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体验视角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90演奏分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贝多芬奏鸣曲op.90为研究对象,在演奏体验视角下对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演奏风格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演奏体验  贝多芬奏鸣曲  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
   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风格是与众不同的,是贝多芬开创的新风格,这一风格包含了贝多芬成熟的作曲手法、人生的历练、知识的积累。严格来说贝多芬晚期的创作是从1813年—1927年。1813年初至1817年是贝多芬创作中的沉淀期,作品90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创作的,这部作品是为后面的五首晚期钢琴奏鸣曲作了一个铺垫。
  一、作曲家生平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之一。他这一生总共创造了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是带有编号的奏鸣曲、9首有编号的交响曲、16首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奏鸣曲,另外还包括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大量艺术歌曲、舞曲、室内乐等等艺术体裁。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包含了大量的创作技法,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贝多芬把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了高峰,又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潮流做了预示和准备。
   二、作品90的创作背景
   作品90创作于1814年,这段时间是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沉淀期。他病痛加深,耳疾变得更加严重,爱上了有夫之妇的安东妮,而且在1812年的秋天离开了维也纳永远移居法兰克福,这使他陷入了孤独和绝望之中。1814年维也纳剧院重新上演了他的歌剧《费岱里奥》,在人生的低谷时又看到了希望,让他找回了自信。在作品90上他做了一个重大的革新,第一次用德文而不是意大利文来描述乐曲的表情与速度。第一乐章写上了Mit Lebhaftigkeit und durchaus mit Empfindung und Ausdruck,“充满活力而且从头到尾都有感情和表情”。第二乐章在标题页写了Nichth zu geschwind und sehr singbar vorgetragen,“不要太快而且突出歌唱性的方式来演奏”。作品90是处于他晚期风格开始之时,还不太成熟,所以并没有很明显的特色。这首奏鸣曲表现了理性与感性冲突,也反映了贝多芬自己内心世界精神和感觉、理想与现实的斗争。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是理想与现实的战争,第二乐章像是爱人之间的交谈。在这首奏鸣曲中已经含有了与贝多芬之前奏鸣曲风格不同的感情和音响色彩,也可以听到对未来的憧憬。
  三、作品90第一乐章的作品分析
   (一)呈式部(1~81小节)
   第一乐章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曲式。主部主题:(1~24小节)是一个二段曲式,主部是一个二句类的、方整性的、重复材料的、收拢性的乐段。在e小调上进行,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模进。第6小节转达b小调,结束在b小调的主和弦上。四三拍的节奏型,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的强弱对比是贝多芬惯用的创作风格,从而反映了作曲家内心的矛盾。第8~16小节是连接,回到e小调并结束在e小调的、重复材料的、收拢性的乐段。在e小调上进行,结束在属和弦上。在弱拍上进行,旋律优美流畅。B段是一个二句类的、方整性的、重复材料的、收拢性的乐段。在e小调上进行,最后结束在e小调的Ⅴ7-Ⅰ上。B段是新材料的发展,重复的两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在24小节fp和rit中缓慢结束。
   连接部:(25~54小节)八度旋律推进从pp到突然出现f和sf,情绪从郁闷中爆发,sf的七和弦和快速下行音阶,29~35小节是两句相同的音响,仿佛挤压的矛盾得以释放。36~39小节转到了降B大调发展,p的色彩与前面两句形成了鲜明对比。40~44小节从单音不断增加和声进行,cresc渐强从最低点推向高潮。45~53小节,左手伴奏旋律由三和弦组成的八分音符进行,右手主旋律半音阶的发展进行。51小节处突然出现的pp更加剧了音乐情绪的紧张感,紧接着cresc和ff双手柱立式和弦将情绪推向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在54小节标记了ritard dinmin(减慢减弱),巧妙连接到副部主题。
   副部:(55~67小节)在b小调上进行,右手旋律八度进行,在59小节变成单音旋律进行。左手伴奏织体是和旋分解式跳进,突出低声部的旋律,整体是在p上进行。
   结束部:(67~81小节)结束部,左手八度级进上行,右手反复出现短暂的动机。左右手一强一弱的配合,然后减弱,像是无力的反抗,最后不得不对现实低头,充满了不甘,最后79~84小节像是叹息,为引出展开部做了铺垫。
   (二)展开部(82~143小节)
   展开部的引入部分是82~92小节,是运用了主部主题进行发展。由pp的单音引出主部主题,随后的八度旋律不断渐强,左手织体变得复杂。基本发展部分是93~131小节,从引入部分到基本发展部分是非常流畅的衔接,从渐强到突强,然后一直持续五小节,同时不断增加伴奏旋律的和声进行。在100小节开始左手伴奏织体变成了八度同音反复进行,右手旋律突出的声部是半音阶的下行。103小节不断简化,从三和弦变成了单音,左手则是八度的半音阶上行。一个上行一个下行,形成了急促不安的情绪。在109~117是引入了主部主题的连接段,主旋律在右手上发展四小节后转到左手发展,右手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的跑动。117~131小节主旋律都是在左手上进行,在最后两小节推向了这部分的高潮。在再现准备部分是132~143小节,变化节奏重复一个材料,谱面上sempre diminuendo继续地减弱,在141小节又开始渐强为再现做准备。
   (三)再现部(144~222小節)
   144~167小节完全再现了主部主题,连接部是167~197小节,是离调变化再现了呈示部的材料。副部是198~214小节,变化再现了呈示部副部的内容,再现部的副部是往下移了五度进行,回到了e小调。结束部是215~229小节,变化再现了呈示部的材料。再现部几乎是原样再现了呈示部的内容,离调、移调再现,使得整首曲子的情感更强烈。最后结束部一直重复一个乐句,在不同的音域,像是不安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四)尾声(230~245小节)
   尾声采用了主部主题材料,旋律在左手进行,这里的ritardanda是渐慢的意思。在238小节回原速,再次运用主部的材料进行,在pp的处理中结束了全曲。尾声巧妙运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作为整首曲子的结束,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但是最后的乐句标记了pp,这样的处理有种神秘的感觉,是结束又是开始。
   作品90第一乐章是较方整的曲式结构,这首曲子有许多明显的色彩上的对比,是贝多芬惯用的创作手法,不同的是这一乐章更能突显出他内心的想法,显示出他对现实反抗与斗争的精神。
   四、作品90第二乐章的作品分析
   第二乐章是一个回旋奏鸣曲式。
   (一)呈示部(1~113小节)
   主部(1~32小节)是一个并置型中段的三段曲式。A段是一个二句类的、方整性的、重复材料的、收拢性的乐段。在E大调上进行,右手是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主旋律在高声部,左手是八分音符的八度,四小节后右手变成八度变化重复主旋律,开头的伴奏织体随之变成了十六分音符分解式的音型,这个音型一直贯穿主部。B段是一个四句类的、方整性的、重复材料的、收拢性的乐段。这段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八度变化重复主旋律一次。A1段是运用了A段的材料与B段材料,变化再现。主部一直在E大调上进行,中间有到A大调B大调的离掉,但是最后都回到了E大调的主和弦上。整个主部的结构是方整的,旋律优美流畅充满诗意。连接部(33~40小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表情符号的对比(sf与p、f与p)。
   副部有两个主题,副部第一主题是(41~59小节),第二主题是(60~68)小节。第一主题转到了B大调上进行,第二主题回到E大调为再现做准备。第二主题的伴奏织体从八分音符组成的三连音到十六分音符和弦分解,节奏的变化加深了音乐情绪的变化。主部再现是(69~101小节)原样再现了主部的材料。
   (二)展开部(102~139小节)
   展开部没有新主题出现,采用了呈示部的主题材料进行发展而成,102~113小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用主部材料不断转换调性。114~129是采用了呈示部副部第二主题的材料发展而成。
   (三)再现部(140~283小节)
   主部是(140~171小节)原样再现了呈示部的材料。连接部(172~180小节)变化再现,在174小节转到了A大调上进行。副部第一主题(181~199小节)、副部第二主题(200~208小节)也是变化再现呈示部,调性回到了E大调进行。连接部(209~229小节),这里是一个新的材料,在呈示部是没有这个连接的,再现的时候增加了连接,并且转到了C大调上进行,在218小节又回到了E大调为主部再现做准备。这里的色彩是有非常明显的对比的,运用了sf、f、p、pp,从平静推向高潮,然后又回到平静。
   主部再现是(230~264小节)变化再现了呈示部的材料。有趣的是,贝多芬把主旋律放在了左手演奏,右手变成了伴奏织体。在234小节主旋律回到了右手,237小节主旋律又放到了左手进行,一直到246小节才回到右手。要注意229小节poco rit渐慢的标记,230小节又回到原速,并且是pp很弱的去演奏,这样的衔接自然又舒服。
   (四)尾声(265~290)
   尾声的265-275小节是用了复调的手法来发展的尾声,是从容、平静的。在276~283小节再次出现主题,最后才停在E大调的主和弦上。最后284、285像是音乐结束了,但是突然出现了accelerando渐快的表情,音乐又突然回原速(p-pp)结束。
   第二乐章运用了回旋奏鸣曲式的结构,不断的重复主题,相比第一乐章它更细腻,更具有歌唱性。在相同中又有许多的变化,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中发展。尾声复调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
   五、作品90的演奏分析
   作品90是一个只有两个乐章的奏鸣曲,贝多芬在第一乐章开头标记写上了Mit Lebhaftigkeit und durchaus mit Empfindung und Ausdruck,“充满活力而且从头到尾都有感情和表情”。所以在演奏第一乐章的时候需要演奏者控制手指的力量。开头主题旋律是一个戏剧性的强弱对比,像是内心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对话。第9小节开始的连接要弹得像复调一样,左右手声部平均而富有感情。要注意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音,不能太强要有收尾的感觉。第17小节的这个八度的声音要轻而通透,手指要用“推”“揉”的動作来弹奏。第29小节的音阶下行需要有颗粒感,手指集中,紧接的两个和弦是弱奏,这样才有句子的感觉。39小节不断地渐强推进,需要贴键弹奏。推向高潮的和弦需要放松手臂,一直保持三拍子(强弱弱)的演奏规律,声音非常集中。55小节左手的伴奏织体需要单独的练习,要突出左手声部的旋律音,又不能盖过右手的主旋律,这需要演奏者有很强的手指基本功。第84小节主旋律在右手的高声部,右手大拇指触键迅速,突出主旋律。第92~98小节右手变换音区,高音区与低音区可以有明显的强弱对比。需要注意的是第113小节开始主旋律在左手进行,右手要控制力量,这一句要使用连音踏板来演奏。从113~132小节开始右手都要保持平均的、有颗粒感的、清晰的声音,音乐从弱到强的推进会增加右手演奏的难度,可以单独的用变换节奏的方法来练习这个地方。左手的旋律一直向上走,要突出的是第二拍(sf)标记的音,但是每个又不能一样,需要依次递进的渐强,弹出这个部分的层次感。
   再现部虽然和呈示部相似,但是在演奏上演奏者的处理要与呈示部不同,特别是从172开始,从转到C大调的地方开始一直到213小节,更需戏剧性的演奏,与呈示部形成一个递进的关系。笔者认为这首作品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尾声,运用了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像是一直叹息,一直喃喃自语。最后的结束是有预见性的,但是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就像上面提到的是结束又是开始,演奏这一部分时要注意控制手指的力度。
   第二乐章在曲子的开头写了:Nichth zu geschwind und sehr singbar vorgetragen,“不要太快而且突出歌唱性的方式来演奏”。第二乐章在前面分析到是一个回旋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的特点就是主题不断重复。所以在第二章中,主题的演奏尤为重要。我们要根据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去弹奏,手腕的运用十分重要,要收好每个句子的尾巴,例如第7小节是一个渐强的标记,但是马上又出现了p,这里需要演奏者很好的控制手指。主题有许多乐句都是这样的处理,渐强后弱收。每个句子之间的连贯都需要用手腕去带动,不然听起来会十分生硬。主题一共出现了五次,在演奏时不能每次的色彩都相同。开头主题第一次出现可以像是诉说故事一般安静的娓娓道来,之后主题出现可以稍微加强一些,像是对爱人迫切的思恋,不断地加深。副部主题是一个新材料,像清澈的流水一般。在演奏副部主题时左右手要清晰、均匀的,右手的旋律要柔和,并且有起伏的。在第229小节主部再现时,主题交替进行。这里的设计让笔者在演奏的时候觉得耳目一新,这样的手法更突出了作曲家当时复杂、交织的心绪。
   六、结语
   作品90是贝多芬中后期的作品,它的问世预示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式的创作特点。在政治、生活、疾病的打压下他还依旧坚持自己的信仰,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首奏鸣曲表达了他理性与感性的矛盾冲突和他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文献:
  [1]谢承峯.漫游黑白键西方钢琴作品解析与诠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2]孟慧心.贝多芬《e小调奏鸣曲op.90》分析与演奏[J].黄河之声,2017(17).
  [3]王海州.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90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J].黄河之声,2018(17).
  [4]林鑫程.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90.no1的演奏技巧[J].通俗歌曲,2017(05).
  [5]韩越凡.贝多芬与舒伯特比较下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以贝多芬op.90奏鸣曲和舒伯特op.42奏鸣曲为例[J].艺术科技,2018(05).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
当代油画是由传统油画发展而来的一种绘画艺术,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当代油画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具有艺术鉴赏力和一些特定的内涵,并要符合精神和
东北秧歌审美以女性角色的“稳”和“浪”特征为集中表达,“稳”在东北审美中即女性成熟美的显现,而“浪”则是东北女性野性美的表达。因此本文从东北秧歌在民间的田野状态出
摘要:对比油画与水彩创作过程,不难发现,二者不仅存在区别,还具有相似之处。从很多油画创作中都可以看到水彩技法这一应用方式,极大地创新了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充分表达了水彩以及传统油画的特点,促使油画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艺术间的绘画技法可以相互借鉴、学习,虽然水彩画与油画是不同的绘画方式,但其技法可以进行相互融合,在不断实践中产生出新的艺术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油画和水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而后分析
眉山市彭山区鹏利小学始建于1993年,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800余人。长期以来,鹏利小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力、
摘要:摩登舞端庄典雅的舞蹈风格,一直以来受到了许多人的热爱,其细腻严谨的舞蹈技术风格,在音乐节奏中起伏有序,舞蹈演员们的动作表现也呈现出稳重洒脱、外柔内刚的特点。双人摩登舞强调要运用全面性的力量以及保持和舞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双人舞蹈中的质感主要体现在接触中的力量感。  关键词:摩登舞 双人配合 引导  中图分类号:J705   一、摩登舞配合技术的发展   摩登舞作为从国外引进的新鲜舞种,如今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歌唱训练中发声技巧、民族声乐学习和表演中表现传统与现代声乐作品的论述,探讨了民族声乐学习中如何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风格性与艺术性,了解传统声乐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表现中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的演唱 民歌演唱 戏曲 传统声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民族声乐作品广义上讲既包含了传统中国声乐作品,如民歌、戏曲等,还涵盖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歌剧等现代
摘要:本文从分析学的角度对高为杰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究,着重从旋律语言、和声色彩、调式调性、力度结构、曲体结构以及钢琴伴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在当下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中,应当坚守音乐创作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中国古诗词文化有很好地继承。  关键词:分析学 高为杰 艺术歌曲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我国是一个拥有浓厚诗词文化的国度,善于将诗词与音乐进行高度
书合大道,辞章必假于书,生生为艺,近书系家国盛业。作为古老的艺术,书法有煌煌巨制彪炳千秋,但身为新兴专业,在世界高教领域尚缺乏成熟经验可资借鉴。现代意义上的高等书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