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方法之我见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教学中必须掌握“两个声区,一种状态”,只要这种声区能平衡协调得到训练,就会使歌唱者在音量、音域、音质、音准方面获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声乐教学;真假声区;平衡训练
  【中图号】J617.13【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0-0267-01
  
  “在矛盾中抓关键,在对立中找平衡”这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在教学中常用的一句话。他主张优美、动听的歌声必须是协调、平衡、统一的声音。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的声音唱得太重了,太轻了,或者是高音上不去即便是上去了也会呈现出脸红脖子粗;低音下不来或者是下来了也会是压迫喉头造成的不通畅的喉音情况而感困惑。沈湘先生的“对立平衡论”实际已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就是不断训练建立声区声音的协调平衡状态,即“两个声区,一种状态”。两个声区指:①由于喉部甲杓肌收缩,声带变厚、变短而出现的真声区。②由于喉部环甲肌收缩,声带变薄、变长而出现的假声区。一种状态指在发声或演唱状态下,教师要使其两个声区连接形成一个无明显过渡音整体声区。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学生时,在保持腔体稳定,位置统一的前提下,声音越往上走就越来越集中,越来越明亮,也就是假声越来越多,并且有穿透力。声音往下走自然胸声越来越多,但声音还是有位置的而非大本嗓,这样声音是结实的、浑厚的。古意大利歌手佩特罗.托西(1647—1727)就指出:“全部困难就在于连接两个声区。如果对这一问题掉以轻心,学生的嗓音必将遭到损害。因此希望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练习声区连接的必要性”。因此声乐教学中只要这种声区能平衡协调得到训练,就会使歌唱者在音量、音域、音质、音准方面获得理想的效果。
  
  1音量、音域
  
  1.1由于甲杓肌收縮,声带变厚来自肺部压力产生较大阻力,引发较多泛音共鸣,音量在中低声区较大。
  1.2由于环甲机收缩,声带拉长变薄气息对声带阻力减少,音量在高声区自然较弱。但如果在气息作用下,共鸣腔配合下,中声区减少气压阻力,高声区加大气压作用,使这两种音量在统一的状态下起到有效的平衡力,那么歌唱的艺术与能力、表现力就可以在强弱、高低之间随意变化了。中声区(真声)是声带变厚,振幅大,频率低;高声区(假声)气息通过声门,引发声带内侧边缘振动,阻力小,音频高,发出的声音也高。一般来讲女声假声区的机能比较发达;男声中声区(真声区)机能比较发达。对歌者来讲,习惯单用一种好的机能来唱是不健全的。如同人行走两条腿缺一不可。教学中应重视开发学生薄弱的机能,并有意识的强化它。如男高音着重解决换声点的问题。换声点又恰恰是男声薄弱机能,应先找到他们的假声区。从假声区上的音由上往下过渡训练,反复练习这部分机能。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的音域也扩展了,过度音也没有痕迹了。反之,女高音则要加强中声区机能训练。因为女高音声部自然假声机能较发达,训练中也应由高往低练习。使其在位置气息不变得状态下。假声中掺合有真声,做到中声区真中有假,高声区假种有真的混声歌唱。在此过程中真与假的机能配合随着音高的不同,配合以气压的增加或减少的控制,使声带在整体振动与边缘振动中自由转换。如果这种气压控制的比例合理均衡,那麽歌唱状态就会始终保持统一。
  
  2音质、音准
  
  由于真声机能与假声机能的混合转换,使肌肉力量产生不同,声音会产生轻、重现象,真声中掺有假声,使中声区声音音质比较饱满、结实刚劲;假声中掺加真声,使高声区比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音质较为透亮。在发声和歌唱中,真声机能比例如果大于假声机能比例,就会造成声区音质不统一,声音发闷,不通畅或者高音上不去,位置较低、l音不准。反之,如果假声机能比例大于真声机能的比例,那么声音就会发虚、发空、如无根之萍而失去艺术表现力。
  
  3真假声机能平衡训练
  
  3.1假声——真声过渡练习(无论男声或女声)先寻找假声,发出一个单纯的假声母音由高到低,在气息支持下,半音往下延续直到真声。在气息支持下反复磨练,真假声中的“坎’(过渡点),高、低声区中的‘桥”连接好了声区就统一了。
  3.2吸气与叹气此练习,吸气容易找到,腔体通畅的瞬间,叹气容易找到,由假往下带上真声的感受,由高到低,有轻到重往下叹声,在往下叹时要沿着一个点,在气息支持下毫无负担的落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一机能,无论男声的F:或是女声的b。的混声过渡点就容易了,没有痕迹了。
  3.3母音转换练习母音的转换也可调节,真、假机能的平衡,在气息支持下八度内可以延用1练习,发出一个元音“啊”气息不变,状态不变转换。“e i o u”四个母音模进往下,既练习真、假转换机能又使声区达到统一平衡。
  3.4运用歌曲演唱、锻炼真假声区转换如G调《渔光曲》这首歌不仅是锻炼呼吸对歌唱的支持,同时也是平衡协调真假声区机能的一首作品。“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时音域开始转换,气息支持,声音由中声区过渡到略带头声的(假声)高声区。越往上越吸着唱,那么过渡点没了,声音通畅了。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机能,自然习惯各不相同,我们要因人施教,可能有的学生自然假声就多,那麽就要加强假到真的训练,相反学生真声过重,就要加强勘崎寻找假声机能。只要我们遵循生理上的自然现象来平衡调节学生的声音,实现‘恰到好处”真与假的转换,实现“优化组合”的用,那么学生就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技术上的音域扩展,具备音乐的、力度的、变化的表现力。
  
  4参考文献
  1李瑞津.嗓音的轻、重机能平衡发展[J].中央音乐学报,2003,(3)
  2郭本初.歌唱学[J].中央音乐学报,2003,(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吴泾地区2005~2007年肺结核流行现状、发展趋势,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分析2005~2007年3年间吴泾地区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变化及性别、年龄、时间等分布特征,揭示吴泾地区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病学状况。结果 :2005~2007年吴泾地区共登记肺结核新病例数93例,误诊3例,耐药性结核病4例。本地户籍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2.8人/万,外来人口年均新登记率为4.
期刊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今本《论语》各篇并不存在思想内容的主旨,其篇次亦不具有逻辑性。然而通过与《论语》材料同源的《孔子家语》的对比研究,可知《论语》篇次确实存在某种逻辑性。对此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对《论语》成书问题的研究,并加深我们对《孔子家语》等儒家早期文献重要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论语》;篇次;《孔子家语》  【中图号】I207【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8)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