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特鲁莱德山岳电影节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纯民间的电影节,早期由《Climbing》杂志所有人Michael Kennedy和户外用品公司Patagonia的创始人Yvon Chouinerd参与发起,运作中没有任何政府和官方参与,资金也全靠民间资助,电影节一直以来在文化探险,环境保护,加强对话方面致力于教育和激励大众。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山岳电影节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实现了发起者对电影节的梦想——坚持最初的理念,那就是对于友谊、探险、激情、思索永不停止的追求。
  年一度的登山界盛事特鲁莱德山岳电影节于2008年5月23至26日在科罗拉多州小镇特鲁莱德举办。去年有幸参加了电影节,那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我眼前。特鲁莱德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最南边的一个小镇,也是一处高山滑雪的胜地,号称“拥有全美最好的滑雪场和赛道”。为了参加电影节,我特意租了一辆牌子叫登山者的越野车和加拿大朋友JohnMcCall花了七个钟头从丹佛赶来。
  我们到达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这时电影节的欢迎晚会已经开始,我们就直接前往特鲁莱德郊外山林里的欢迎会场,虽然山间的小道边还有些残雪,但这里已是人声鼎沸了。来自全世界的户外影像爱好者欢聚在这里,伴着乐队欢快的音乐,举着装满醇香红酒的酒杯,大会执行主席ArleneBurns宣布为期四天的2007年特鲁莱德山岳电影节正式开幕。
  本次盛大的节日吸引了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上百部影片参展,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在参展影片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登山,本次参加的影片题材既有环保、人文地理、攀登,滑雪和漂流等户外运动,也不乏动物保护、社会题材、军事题材。电影的形式也比较多样,有纪录片、新闻短片、故事片,还有一些有名的老的登山内容的故事片。如著名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艾格峰的惩罚》。
  
  组织方也邀请了很多知名人士参加,传奇人物Dean Potter创造了很多Free Solo纪录,在过去12年里还是高空走扁带的先锋;同时受邀的还有他的太太Steph Davis,她也是著名攀登者,在世界各地创造了多项女性首攀纪录;80年代英国最好的攀岩者Johnny Dawes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突破E8和E9难度的攀岩者、美国女子攀岩先锋Lynn Hill,瑞士著名高山向导和摄影家Thomas Ulrich,著名艺术家James Balog,著名摄影家Gary Braasch,著名户外摄影师Dave Heath、首位徒步抵达南北极的探险家Robert Swan Obe。来自加拿大的chic Scott是60年代的攀登先锋人物,1974年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起参与拍摄了影片《艾格峰的惩罚》。四十多位嘉宾的名字中很多我们都如雷贯耳。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让我们咂舌不已。
  电影节期间异常热闹,主办方安排了各种活动。每天早上在镇上的几个咖啡馆都有早餐讨论会,大家一边吃早餐喝咖啡,一边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在特鲁莱德的几家画廊和艺术馆有各种相关的摄影和艺术品展销。每个展览入口处都有介绍,说明展览售出艺术品的所得将用于何处。镇上的书店还安排了很多签名售书,参与者可以享受免费的冰激凌、咖啡,还可以和作者合影,攀谈。
  电影的展播主要集中在镇上的三个剧院和山顶上的Mountain Village的戏院和大型会议厅,上下交通是乘坐一种叫做Gondola的免费观光索道。在讲述1996年珠峰山难的影片《1996年的悲剧》的展播活动中,观众和主创人以及影片中的真实人物进行现场交流,我见到了惟一说中文的与会者高铭和。他是那场山难的幸存者,由于他英文不太好,主办方临时请我客串翻译。现场观众不少人曾经登过珠峰,提出讨论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一个钟头的见面会上,参与者踊跃发言,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我的朋友Keith Brown是经历丰富的登山者,美国AAC的会员,早在1987年就单人Freesolo了四川四姑娘山地区的婆缪峰。现居住在特鲁莱德,是每年电影节的积极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印象深刻的是Keith提出的一个话题:“现在很多人参加商业团队并登顶珠峰,或者是流行的7 2探险等等,但他们的成功和荣誉是建立在很多协作和后勤人员的辛苦工作及承受巨大风险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应该更多给予那些背后的人更多公正的待遇和宣传,并且应该更多地倡导自主登山,探险呢?”这个敏感话题在现场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本届电影节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追悼2006年底在中国四川格聂峰遭遇雪崩遇难的美国著名登山家Charlie Fowler。作为一个曾经久居特鲁莱德的攀登者,Charlie参加过多次电影节。原本计划在本次电影节上有个发言,讲述他自己早年单人快速独攀艾格峰北壁的故事,但由于他的遇难不得不取消。Charlie的朋友将从他遗物中找回的相片和录像资料以及其他图文资料制成一部纪念他的影片,放映前Charlie的姐姐Jenny、电影节主席Arlene和Charlie的朋友都上台发表感言,怀念这位伟大而纯粹的攀登者。
  第二天,在特鲁莱德的一家画廊还举办了Charlie Fowler的摄影作品专场拍卖会,所得资金将建立CharlieFowler登山电影奖。有意思的是Charlie的作品全是用老式宝利来相机拍摄,再经过后期药水处理,相片色彩非常好看,很有沧桑感。他的视角非常独特、专业,同行的朋友JohnMcCall是Charlie生前的好友,他们有着十几年的深厚感情,他现场购买了两幅作品以纪念逝去的友人。
  最后经过由来自多国的权威国际评审团的评判,英国影片《E11》获得Charlie Fowler登山电影奖,创作人David Brown花了两年时间拍摄苏格兰攀岩者Dave Macleod经过长时间艰苦努力,最终完成世界上最难的传统攀线路,难度达到E11(5.14C),Dave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的金岩钉奖。
  由于电影节的举办,特鲁莱德这个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的山区小镇引来很多户外爱好者,他们的到来使这里成了一个户外乐园——河边拉起38米长的扁带,草地上搭起色彩鲜艳的帐篷,山上不时有滑雪者呼啸而下,山地车爱好者在山间小道中穿梭不停。我和著名攀岩者Timmy O’Neil和Alen Hill一起去山上攀岩抱石,还和当地好手Damon Jonston一起开发了一条三段的线路,巧的是用上了Charlie FowIer生前在这开线时留下的一大包BOLTS。
  特鲁莱德电影节的商业运作和组织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声名在外,许多大型公司和机构纷纷赞助,其中有《国家地理》杂志,可口可乐、The North Face,Manfrotto、Horny Toad、Petzl等;特鲁莱德本地的旅馆,餐厅、剧院、画廊、咖啡馆也免费提供场地,与之迎合的是大量参与者的到来将小镇挤得满满的,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少收入。电影节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报到观展到结束,组委会的小册子把时间、地点、行车、餐厅、剧院。旅馆和会议都做了详细介绍,对参展影片也做了简介,让人们在有限时间里能有选择地观看自己心仪的片子。
  持续四天忙碌又收获颇丰的特鲁莱德电影节让人们在这个美丽的山麓小镇享受到了快乐的时光,使人忘记了外界的喧嚣红尘。曲终人散时,终究还是要离开的,但是那一个个离去的背影里除了意犹未尽的回忆,又都怀揣着对来年新的一届电影节的期待。特鲁莱德,离天堂那么近的地方,我也曾经留下过足迹。
其他文献
左上图为美籍保加利亚画家克里斯托(christo)和他的妻子美籍法国人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克里斯多(christo)是出生于保加利亚的美籍艺术家,从50年代起开始活跃于巴群与纽约两地,他最为世人熟知的创作是将公共建筑物、桥梁,甚至是海岸线等层层包裹起来,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幽默景观。他曾用白布包裹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800公里长的海岸线,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山谷中拉起了高
那弯弯的轨道,宛如离人分别后解不开的愁眉,随着流浪的方向,平行到天涯海角。铁轨铿锵的声音,如同打击乐的平衡节奏,一点点敲击旅人的灵魂。  当踏上列车的刹那,我想,远方就在铁轨的前面吧。    火车快开  撰文/尘紫    旅行,还是坐火车去比较彻底。  我出生、成长都在北京,走出这个城市是我的一个简单而又奢望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实现了,父母终于肯放我去旅行了,于是我坐着火车跑向了
特色    这个海拔2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城一直是印度的避暑胜地,即使在盛夏7月,这里的平均气温也只有16.4℃。大吉岭曾是锡金王国的地盘,被印度和英国统治了很多年后,与噶伦堡一起进入了印度的版图。当年英政府在噶伦堡和大吉岭都修建了许多别墅、山庄,每当印度进入40℃高温的夏天,那些来自德里、加尔格达和孟买的政府官员和英国商人,都会搬到大吉岭和噶伦堡来避暑。大吉岭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英国殖民建筑和
据深圳一家媒体报道,去年深圳南澳派出所出动12次从七娘山救回70人;今年1月到3月中旬,他们出动两次,救回12人。
远征、轻量化装备和真正的阿尔卑斯式攀登。这种攀登的未来是怎样的?杰出的高海拔。轻量化阿尔卑斯式攀登先行者stephen Venables在此文中探讨了轻量化喜马拉雅攀登方式的演变过程。受到的主要影响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早期的探险    英国很幸运能够在登山运动兴起的早期就形成了轻量化攀登的传统。那是在阿尔卑斯式攀登盛行之初的19世纪中期,也就是在攀登目标逐渐转向高加索和喜马拉雅等更庞大的
我家门前有一条淙淙的小溪,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小溪的岸边长着一棵棵柳树,柳叶嫩绿,有风拂过,就像小姑娘的长发飘逸,而且经常会有鸟儿飞来,从这儿跳到那儿,“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曲。  清澈见底的溪水一年四季缓缓流着。小溪里有一条条小鱼,红色的、黑色的、青色的,一起嬉戏玩耍,小溪中那“叮咚叮咚”的声音是不是鱼儿弹奏的曲子?闲暇时我总会趴在小溪边的草地上看書,听着这欢快的曲子。书上写着:“小溪淙淙
旅行主题:骑马    徒步,行进的速度较慢,能覆盖的旅行地很有限;驾车旅行,行进的速度太快,有时无法贴近民间,体验最本土的风情;而骑马旅行,能深入到双脚和车轮都不易到达的地方。  我这人有点不可救药,出远门之前总喜欢在车站和机场喝口酒,德国的啤酒又便宜又好喝,即使在机场一大杯也只有三欧元多一点。在慕尼黑机场喝完最后一口啤酒,候机大厅的广播就通知去往摩洛哥阿加迪尔的乘客准备登机了。飞机上卖酒,我前面
南半球 激情挑动冰冷    雪,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渴求的梦?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知道现在的脉搏会随着雪的存在而加速跳动,现在的血液会随着山的高度逐渐沸腾。从南山的钟楼到龙平的山顶,从瑞士圣英里兹的Piz Nair到法国三大山谷的Cable Car,速度从每秒两米达到每秒11米,运载人数从两人上升到100人……终于,伴随着极度的渴求,缆车生长出翅膀,腾空而起,去体验飞翔。  这里是火红的七月,这
提问:用最简单的词汇形容单板是什么。  回答:就一个字,牛!两个字,自由!  单板人群心中总有一条信念:全世界的单板分子是一家,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儒家早年也教导我们要传道授业解惑,这老人儿带新人儿也是份内的事情。脚刚刚踩在板上,会丈二和尚一样摸不找头脑也不稀奇。关于单板的初学方法,可谓是百家争鸣、争奇斗艳。下面就是各家“掌门”论剑实况。    菜鸟:我在做背向山下“之”字滑行练习中,总也找不
2008年9月底,中国青海国际山地纪录片节颁奖晚会在西宁举办,这是中国首个山地文化纪录片节,纪录片节“玉昆仑”奖按照人文类、自然类和社会类评选,收到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43部节目参评,共有55部节目获得提名,最终21部纪录片获得21个奖项。在山地电影百年诞辰之际,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个山地文化电影节。本文为您呈现了山岳电影100年的发展历程……    登山文化传统源起欧洲    2007年是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