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灿支教
  林灿就读于北方一座小城市的师范院校。2009年春节刚过,正在读大三的林灿就已经早早地来到学校,此时,学校还未正式开学,但是林灿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支教活动,这次提前返校,也是为这件事情做准备。
  这些年,北方城市人口外流现象比较严重,且出生率不高,因此当地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学,学生数量特别少。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地学校师资力量也很薄弱,这种现象在当地很普遍。为了解决当地中小学师资力量的缺口,当地政府部门鼓励师范院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农村学校实习支教。按照林灿所在学校的规划,她今年上半年就要去当地的一所山村小学支教,跟她同去的还有3个同学。
  启程那天是2月28日,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坐着学校准备的大巴车,前往支教学校。一路上欢声笑语,他们不知道前方迎接他们的是什么,不过,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闯劲,不管前方是什么,都有勇气去面对。
  一路上路过不同的学校,相应学校的支教生就会带着行李下车。一路送过来,车上只剩下林灿和她的几位同学,终于大巴车停到了一个光秃秃的大门口,要不是门口右侧悬挂的一块已经掉漆的白色牌子上面写着“绥中乡海林小学”,任谁也看不出这是一所学校。林灿和她的3个同学在这里下了车,老校长出来迎接他们。
  虽然临行前,学校已经对这批支教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林灿她们对支教学校的生活条件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看见眼前的情境,也着实让林灿她们几个心情沉重了一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一排平房,不到10间房子是学校的校舍,教室的窗户已经许久没有用油漆刷过了,看起来破败不堪。北方的3月春寒料峭,操场此时仍被白雪覆盖,而这雪竟然没有尽头,绵延到天边。是的,没错,这所学校操场是没有墙的。
  林灿她们站在学校门口,望向天边,此时夕阳西下,红色的晚霞与操场正中间旗杆上的五星红旗遥相呼应,飘扬的国旗似乎在诉说:“不用质疑,这里真的是一所學校,这里需要你们。”
  在老校长的引导下,林灿她们几个来到了她们的宿舍。说是宿舍,其实是办公室,白天在地上的几个桌子上办公,晚上在炕上休息。安顿好行李,几个女孩子到周围熟悉了一下环境。她们的食堂是北方农村使用的大锅,生火方式是烧柴。
  老校长安排了一下工作,学校一共设置5个年级,林灿是4个支教生当中成绩最好的,所以被安排担任5年级班主任,教授语文和英语。接过任务后,林灿和她的学生们见面了,这个班级一共12名学生,8个男孩子,4个女孩子。学生们平均12岁,林灿此时23岁,也许是年龄相差不多,学生们很喜欢林灿,林灿也很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这群天真淳朴的孩子。
  听说村里学校新来4个支教的大学生,这也许对于一个信息闭塞的小山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所以开学第一天下午,许多村民慕名而来,站在校门口,有的趴在并不高的墙头上向学校这边望过来。几个支教老师被这种“围观”的方式弄得不知所措。
  每天备课、上课,林灿她们忙得团团转。因为学校除了校长和6位老师外,没有其他任课教师,所以每个老师都没有闲暇的时间,一上课就是一天的时间。虽然辛苦,但也充实。
  不知不觉一周的时间即将过去,周五下午老校长通知各位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清扫操场的积雪。5年级是学校最高的年级,理所应当被分到的清扫区面积也是最大的。林灿带着学生们认真地干起活来。林灿毕竟是二十几岁的大学生,且责任心强,身上没有那么多惰性的缺点,干活时都是身先士卒。
  担心学生们冷,林灿会让孩子们轮流去教室暖和,而自己始终在室外清扫积雪。这时候,林灿注意到,班级干活的队伍里多了一个陌生的男孩子,这个孩子梳着当时比较流行的非主流发型,一缕刘海挡了半边脸。他的身高比班级其他男孩子略高一头,应该是十三四岁的模样。根据年龄来看,这个孩子应该是一名初中生,怎么会在周五的上课时间出现在小学的操场上呢。
  看不清男孩什么表情,但是看他干活的样子,应该是在家里经常干活。不过小小年纪,用起那种比他身高还高的扫帚来却是虎虎生风,运用自如。不一会儿一大片区域的积雪就清扫干净了。因为有了他的帮忙,林灿班级的清扫积雪任务比计划提前完成了。林灿很感激这个男孩子。
  还没到放学的时间,而原本整个下午都是劳动的时间,所以林灿并没有准备教学内容,临时决定利用剩下的时间开一次班会。考虑到男孩帮着干了这么多活,况且外面天气很冷,于是林灿邀请这个男孩子也去教室参加班会。男孩也没有拒绝,默默地跟在其他同学的后面来到了教室。教室有空位,男孩随便地坐下了。这次班会,林灿除了交代一些雪天的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带领学生们一起玩了一些游戏。当然,游戏环节男孩并没有参加,他就像局外人一样,静静地在角落里坐着,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第二天就是周六,学校放假了,林灿看见有两个社会青年在操场上骑自行车,出于安全考虑,林灿礼貌地请这两个人离开操场,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两个人非但没走,还用侮辱性的言论攻击林灿。从来没有受过这种欺辱的林灿,气得脸都红了。但是面对这种无赖,还未步入社会的林灿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时,昨天那个男孩过来了,他也许是认识这两名社会青年,同样用了几句不太文雅的语言说了他们几句,那两个人便嬉笑着
  离开了。
  此时操场上只有林灿和男孩两个人。林灿问:“你多大了?”“怎么的?”面对这句似乎并不友好的回答,林灿并没有生气,眼前这个并不礼貌的大男孩昨天帮助自己班级扫了雪,就在刚刚还帮助自己解围,所以林灿觉得他并不像他表现得这么“坏”。林灿说:“没什么,昨天是周五,你并没有上学,所以问问你多大了,为什么没有上学。”男孩满不在乎地说:“没意思,不想上。”
  林灿没有被男孩的冷漠吓退,接着唠叨了一些读书的好处,当然,林灿并没有对自己的这番言论抱有多大希望。因为眼前的男孩既已走到退学这一步,之前老师和家长一定说了很多类似的言论,他们的话对于眼前这个男孩都没有起作用。而林灿只与他有过两面之缘,到现在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她觉得自己的三言两语难以改变这个男孩的看法。之所以有刚才的一番说教,大部分还是缘于教师的“职业病”。不过,林灿还是有一种侥幸心理的,因为她总觉得眼前的这个男孩会不一样。男孩对于林灿的这番唠叨不置可否。接着,林灿回宿舍去了,男孩也离开了学校……   周一早上,校长把林灿叫到校门口,校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是“非主流”男孩,后背还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另外一个应该是“非主流”男孩的父亲,看见眼前的情景,林灿发自内心
  的笑了……
  凌风回校
  我叫凌风,出生在北方一个偏远的农村。有多偏远呢?村子每天通往县城只有一趟汽车,全村唯一的乐趣就是每逢3、13、23的日子,村子赶来的大集。村子里每年最大的盛事,就是冬至前后,卖黄豆的日子,这一天全村老少都聚集在村子的一块空地上,看着收黄豆的商贩一家家的称豆子。村子有一所小学,老师很少,每学期都会出现不同的新面孔。我也在这里读过书。
  我不爱读书,小学毕业后初中沒读几天我就辍学了。尽管老师、父母和乡亲们苦苦相劝,我就是不想读书了。读书有什么好的?村子里那些年轻的哥哥姐姐们,没读书照样混得很好。我想着再过几年我长大一些了,也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辍学后的日子我无所事事,看着同龄人每天去上学,我也会怀念读书的日子。但是想到老师们面对我这种学习不好的人,那种冷嘲热讽,那种恶语相向,我就很坚定自己辍学的想法,我的选择从不会错的。
  2009年3月初的时候,村子里连下了几场大雪,有一天我无聊地去村里的小学转悠,看见学校老师们正带着学生们扫雪,于是就站在边上看了会儿热闹。前两天就听说学校来了几个新老师,那几个新面孔估计就是新来的老师吧。“哼!还老师呢,看起来也没有比我大几岁。”我心想着。看了一会儿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所有的老师都是站在那里指挥着学生干活,而唯独一个穿蓝色羽绒服的“短发老师”,在学生中间跟学生们一起干活。她身高跟我差不多,混在学生里,一下子很难分辨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而且她很细心地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外面劳动,一组在教室休息,每隔20分钟让两组学生交换一次,但是她却始终在外面参与劳动。这可真有意思,这些年第一次见老师还干活的。说到干活,一看这个“家伙”就没经验,哪有像她那样使竹扫帚的。看着她笨手笨脚的样子真可笑,索性就由我去帮帮忙吧,否则按照她这种干法天黑也扫不完啊。
  有了我的加入,她班级的学生干得更起劲儿了,果然不一会儿积雪就清扫完了。还没到放学时间,听“短发老师”说要用剩下的时间召开班会。听见她对学生柔和的话语,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跟着他们去教室听一听,“短发老师”似乎也有意让我参加,我就跟着去了教室。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她眼睛很明亮,似乎看什么都是在微笑,她说话声音很柔和,声音传过来,就像春风吹到身上那样暖暖的。她很有意思,还和学生开玩笑,她的班会课充满了欢声笑语。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老师,很特别的老师。
  那天回家后,我脑子里一直晃着那位“短发老师”的身影。也许当年我遇到一位这样的老师,就不会离开学校了。也许……只是也许。第二天上午,我鬼使神差地又去了学校。远远地看见村里的两个“刺头”在操场上,“短发老师”似乎在跟他俩交涉什么,看着“刺头”不怀好意的坏笑,看着“短发老师”气得满脸通红,我竟有一种无名的怒火,我骂了“刺头”两句,赶他们走。这两个“刺头”跟我家沾亲带故,还给我几分面子,果然走了。
  那天“短发老师”跟我说了许多话,无外乎劝我回学校继续上课的那些内容。说来奇怪,虽然她说的这些道理之前也有许多人对我说过,但是从她口中说出来,我竟然觉得特别有道理。她问我将来想做什么职业,我说当厨师。以往,别人问我这个问题后,听到我的答案他们都会哈哈大笑,而“短发老师”竟然一点笑意都没有,还满脸严肃地说,这个职业很不错。她接着又说了一番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的话。她说:“我希望你选择厨师这个职业,不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选择这个职业,而是因为有许多选择摆在面前,是出于喜欢而选择的这个职业。人生会有很多选择的机会,读书是让你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这句话我回家后反复咀嚼了很多遍,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我希望我今后人生的选择,有更多的空间。
  我郑重地跟父亲说了我想重新读书的决定。父亲听见我要回学校读书后,已近40岁的他,眼眶竟然红了。当晚父亲联系了学校的老校长,星期一的早晨父亲带着我去了学校。在校门口,“短发老师”看见了我,当她发现我背着的大书包后,脸上绽放出了会心的笑容……
  一晃时间已经过去了12年,此时的我,身在上海一家制造玻璃工艺品的公司,任技术员一职。“短发老师”当年的一席话一直激励着我走到今天,走出了那个偏远的小山村。“短发老师”当年一念之间对我说了那番话,而我也因为这番话,一念之间作出了重新读书的决定,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曾经想过,如果当初“短发老师”没有对我说那番话,或者我当初听完这番话没有决定重新读书,也许我会和村子里那些年长的哥哥姐姐们一样,出去打几年工,回家娶个媳妇,接着过那种每月盼着3、13、23的日子,每年盼着卖黄豆的盛事。人一生命运的走向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西南大学)
其他文献
《邀舞》,又称《华丽圆舞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韦伯所创作的一首钢琴曲,诞生于欧洲音乐史中的浪漫主义时期,为标题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且也推动了这一时期演奏技巧的完善。本文从作曲家及乐曲背景出发,对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  1827年,音乐家贝多芬去世,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浪漫主义潮流兴起,这个时期较为出名的音乐家有舒伯特、李斯特、肖邦和
期刊
“两粤宗师”郑献甫的诗歌数量和质量都十分可观。从内容上看,他的诗歌长于用典,言必有据;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对仗工稳且十分贴切,体现出“典雅”的风格。但与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相比,仍有一些缺陷,一方面体现在诗人的“线性思维”上,另一方面郑诗的形象性、动态性较弱。  这些年来,“桂学”研究一直是广西社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而被誉为“两粤宗师”的郑献甫,更是这个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郑献甫,原名存纻,字献甫,
期刊
阳光里的尘土  南野这首名为《事物之动静》的短诗一共七行,全诗如下:  “我在阳光里,看到尘土”  房间的另一侧传来咳嗽声,一种秋天的呛咳  秋天,原野与天穹一直明亮,岩石和森林一直静默  河流和牲畜们呆在草场上——这在我们看来理想的情状  ——然而更具体的事物一直叫喊着,由于成熟  由于对细微的体察,它们  让我們一个都不能沉睡  在阳光里看到尘土,这是许多人都有过的小小的生命经验;它通常与一个
期刊
20世纪的女性作家关注人类的精神困惑、生存处境和现实生活,用女性细腻、柔软的笔触描述了精神之痛、生存之难,用超现实的手法描述了女性的困境,也用温暖、爱影响着女性。本文从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精神两个层面,探讨萧红、林海音、迟子建作品的文化精神。  萧红、林海音、迟子建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她们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传统文化精神
期刊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被后人反复研究并学习。中国文学强调言外之意,即重视意境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红楼梦》因作者曹雪芹深厚的文学功底成为一部意境之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后人反复咀嚼。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文学元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文学作品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作品是否有意境以及意境营造的水平高低来评判。 
期刊
在中国文学中,替身往往用于探讨不同价值观之间的选择与比较、思想的演变或角色的成长轨迹,甚至用以强调命运的必然性。在这类文学作品中,替身所代表的主题并不以二元对立为必然,有时甚至可能是彼此互补的存在。而这样的表现方式,亦使得作品本身往往产生出比喻抽象观念、映照现实的寓言效果。《金粉世家》中,官宦少爷金燕西与留洋归国的封建大家族贵公子柳春江构成了潜在的替身关系,互相作为彼此境遇之暗示与补全,不仅人物形
期刊
1976年后的一段时间里,文学形式仍然沿袭着上一阶段的形式,但是文学写作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虽然在艺术上仍然比较粗糙,没有脱离上一阶段文学形式的影响,但是已经提示着新文学的出现,一般认为新时期文学的真正开端是从1979年开始的。作家们在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上并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彼时外国文学思潮涌进更使得国内的作家们感到焦虑,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寻根文学是新时期文
期刊
张景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78级本科毕业,一直在团中央系统工作,退休前任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兼总编辑。2010年获中国出版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  岳父去世了。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有15年。我同自己生身父母相处的时间也不过这么长。我15岁离开家,读书、工作,一直在外面。  15年的时间,会让你习惯一种生活。岳父在我的生活中存在着,不远不近,不是十分必须,也不是可有可无。每天回家,一声简单的招
期刊
南唐宫廷聚集了一群技艺高超、各有所長的杰出画家,其中,周文矩以描绘宫廷女性生活而出名,其代表作是《重屏会棋图》,巧妙地将男性与女性的空间关系通过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本文以《重屏会棋图》为例,重点分析其中的空间关系。  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对弈的情景,画面中有5个男性,其中有1个童子在旁边侍候。全图的中心人物是戴黑色高帽的长髯士人,这与其他人截然不同
期刊
杨海泉,男,生于1961年,山东齐河人,本科,高级讲师。现为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基础部教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编著出版发行过美育专著,在核心期刊、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以及院校学报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主持的课题被省厅立项并完成;多次获得地厅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研究方向为思政课程教学、应用文写作、班主任工作和水利工程管理等,在音乐欣赏与音乐教育方面也有一定探究。“2013年甘肃省中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