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迁移促有效教学的“三基一用”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2d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识技能迁移的基本类型
  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运动技能对学习新运动技能的影响和作用,动作迁移理论经过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运动迁移”“两侧性运动迁移”和“运动——运动迁移”3类。其中产生积极影响的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的为负迁移。
  在三年級侧向投掷垒球教学中,运用口诀“蹬—转—挥”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协调用力、感知身体连贯动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利用动作口诀能够使隐性的技能显性化,从而实现“语言——运动迁移”。为促进学生左右协调均衡发展,在学习篮球原地高低运球的基本动作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先用习惯手进行运球练习,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尝试非习惯手加强运球练习,通过左右手交替的原地运球学练,逐步实现从单侧到双侧的“两侧性迁移”。原地侧向投掷轻物动作与羽毛球打高远球动作都是侧身引臂——蹬地转体——挥臂发力,发力顺序由下至上,学会原地侧向投掷动作对学生今后学习羽毛球打高远球动作起促进作用,可以实现“运动——运动迁移”。
  二、厘清动作内在的基础结构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促成运动技能正迁移的内在条件有动作之间的结构关联性、动作学习过程的相似性2种。
  如,侧向投掷垒球与羽毛球击打高远球在预备姿势、支撑脚、发力顺序到最后手腕发力的动作结构高度相似,不仅都需要髋、腰、肩关节依次扭转带动上臂发力,顺序由下肢到核心部位再到手臂作用于物体,而且都注重爆发力和出手速度。掌握侧向投掷垒球技术动作后再学习羽毛球击打高远球或是掌握羽毛球击打高远球动作后再提高投掷垒球动作,均可遵循运动技能正迁移规律促进有效教学。对比分析2项技能,其学习过程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投掷垒球中对墙投准、投远、投过一定高度等练习方法在学习羽毛球高远球动作时也可借鉴,既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又促发技能学习的正迁移,提高羽毛球击打高远球的准确度及速度。
  在相似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动作练习方法可以相互连通。厘清不同动作的内在结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灵活运用“技能迁移”,可以提高动作技能教学效率。
  三、精准把握学生的基本学情
  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然而实践中容易忽视心理和思维等隐性学习条件。教师要把握学生基本学情以学定教,重视学生学习的逻辑思维,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
  如,二年级“行进间跳跃方法与游戏”教学中,学生已有原地跳跃的学习经验,且在游戏化的学习中热情高涨,但是依然存在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兴趣不能持久、自控力较差等情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基本学情,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创设情境“闯关学本领”,巧用“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主线设置任务:第1关“欢乐跳”,复习多种形式的原地单双脚跳跃,唤醒已有的学习经验;第2关“花样跳”,提出“运用原地跳跃方法完成不同图形的行进间跳”的要求,提醒学生每个圈只能落一只脚,借助跳圈摆成不同的图形,通过游戏中引导学生学练行进间单双脚跳和单单双双连续跳、单单单双连续跳等动作。
  学练过程中通过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和师生互评,将已有学习经验链接到新动作学习中,让2个动作快速建立起连接互通,掌握行进间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跳跃方法,实现已有动作经验在迁移中向行进间跳跃螺旋式发展。
  四、合理运用主题单元设计
  单元是体现知识结构的重要形式,应遵循运动技能学习规律,将教材内容按照纵向衔接和横向一致的原则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主题单元,在单元学习中促进实现技能学习正迁移。
  如,一年级《多种形式原地单双脚跳跃方法与综合游戏》主题单元,将生活情境及游戏与动作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整合来设计。技术维度1课时,学习原地单双脚跳跃动作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模仿动物跳,由双脚跳到单脚跳循序渐进梯度进行,游戏中学生尝试将双脚跳跃的落地屈膝缓冲方法迁移应用到单脚跳跃学习中。学生掌握正确动作方法后通过3节体能维度课,以技能 技能、技能 体能等组合练习,丰富练习方法,发展学生节奏感、协调性、弹跳等素质,在技能迁移中促进体能发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遵循“技能迁移”规律,厘清动作技能内在结构,在把握学生基本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三维度主题单元,优化动作技能教学策略,让运动技能迁移的价值在体育课堂得到更大凸显,促进技能的有效教学。
  ——王婷婷(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学正小学,310018);胡松(浙江省杭州市转塘小学,310024)整理
其他文献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丰富校园冰雪文化,激发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2019年11月14日,“校园全员冬奥会”在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组织委员会新闻宣传部文化教育处副处长孙斌、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陆建伟等嘉宾到场观摩指导,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的一至九年级全体学生共2700余人参与其
一、发展幼儿灵敏与协调能力的体育活动区域  功能性体育活动区域是指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养育目标,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特定能力发展而设置的园区(包括场地及器材)。这个区域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由于大多数幼儿园的室内场地有限,因此,构建功能性户外体育区域显得更为迫切和实际。  2020年第4期笔者对构建户外功能性体育活动场地的意义及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功能性器材区域和案例进行了介绍,本期重点介绍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新生开学第一节体育课也是小升初后上的第一节体育课,标志着初中体育教育的起点。体育教师要抓住开学第一节理论教育课的契机,充分运用“首因效应”,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创新理论课教学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价值、魅力,以及体育课的课堂规则和安全事项等,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初中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一、交流互动察学情  立足学情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和依据,新生入学
编者按:自2007年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组织管理、内容与形式、保障机制等方面都作了积极探索,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在不断积累经验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如何保持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生命力,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发展机制,成为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更需要校长的重视、支持和参与。本期本刊将与您一起
静静地读完《善用“体态语”,无声胜有声》案例,心生敬意。作者在因病不能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时,没有休假、没有放弃课堂教学,而是精心设计、充分备课,课前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上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提示,教学效果明显。对教师而言是教学技术层面的“此处无声胜有声”,对学生则是内化情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文中从技术层面对教学的设计、过程及思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剖析,使读者能详尽了解课堂教学中运用的
一、案例背景  武术教材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甚至从没有上过武术课。究其原因,一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二是学生觉得武术动作单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没有球类比赛和做游戏有意思。因此,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选取了对练拳作为主教材,以各大门派切磋武学
编者按:当前各地建立了各级各类的体育名师工作室,体育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能力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具备良好师德素养、过硬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教师,为地方体育课程改革深化、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全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本刊本期针对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培养抓手(途径)、实施策略等内容向全国进行征稿,江
名师工作室是专业化的学习共同体,是整合与优化教师资源,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团队。南通市“育动体育”工作室于2016年2月成立,现有成员33人,其中市、区级优秀教师及名师培养对象10人,师徒结对、抱团发展。作为领衔人,笔者在实践中思考,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目标定位显格局  1.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专业素养、发展效度等是评价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工作室成立以来,每位进入工作室的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工作也得到国家的重视。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对教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工作任务。因此,体育教研工作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引领体育课程改革,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第22次专题研讨,围绕本期话题研讨主题“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效应用的教学探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带领一线体育教师共同探讨操作性动作技能单元内容体系的构建。在研讨过程中,参与话题研讨的教师们基于“脚内侧传接球”同一课次的2个不同的教学案例,结合动作要素构成图等理论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个人的观点。在孙喜和教授的引导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