近年来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可考虑作为儿童泌尿系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大肠埃希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替坦敏感。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糖皮质激素单独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各种类型PNS的主要治疗方案,然而,约20%的PNS患儿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中或停药后仍表现为频复发或激素依赖,这部分患儿长期大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大,甚至不能耐受,还有1%~3%的患儿对激素及所有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无反应,这些患儿需要新的治疗方案。近15年来,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各类型P
目的应用三维(3D)组织学重建技术观察研究小鼠睾丸下降过程及其毗邻组织器官形态、位置的时序性变化。方法取怀孕(GD)及出生后(PD)不同天数(GD15、GD17、GD19及PD3、PD7)雄性昆明小鼠肾脏平面以下整块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再使用PerkinElmer全自动切片分析系统进行镜下图像全景扫描,Photoshop软件配准、对齐,3D-doctor软件进行3D重建及分析。结果1.附睾将睾
目的比较足月小于胎龄(SGA)新生儿和与之配对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探讨足月SGA血代谢谱的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79例足月SGA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本院出生的按胎龄、性别匹配的79例健康足月AGA为对照,出生后第3天采集干血滤纸片样品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2组间的差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以局灶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及足细胞的足突融合为特征,是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在FSGS患者中定位超过30个致病基因,为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在其发病机制中提供了证据。现将FSGS的常见致病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中抗菌药物分为3类:可广泛使用类(Access)、谨慎使用类(Watch)、保留类(Reserve),本研究分析中国儿童及新生儿抗菌药物处方在WHO药物分类的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共调查4次,在每个调查区间内任选一天作为调查日,将所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信息通过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系统进行填报(https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常态防控下,对其他疾病(如季节性流感)及其疫苗接种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预防冬春季季节性流感和COVID-19的叠加影响,成为医疗领域工作的关键。冬春季是季节性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中小学及托幼机构是流感疫情暴发主要场所。为降低儿童流感感染风险,全球儿科呼吸联盟(Global Pediatric Pulmonology Alliance,GPPA)
目的探讨脊神经双侧离断神经源膀胱(NB)幼鼠模型的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SD雌性幼鼠64只,其中32只行L6+S1神经双侧离断建立NB模型,32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神经离断和假手术3、6、12、24周后行膀胱测压检查。收集对应膀胱组织行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Smad2、Smad6蛋白变化
半乳糖血症是乳糖代谢过程中由于酶的缺陷导致的代谢异常。患者通常存在生长迟滞、肝肾功能障碍和脓毒症,还可能出现白内障、神经发育异常和卵巢早衰。现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半乳糖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随访情况。本例患儿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经血尿筛查,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经饮食调整,预后良好。提示临床存在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半乳糖血症儿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IgAN)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免疫荧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近10年江西省儿童医院肾脏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222例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相关性。结果1.免疫荧光显示IgA仅伴系膜区沉积的患儿最多[115例(51.8%)],其余为同时伴毛细血管袢沉积[107例(48.2%)];IgA免疫荧光强度++的患儿最多[122例(55.0%)];IgA伴IgM沉积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