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药文化普及世界

来源 :经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化的缺失与断层,社会是有感知的。
  很多人能熟练阅读英文书籍,却看不懂文言文;很多人满嘴的西方格言警句,对东方的古老智慧却知之甚少。
  同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传统文化、技艺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新一代人遗忘?除了心痛,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中医药文化精髓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文字可考医学史。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药的发现相当早。在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梁代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加以补充,著书《名医别录》,增加了魏晋以来300多年著名医家常用药物365种,共计730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近30年勤奋工作,写成《本草纲目》这一192万字的巨著,共记载1,892种中药,并绘制了1,111幅精美插图,作了完善的药物分类和检索体系。
  中草药在我国的应用也有很久的历史。中草药的栽培技术在2,600多年前的《诗经》和《灵枢经·雅客篇》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汉代的张仲景、唐朝的孙思邈等都为中国的医学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是集健身、医药、养生为一体的科学,中国传统医学保健意识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治未病”,一个是“药食同源”。
  
  治未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说明,中国古代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能够治愈已发生的疾病,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同高明政治家的过人之处不是能够治理已形成的动乱,而是在未发生动乱之前及时制止。否则,当疾病已形成再去治疗,动乱已发生才去治理,那就好比是口渴了才想起来挖井、临战前才开始打造武器,这岂不是太晚了吗?
  现代的“亚健康”或“第三状态”概念,与中医学中的“未病”概念极为吻合。“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解除疾病方法外,还应积极准备预防疾患的措施。
  
  药食同源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是讲究“药食同源”。《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对食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金元著名医学家张从正也提出过:“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考药攻”及“药补不如食补”的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历代医学家对五谷、果品、肉类、蔬菜等,在防病治病、养生长寿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药与食既有同处,也有异处。
  如今的现代饮食又以“绿色饮食”为时尚。其实在中医专家眼中,许多天然食物本身就是药材,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防病治病的“食疗”效果。许多中医学的食疗养生经验仍然在民间被实践着,而医学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传统食疗做了实验研究,惊奇地发现,许多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和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氧脂质(LPO)产生,消除或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等功效,对抗衰延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虽然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不过,到了现代,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随着时间的流逝,一部分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也没能利用新兴的技术加以更新,逐渐走向了衰退,中医药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中药文化之痛
  
  上周,看央视的《探索·发现》节目,有几集讲到武侯诸葛亮。节目中说,据学者考证,浙江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应该是诸葛亮的后人。他们从明代开始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他们的中医药店开遍了浙江各地,并扩展到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民国以后,兰溪的中医药业逐渐衰退。目前,诸葛村基本上以旅游业为主。
  看到这里,笔者感到一丝辛酸,不仅是因为一代良相的经世之说居然不能流传后世,也是因为惟一一点中药的文化居然也不能保存,淹没在了纷纷扰扰的经济大潮中。
  但,全国又有多少地区在重蹈着兰溪的覆辙?
  现在,几乎没有人会认为中医是现代医学的主流,因为人们接触的大部分都是西医,在西方医学统领全球的今天,中医变得这样没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药疗程很慢,不像西药那样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二、中药应对传染病、突发病无法像西药那样“敏捷”。传染病是一种快速传播且无法预料的疾病,西药在这方面的经验明显强过中药。
  三、中药本身存在缺陷。例如,成分复杂、有效组分的生化性质不明、药物的化学成分无法稳定和定量化,以及对于药物中有效组分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无法做到定性定量等等。
  四、中药并不像一些人宣称的那样没有毒副作用。事实上,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调查发现,中药的“毒性”仅次于西药中的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
  有关专家提醒,由于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和有些企业广告的推波助澜,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
  五、我国的中医和中药理论仍然被神秘主义、模糊主义、经验主义所左右。因此,很多中药的毒副作用只写在《中药辞海》或《药品管理法》上,并没有在药品外包装上清楚表明,也使得外国人认为中医药缺乏应有的诚信。
  六、众所周知,传统西药研制与开发是以单个化合物为出发点,尤其强调药物作用靶点的专一性和特异性。这在一方面促成了西药具有作用机理明确、化学成分稳定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清楚等优点;如何将中医药学的整体、系统治疗的观点及其精华复方的概念应用到当今中草药的开发与现代化上,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
  七、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中药和中医开发不力,至今没有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以上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妨碍了传统中药走向世界,是中药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与难题。另外,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来,传统中医药治疗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多种成分、多系统、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多重机制调节来达到治疗目的。这一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目前虽然没有被西方主流医学所认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医药治疗学的基本思想将会逐渐地被现代医学所理解、接受并融合。
  
  ■政府扶持—复苏中药文化
  
  近年来,国外保健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非常大。截至今年6月,我国共批准注册进口保健食品537种。但是,有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中国的中草药保健品正符合国际流行的回归自然风格,因此对中医药保健品采取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近年来,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已由原来分散、自发的劳务和产品输出,逐步向教育培训、科研开发和医疗服务合作转变,成为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优势项目。
  据悉,去年,我国已与17个国家的政府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备忘录,与60多个国家的卫生合作协定中都有中医药合作条款。中药已在古巴、越南、阿联酋和俄罗斯获准以治疗药品进行注册,成为国际社会首次针对特定传统医药进行立法管理和药品注册的药物。
  1999~2002年,我国接待国外有关中医药访问团组1,775批,约2万人次,年均增长率达20%。到2002年,与我国开展中医药合作的国家已超过100个,每年与我国进行合作交流的国家均在50个以上。近5年来,共对外开展中医药合作项目274项,年均增长超过30%。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访华,要求与我国合作的两个领域之一就是以中医药为重点治疗艾滋病。中外政府间合作协议框架指导下的中医药合作也不断增多,内容涉及艾滋病、血液病、肿瘤、糖尿病、大肠肛门病等。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地区)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家,注册针灸师超过10万人、中医师超过2万人,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多年来,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中,中医药专业人数一直高居首位,仅去年全国27所中医药大学即新招留学生4,112名。
  国际性的中医药正规学历教育已经起步,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都建立了政府承认的有关中医药的高等医学院校,在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已达72所,经教育部批准的达30所。日、德、法、美等国的中医药研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目前,国际上约有170多家大型制药公司、40多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从事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
  
  ■南方李锦记——打造中药保健第一品牌
  
  在这样的利好条件下,以南方李锦记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李锦记)为首的民族企业怀着“把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养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的使命,努力投身于中草药健康产品行业,使中国的中草药健康行业有了一个新的风向标。
  南方李锦记是香港李锦记集团在内地的独资企业。从成立初,就致力于“弘扬中华养生”文化。其产品理念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运用现代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从多种天然植物中提取免疫调节剂—复合多糖,再配以多种补益类及清热解毒、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等精制而成。有效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的侵袭,增强并改善体质。
  另外,为了充分发挥中草药保健品的卓越功效,南方李锦记产品中除了包含复合多糖的以上功效外,又配以补气健脾中草药如茯苓、菇类等,清热解毒的如菊花、决明子等,活血化瘀的如枸杞等。经500倍高浓缩,发挥整体作用,全面调理人体机能,更具平衡阴阳、因本养生、延年益寿之效应。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南方李锦记已经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中草药保健品企业,在全国拥有十多家分公司,2,000多家专卖店。
  以下,详细列举了南方李锦记的雄厚实力:
  实力:南方李锦记生产中心已经通过了ISO9000、HACCP以及GMP认证,南方李锦记十分重视产品的高科技投入,先后与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高校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
  今年2月,南方李锦记投资过亿元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在广东新会落成,首期年产值达50亿元。据介绍,该基地拥有国内首条符合保健食品GMP规范的高速玻璃瓶口服液生产线,生产效率可达250支/分钟以上。
  今年3月,南方李锦记旗下品牌“无限极”亮相于“第三届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学术大会”讲坛,获得来自国际免疫学专家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赞誉。同时南方李锦记还与中国免疫学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这无疑也是对其品牌的科技含量的认可。
  研发理念:南方李锦记把第一军医大学“复合多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中草药保健产品,在国内是惟一一家。
  产品质量:在无限极增健口服液的研制和开发中,一直严格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南方李锦记利用现代高新工艺技术对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使之能高效、快速地将天然植物的功效成分完全充分地提取出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施质量标准科学化。
  
  相关链接:
  南方李锦记
  “无限极”增健口服液荣誉榜
  
  1994年10月,无限极增健口服液荣获“全国食品保健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
  1995年12月,无限极系列产品荣获“国际新科技与新产品工贸博览会”金奖;
  1998年6月,无限极系列产品获“第七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8年10月,无限极系列产品荣获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颁发的“消费者信得过”推荐产品称号;
  2001年10月,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保健节上被组委会授予“十佳保健品”荣誉称号;
  2003年10月,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保健节上被组委会授予“十佳保健品”荣誉称号;
  2004年10月,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在第四届中国国际保健节上被组委会授予“十佳保健品”荣誉称号;
  2005年1月,无限极增健口服被中国保健协会评为“中国保健行业名牌产品”;
  2005年3月,“无限极”品牌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2005年8月,“无限极”入选由全球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编制的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其他文献
和佳软件宣布面向中小企业推出“20万元的全套ERP——《和佳CERP V5.0》”。与多数其它ERP不同,和佳CERP V5.0运用了工序级的计划、工序级的资源需求计算、工序级的成本核算,
【《匹兹堡邮报》网站2005年10月27日报道】杜克电力公司(Duke Power)2005年10月26日宣布,该公司计划采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最新设计的AP1000堆型来建造2座反应堆。杜克
广东东硕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PCB专用化学品生产的专业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电子化学品及相关配料。公司拥有一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素质团队,专为印制电路板
4月19日,GXS正式向大中华地区推出其产品信息管理(PIM)组合解决方案,包括为供应商和零售商而设的两个版本。据GXS产品及企业市场副总裁康尔凡介绍,PIM的应用可以使那些饱受供
【日本《朝日新闻》2005年10月12日报道】日本计划为全亚洲建立一个有关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数据库,以帮助亚洲各国改进它们处理此类废物的方法。该项目预计将于2006年启动
本报讯7月14日获悉,UGS公司宣布推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Teamcenter2005版,Teamcenter2005是全球第一个将创意管理及需求规划集成到全面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数字化制造及数字
2004年11月24日,荷兰菲仕兰科贝克公司将其掌控的菲仕兰(天津)乳制品有限公司的经营权交给其合资伙伴——天津中芬乳品研究培训中心控股经营,正式结束在华的乳品生产和经营业
鄂尔多斯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建于1984年,现辖9个旗 (区)局(公司),下设11个科、室、站和访销、配送、稽查三个中心及经销部,现有职工221人。资产总额8962万元,其中固定资
周晓燕——心系百姓,为民公证“本事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炼出来的。”这是陕西省延安市公证处主任周晓燕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句朴实的话,激励着她和她的团队潜心学习、踏实工
近来,有关“联想手机销量突破100万”、“联想手机市场份额成为国产品牌第二”的报道不断在各大媒体出现喧嚣过后,人们不得不反问一句:一直在亏损线上挣扎的联想手机,怎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