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追求叫向着美好前行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见过他三次,一次比一次,更近地走进了他的心。
  他因此向我敞开了心扉。有几次,他红了眼眶,痛了心。
  尹征,这位28岁的青年职业志愿者,毕业10年来,常常迎接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干部、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运行团队负责人,他有过困惑,有过迷茫,如今,他选择了坚定。
  时常的,在沉思片刻后,他会突然抬起头来,脸庞向上,面向阳光:“很多人不懂我工作的内容带给我的独有的快乐以及精神满足感。表面看来,我似乎十分的凄惨,但我的圈子大,朋友多,手机联系人精简后还有3000多人。我的微信圈更有7000人之多。因为我的努力,志愿者之间的合作顺利了许多。我得到的精神快乐,不是没有深入其中的人,能够想象的到的……”
  曾经懵懂
  2005年,他上大一。一天,他和同学们来到西单,看到了书店门前鲜艳的采血车。5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向那里:“很好玩啊!”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尹征同学,您是稀有血型RH血型中的B型血。您是否同意加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液爱心之家……”
  他赶紧跑去问其他的同学有没有接到类似的电话。他上网查询。他打电话向家人询问。最后,他拨通了备血中心的电话,正式加入这个拥有1000多名自愿者的备血组织,并很快成为该组织的五个骨干成员之一。
  他用自己的QQ号发布消息,公开自己的稀有血型和手机号码。为担心有需要者找不到他,从那时起的十几年来,他不敢换手机号,一直沿用至今。如今,他建立的QQ群里已有学生、同事、媒体等各行业人员多人。
  2009年,备血中心一位成员生孩子,为避免产后出血需要提前备RHB型血。她的血型刚好和尹征血型相符。备血中心给他打电话,他毫不犹豫跑去献了400cc血液。回校上课时,他的脸色煞白,同学们纷纷提醒他:“你真傻,叫你去你就去……还不知道她是什么人呢!”
  他懂得同学们的各种担心,比如很多人都说,献血会使人增胖。但尹征也知道备血中心的困难:1600人的稀有血型备血队伍不断地流失,有毕业学生离开北京的,有工人回家乡的,也有突然意识到自己血型的稀有而倍感“珍贵”,献一次血后再也不露面的……
  他很忧虑。这么大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人口,稀有血型者之间更需要相互救助。为此,他在报纸上呼吁,进而在网上制作短片号召大家伸出手来,点亮新的生命,无私奉献,让爱心传递……
  组织行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尹征向学校告了假,回到家乡绵阳,召集了几个高中的同学,带上棉签、酒精等救急用品,匆匆赶往灾区。在那里,他看到了奔赴灾区奉献爱心的人们,处于一种焦虑的无政府状态:他们频繁地往老乡家里送方便面,一箱一箱地送,一批走了另一批又来,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把成箱的方便面集中送往同一户家庭,直到堆积的那家人再也无处隐藏,而真正的困难户却在饥寒交迫中徒劳的翘首企盼着。
  尹征和同学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幼稚和单纯,他陷入了沉思,感到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真正的劳累——心累。
  他学会了思索,看到了规范和组织的必要性,但那时候,他人微言薄,连简单的呼吁,他都没有能力做到。
  回到北京不久,备血中心邀请他参与奥运的前期筹备工作,他在首都看到了有组织的高效:统一报名、培训、在九州体育场集体采血备血、有组织的管理和上岗……强烈的对比使他兴奋,每个周末,有着培训后清晰目标的他,轻松而愉快地在蓝立方向路人调查、指路,享受和感知着组织力量的强大。
  已经无可挽回的热爱上公益事业的尹征,2009年新闻专业毕业后毫不犹豫转向,到北京市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坐班,并参加了国庆60周年庆典的前期准备工作。自此,他完成了一个志愿者到志愿者的服务者的华丽转身。
  这个近乎无酬的服务志愿者的服务者,被称作“志愿者的二次方”,每月只拿800元的补助。他因此遭到来自同学和家人方方面面的质疑。作为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的同学们大都有了体面地工作和不菲的经济收入,名利双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选择。他们轮番做他的工作,他不言语,默默挺了过来。
  不久,他被派往国外参观那里的志愿者服务,回来后,他发现体制的不同带给他无限的烦恼:国外的志愿者服务都是无偿的,收获巨大;而国内的志愿服务行政化成本高昂,收效甚微。
  他首先发现一些年轻人素质不高,参加志愿服务目的不纯。为刺激成员的服务热情,有关部门购置了大量的“物质刺激”产品,一些志愿服务必须的服装、餐饮、书籍及纪念品等成本过高。为了尽可能多的得到这些物品,一些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年轻人,会在不同的服务项目之间集中报名领取物品,待真的需要他们行动的时候,各服务项目之间难免会发生时间上的冲突,他们只能选择参加其中的一种服务。
  在老年人那里,他看到了同样悲哀:在北京的街头,相对重要、重大的活动,会有大量戴着红袖标的老人参加到维护次序中来,而这些参加活动的老人,会得到每日100到200元的报酬,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这位80后青年,竟然学会了运用客观、理智的纵向对比,他睿智然而也十分痛心的诘问:“为什么在毛主席时代,人们之间普遍存在着那种纯洁、友爱、和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会丧失的如此干净和彻底呢!”
  时间久了,见识多了、广了,慢慢的,前后签有11年志愿者聘用干部的尹征,一些有关志愿者服务的理论性问题浮现在他的脑海。他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坚定信念
  2011年,尹征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志愿项目的启动工作,同时负责中网球、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项目。他一般会在早上6:20分开始工作,中午群众瞻仰活动结束后,再参与其他地方的志愿服务项目。
  一天上午,他例行从纪念堂西边到东边巡岗,路过纪念堂南门的时候,他看到瞻仰完主席遗容的群众正在下台阶退出,突然有五六个40多岁、农民打扮的妇女,在走下台阶后转过身来,对着毛主席纪念堂跪下,稳稳地、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人群很惊愕,有年轻人立即掏出手机拍照。当那几位妇女抬起头来的时候,尹征看到她们眼中泛着的泪花,像焊花那样闪亮。尽管之前他在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曾听到过工作人员口述过类似的事情,他的心还是由不得一阵悸动。   当天夜里,尹征几乎彻夜未眠。他是一个80后,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爷爷非常崇拜毛泽东。他知道这是一种极其淳朴的感情,是一种人类感情极其自然的流露。但是,他惊愕于民众缘何有如此深厚的情感世界?
  他开始广泛收集包括网络上的各种有关毛泽东的文章,深入涉猎和研究。他发现,网络上有关毛泽东的负面言论很多,深刻影响、左右着青年一代对毛泽东的印象。与同时代多数浮躁的年轻人不同,他带着疑问的态度研读,大量的对比使他有了对毛的感知,相较于同龄人愈加客观和成熟。
  他经常参加伙伴们的聚会,之前早已听惯了的对毛的不敬之言,现在听来是如此不可理喻。他变了。再碰到这种情况发生,他会充满底气地对同学们说,你的感受不是源于了解,而是来自别人的复述和网络的复制与粘贴。你只有到事件的发生地,对他的生平进行足够的了解,并且把当年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才能得到准确而真实的答案。
  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进行认真的对比和思考。但只要有了一个,那一个就会经历他曾经的经历,感知到他后来的感受。
  著书立说
  尹征从小性格开朗、随和,喜欢独来独往,遇事有些胆小,总是往后退,让着别人。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经常从对别人的帮助中获取成就感,“独来独往的人其实最有个性,最内秀,最看重精神层面的感受。”
  为了这个精神层面的愉悦,他生活得十分清苦。他每月工资2000多元,在清河租的单间每月房费要1600元钱,余下的400多元用来交话费和公交费用。幸好单位管了他们一日三餐。
  一开始,爷爷奶奶经常打电话给他,说孙儿你回家吧,家里什么都有,你要对得起自己。但他还是想做个对社会更有贡献的人。他怕家人不理解,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繁杂而劳累的工作压力,就瞒着家人。母亲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后来索性经常寄钱给他。
  自从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尹征几乎没有休息过周末。现在,来自婚姻的压力使他不敢停下工作的脚步,一旦闲下来,他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空虚感。他热爱摄影和爬山,现在,他的这一爱好变成一种奢求。
  尹征已满28岁,他的婚姻竟然一点着落也没有。他前后见过五六个女朋友,大都经过两三次见面后不欢而散。一是因为他时间少,不能陪伴她们出去玩,更重要的是他的收入实在不堪。
  尽管如此,尹征还是认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他认为,失去女友和朋友都是一场误会。他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越来越广泛、深入的人脉圈,带给他极大的荣誉和成就感——有了微信以来,朋友圈急剧扩大,很快有了几千人。他不得不压缩圈子人数,狠下心来改为只接收领导级别人物入群,因为他需要保证第一时间帮到最需要帮助的人,领导层面作为中转最为高效,避免事无巨细,哪头都搞不好。尤其令他欣慰的是,同别人的圈子不同,他圈子的人很纯洁很热情,都是一些乐于奉献的热心人。这些隐性的资本,和他的眼界一起成长,一日胜过一日愈加深入和宽广。
  目前,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志愿者服务项目的轮值单位中,每半个月为一个单位轮换。他对这些好心人充满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他觉得这个种敬意很难用语言尽兴表达。为更好地为参加志愿服务的轮值单位服务,使他们在组织和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中避免一些弯路,尽快使服务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他对比中西方志愿服务的区别,总结了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部《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项目模式研究》。目前,出版工作正在洽谈中。
其他文献
编者按: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雷锋,一个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名字。50多年来,这个名字没有隐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反而让岁月磨砺出更加耀眼的光辉。在当前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里,雷锋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究竟是什么?雷锋精神与创新究竟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3月初,由湖南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志工办、湖南省社科院、长沙市文明委、湖南省雷锋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
期刊
9月4日晚10点34分,一列从北京始发的动车缓缓驶进鞍山西站,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抗战老兵余新元载誉回鞍,受到了热烈欢迎。  那个英武、目光坚定的余新元出现在阅兵直播的电视画面里时,人们被这位92岁高龄老人标准的敬礼所感染。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余新元老人“敬礼老兵”。对于鞍钢来说,余新元也并不陌生,雷锋、郭明义从鞍钢入伍时,都是他亲手输送的。  余新元参加9月
期刊
国人对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春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些年的春晚无一不被网友吐糟,今年更不例外。但今年春晚由孙涛、邵峰等人出演的小品《放心吧》却被大多数网友认可。这个呼唤诚信的小品中的一些经典台词,也被广大网友津津乐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沧海桑田,历经了风霜的磨砺,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髓。古代圣贤云:“人若无信,不知其何也。”在中华文化中有不少对于诚信之重要
期刊
一次与大学生座谈,有人发问:雷锋事迹体现在他做了许多好人好事,我同样也做了许多好人好事,为什么还要向他学习?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同学们一番热议。可见这个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引起我们共同思考。  一  在一般人看来,雷锋所以能够穿越时间空间留存下来,主要的因素是他做了许多好事,成为大众公认的温暖人心的文化符号。一位伟人曾经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
期刊
生死一瞬,特战三连连长吴建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英勇牺牲。瞬间迸发源于日常积累,吴建在生死关头舍己救人的选择和壮举,不是偶然显现,而是其军旅生涯积淀形成的崇高价值追求、过硬军事本领、强烈血性担当、深厚爱兵情怀的集中体现。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的好样子,无愧于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的光辉形象,是习主席提出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杆。  吴建把“有灵魂”体现在从军报
期刊
“是盾,就应矗立在危机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应向邪恶犯罪出鞘,绝不姑息!”  面对恶行,挺身而出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英勇救人,却极力重申只是本能反应;“光环”绕身,未因功劳而迷失自我……  他,就是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观山湖支行零售信贷客户经理——付珏宏。劫匪袭来,他向柔弱女子伸出了有力“巨手”;面对舞动的威胁生命的匕首,他挺身而出向歹徒“亮剑”!  2011年7月9日晚,观山湖区世纪城购物中心的
期刊
一位只在世上度过22个春秋的普通士兵,他的信仰和精神却穿越时空、跨越行业,几十年来,深深影响和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们。在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活动中,追寻雷锋的信念之源,不失为一部极其丰富而又生动的教材。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下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写在雷锋日记上的这段话,清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雷锋心目中的位置,他视我们的党比自己母亲还要亲。雷锋出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受尽被剥
期刊
她从小开始学雷锋,多年来始终坚持学好人、做好事;她担任中国拥军优属基金会雷锋战友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团长,组织艺术团在全国各地演出,宣传雷锋精神,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的队伍中。她就是郑连珍,一位热爱学雷锋、宣传学雷锋的艺术家。  从小与“雷锋”结缘  说起郑连珍学雷锋的机缘,要追溯到她很小的时候。“当我咿咿呀呀刚会说话那会儿,妈妈教我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刚一懂事,妈妈就
期刊
2015年8月6日晚上8时许,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三楼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医护人员推出病床,病床上躺着一个少年——殷永吉。此情此景让手术室外等候了5个半小时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等候的人们除了病人的亲属外,还有几位是来自中国一川(澳门)国际有限公司的员工。躺在病床上的少年和这家公司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在这14岁少年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得追溯到一年前。   2014年8月
期刊
2016年1月5日,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李庙村一处新落成农家小院子里,300多名乡亲父老纷纷赶来恭贺一对夫妇迁居之喜。这对夫妇经历10年坎坷磨难,用甜美爱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小插曲擦出火花  2004年春天,20岁的安徽滁州市全椒县女孩石洪连从巢湖卫校毕业,进入六安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成为一名实习护士。上班第一天,她见到一位白血病患者王世伍,既无家属陪护还常被院方催费。王世伍是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