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一届学生中,总会出现几个动作特别拖沓的,做作业的时候,他们或者发呆,或者做小动作,或者东张西望、管闲事……别人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们往往一个小时还完不成。提醒、批评、诱哄都是浮云,任尔东西南北风,他自岿然不动。这一届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开学初两周,每次作业到了尾声,总是那几张老面孔,一副“我就是这么慢,你能拿我怎么办”的小嚣张!
若是曾经,也许我早已勃然大怒、横眉冷斥;可如今我也算是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资深人士,品尝过一次次“盯死学生累死自己”的苦果后,我早已沉静下来反复思索,并形成了一套拒绝类似“杯具”的方案。
一、纸条代言,自查病症
我耐心地辅导他们几个完成作业后,和善地发下几张精致的小纸条,笑容如春风拂面:“请你们想一想,同样的作业自己为什么会做得特别慢呢?原因不用写很多,三个就够了。”和所有动作慢的学生一样,他们原本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我的暴风骤雨,不料却迎来了一场和风细雨。一怔之下,他们欣然领命,拿起笔,在小纸条上认真地写了起来。
让小纸条代言,持续了一周。每一次,我都会让动作最慢的三至五名学生分析一下本次作业动作慢的原因。我把这些小纸条上的内容输入电脑,整理了一下,去掉重复的,发现学生动作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五条:做作业时会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话等;基础较差,难一点的题目不会做;前一天的作业错题较多,需要订正的内容比其他同学多;容易写错字,用透明胶带时不顺手,不是粘不掉,就是粘破;字迹潦草,重做。
二、“逗拍”造势,团队帮扶
找到原因后,我专门找这几人开了个短会,问他们自己对于作业慢怎么看。他们都表示自己也不想这么慢,毕竟看着作业做完的同学在外面自由活动谁不羡慕。我一边听,一边录音,还给他们每个人都拍了张大头照。他们离开办公室后,我把录音剪接了一下,用他们的大头照制作成一组“逗拍”。第二周晨间谈话,我播放了“逗拍”,大家边看边笑,但当“请帮帮我”反复出现后,笑声渐渐停歇了下来,一张张小脸带上了思索的表情。
机不可失,我立刻用煽情的口吻问道:“谁不想利利索索地做好作业,痛痛快快地玩耍呢?看上去这几名同学似乎拖累了全班,但他们的内心其实更难受,他们比任何人都想摘掉‘慢太公’、‘拖拉机’的帽子。大家想不想帮助他们?”
“想!”震耳欲聋的回答,带着每个孩子责无旁贷的决心!在我煽情地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以团队的方式帮助这五名学生告别拖沓行为。接下来,全班商议之后根据五名学生作业慢的主要原因建立帮扶小队,比如:书写出问题的由书写优秀的队员示范教导,自控能力不强的安排自控力强的队员监督,基础差的纳入学习能力强的小队……依此类推,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让各小队队员用自己的优点对这几名作业慢的学生进行督促教导。
众人拾柴火焰高,没多久各小队就有的放矢地提出改善拖沓行为的策略。
原因:小旭上课容易分心,做作业时发呆。
对策:提前预习,课堂学会做笔记,安排有责任心的同桌上课时提醒。
原因:小袁书写习惯很差,笔画扭曲,卷面模糊,重做的概率很高。
对策:练字,改变书写习惯。
原因:小沫记性差,听写、默写错误多,抄写多。
对策:制作卡片,队员们随时抽查,强化记忆;对于没有把握的提前抄写。
原因:小田爱讲话,喜欢管闲事,耽误做作业。
对策:在课桌上贴小字条“闭嘴”自我提醒,队员轮流监督,提醒。
原因:小叶基础差,不会做的题目多。
对策:多备一本作业本,提前熟悉题目,及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向队员或老师求解。
三、标签效应,印象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这几名拖沓的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做得好是侥幸,做不好是正常的”成了他们的惯性思维。对此,我让这五名学生结合小队目标,坚持每周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信中告诉家长,自己在这一周内的各种进步:作业速度加快得到老师表扬;书写有进步,不用重做了;听课专心,题目会做了;第一次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课间在同学的帮助下及时完成了作业并且得到优秀等等。每一封信都有队员们的签字和评价。如此不间断地“优点轰炸”形成正向标签,激励五名学生对自己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小袁同学原来写字乱七八糟龙飞凤舞,为了证明自己信中所说的“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每次给妈妈写信时都特别“做筋骨”,笔画有力,字体也方正了不少,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小叶,尽管基础还是薄弱,但在课堂中的小队讨论时,能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问题有些不着边际,但团队成员们为了鼓励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解答。小叶做作业时错误还是多,但是她学会了勇敢去面对,不再和以前一样放弃,而是继续进行钻研,或与同学讨论,直到把难题攻克。一段时间下来,小叶在做作业时明显有了信心。
四、个别教育,传授秘笈
标签效应加上团队督促,五名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有效改进,学习态度明显改善,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散漫、拖拉的行为,时间观念逐渐增强,做作业时也有了一定的紧迫感和计划性,基本上不用催促,他们就会主动地做作业,有时候还能利用下课时间提前做一部分作业,不过碰到难题,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落于人后。对此,我请各科任老师共同协助,抽空对这五名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作业布置也体现适度的倾向性。 平时谈话时,我有意无意地“泄密”:“知道武侠片中那些武功盖世的大侠为什么比其他人厉害吗?因为他们都有武功秘笈!郭靖有《九阴真经》,张无忌有《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要是我们也有一本武功秘笈,速度一定能提高!”去哪儿找秘笈呢?我发动班上的优秀生根据自己的强项为这五名队员量身定做了各类“秘笈”:如《××自创练字本》集合了班上书写优秀学生的书写范例,供写字差的队员每天参照练习;《××独创纠错本》收集了每次作业的错题,由班上的学霸进行帮教解答,集中攻克错题类型,达到强化这一知识点的目的;《课堂实用笔记》是组长们将自己的笔记分条整理后汇集而成,用于做作业时查询资料;《过目不忘记忆本》摘录了文中的优美句段,队员们时不时拿出来一起朗诵一下,协助背诵困难户增强记忆……小葛是一位优生,帮扶背诵的时候,她会主动教授方法,或划出关键词,或找句子规律,或分片段。两人还时常放开嗓门进行背诵比赛……榜样引领,模仿跟进,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汲取班级优生的长处,来弥补这几名作业拖拉者的短处,帮助他们摆脱在学习上“无助”的困境。
五、Q群联盟,铁壁合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几个学生意志的自制性品质相对班内其他学生的发展显得滞后,校内由于师生督促严格,他们在完成作业时还能抵抗各种诱惑和影响,达成团队预设目标。但是一回家,他们的老毛病又会发作,影响他们的进步。为了避免“5≤2”的情况出现,我建议家长们根据团队成员建立“子Q群”,以便随时交流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们对此特别赞同,“子Q群”一经建立,效果立竿见影。首先,难题不怕了,“子Q群”给了大家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家长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用手机一拍,往“子Q群”上一放,很快就有了回应。如果大家都解决不了,“子Q群”的群主也不会坐以待毙,马上在Q群里向其他团队的家长或学科老师求助。其次,书写作业有了比较,家长们把孩子的作业拍下来,放到“子Q群”,家长们共同打出等级,C等字体的家长会及时督促自己孩子参照A等的作业再做一份,确保家庭作业质量过关。另外,小队假期作业得到了保障,需要拍摄的照片,收集的资料,撰写的作文等等,在群主的催促下,很快就能到位。这么一来,周一再也不会成为这几个孩子恶补作业的灾难日了。Q群联盟,铁壁合围之下,家庭作业不仅不会再拖累学生,造成学习进程中的反复现象,反而成了一种助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使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更轻松,更自信。
六、荣誉门票,正向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提出,当个体做出某一行为时,强化刺激可以使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怎样的刺激才能令学生心动呢?我想到了期末学校的各项荣誉评比,决定改变这五名学生“与期末荣誉评比无关”的观念,给他们设置通往这些荣誉称号的阶梯。为此,我设计了“按时完成作业”门票、“专心听讲”门票、“用心作业”门票等等,鼓励学生努力攻克自己作业慢的缺点,每个月末结合由团队积分得到的表扬信与队员、家长、学科老师的评价,决定是否奖励特色门票。一旦获得了这张通行证,就可以在期末学校评比“三好学生”、“美德少年”、“单项积极分子”等荣誉时填写自荐表格。门票的优点之一是,五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四次争取门票的机会,先做到的先得,没有做到的继续努力,直到得到为止,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互相对立,每个人都只想如何针对自己的弱点摆脱拖沓行为。学生们还可以争取多张门票,门票越多,期末的荣誉称号也会越高,如一张门票通往期末校“进步学生”,两张通往“单项积极分子”,依次类推,最高的通往“实验一星”。荣誉门票的设置,把期末荣誉评比这一大目标变成了无数个子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努力一点点把梦想变成现实,期末的最高荣誉评比不再遥不可及,它的“近在咫尺”使学生形成了一个较持久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前进。从每周的表扬信到门票,五名学生都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当他们盘点手中的表扬信时,仿佛能见到门票正在向他们招手。学生小田说:“现在我每天都很有动力,因为只要再有一张表扬信,我也可以有门票了。如果我再多几张,说不定这学期我也能评‘三好学生’了。”荣誉门票的正强化作用,给了学生们愉快和满足,从而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强化。
《论语·里仁》中指出,以约失之者鲜矣!若仅从行动上去改变五名学生长久的不良习惯,最终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收敛自己的心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每件事都从念头开始,严守规矩,才能改变自我。为此,我通过纸条代言、“逗拍”造势、“标签效应”引导学生“内束其心”,借助个别教育、群Q联盟、门票激励帮助学生“外束其身”,“内引外联”强化外部干预和提升内部效能感,达到了改善拖沓行为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萧山第一实验小学)
若是曾经,也许我早已勃然大怒、横眉冷斥;可如今我也算是从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资深人士,品尝过一次次“盯死学生累死自己”的苦果后,我早已沉静下来反复思索,并形成了一套拒绝类似“杯具”的方案。
一、纸条代言,自查病症
我耐心地辅导他们几个完成作业后,和善地发下几张精致的小纸条,笑容如春风拂面:“请你们想一想,同样的作业自己为什么会做得特别慢呢?原因不用写很多,三个就够了。”和所有动作慢的学生一样,他们原本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我的暴风骤雨,不料却迎来了一场和风细雨。一怔之下,他们欣然领命,拿起笔,在小纸条上认真地写了起来。
让小纸条代言,持续了一周。每一次,我都会让动作最慢的三至五名学生分析一下本次作业动作慢的原因。我把这些小纸条上的内容输入电脑,整理了一下,去掉重复的,发现学生动作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五条:做作业时会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话等;基础较差,难一点的题目不会做;前一天的作业错题较多,需要订正的内容比其他同学多;容易写错字,用透明胶带时不顺手,不是粘不掉,就是粘破;字迹潦草,重做。
二、“逗拍”造势,团队帮扶
找到原因后,我专门找这几人开了个短会,问他们自己对于作业慢怎么看。他们都表示自己也不想这么慢,毕竟看着作业做完的同学在外面自由活动谁不羡慕。我一边听,一边录音,还给他们每个人都拍了张大头照。他们离开办公室后,我把录音剪接了一下,用他们的大头照制作成一组“逗拍”。第二周晨间谈话,我播放了“逗拍”,大家边看边笑,但当“请帮帮我”反复出现后,笑声渐渐停歇了下来,一张张小脸带上了思索的表情。
机不可失,我立刻用煽情的口吻问道:“谁不想利利索索地做好作业,痛痛快快地玩耍呢?看上去这几名同学似乎拖累了全班,但他们的内心其实更难受,他们比任何人都想摘掉‘慢太公’、‘拖拉机’的帽子。大家想不想帮助他们?”
“想!”震耳欲聋的回答,带着每个孩子责无旁贷的决心!在我煽情地引导下,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以团队的方式帮助这五名学生告别拖沓行为。接下来,全班商议之后根据五名学生作业慢的主要原因建立帮扶小队,比如:书写出问题的由书写优秀的队员示范教导,自控能力不强的安排自控力强的队员监督,基础差的纳入学习能力强的小队……依此类推,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让各小队队员用自己的优点对这几名作业慢的学生进行督促教导。
众人拾柴火焰高,没多久各小队就有的放矢地提出改善拖沓行为的策略。
原因:小旭上课容易分心,做作业时发呆。
对策:提前预习,课堂学会做笔记,安排有责任心的同桌上课时提醒。
原因:小袁书写习惯很差,笔画扭曲,卷面模糊,重做的概率很高。
对策:练字,改变书写习惯。
原因:小沫记性差,听写、默写错误多,抄写多。
对策:制作卡片,队员们随时抽查,强化记忆;对于没有把握的提前抄写。
原因:小田爱讲话,喜欢管闲事,耽误做作业。
对策:在课桌上贴小字条“闭嘴”自我提醒,队员轮流监督,提醒。
原因:小叶基础差,不会做的题目多。
对策:多备一本作业本,提前熟悉题目,及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向队员或老师求解。
三、标签效应,印象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这几名拖沓的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做得好是侥幸,做不好是正常的”成了他们的惯性思维。对此,我让这五名学生结合小队目标,坚持每周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信中告诉家长,自己在这一周内的各种进步:作业速度加快得到老师表扬;书写有进步,不用重做了;听课专心,题目会做了;第一次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课间在同学的帮助下及时完成了作业并且得到优秀等等。每一封信都有队员们的签字和评价。如此不间断地“优点轰炸”形成正向标签,激励五名学生对自己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小袁同学原来写字乱七八糟龙飞凤舞,为了证明自己信中所说的“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每次给妈妈写信时都特别“做筋骨”,笔画有力,字体也方正了不少,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还有小叶,尽管基础还是薄弱,但在课堂中的小队讨论时,能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提出一些问题,虽然有时问题有些不着边际,但团队成员们为了鼓励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解答。小叶做作业时错误还是多,但是她学会了勇敢去面对,不再和以前一样放弃,而是继续进行钻研,或与同学讨论,直到把难题攻克。一段时间下来,小叶在做作业时明显有了信心。
四、个别教育,传授秘笈
标签效应加上团队督促,五名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有效改进,学习态度明显改善,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散漫、拖拉的行为,时间观念逐渐增强,做作业时也有了一定的紧迫感和计划性,基本上不用催促,他们就会主动地做作业,有时候还能利用下课时间提前做一部分作业,不过碰到难题,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落于人后。对此,我请各科任老师共同协助,抽空对这五名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作业布置也体现适度的倾向性。 平时谈话时,我有意无意地“泄密”:“知道武侠片中那些武功盖世的大侠为什么比其他人厉害吗?因为他们都有武功秘笈!郭靖有《九阴真经》,张无忌有《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要是我们也有一本武功秘笈,速度一定能提高!”去哪儿找秘笈呢?我发动班上的优秀生根据自己的强项为这五名队员量身定做了各类“秘笈”:如《××自创练字本》集合了班上书写优秀学生的书写范例,供写字差的队员每天参照练习;《××独创纠错本》收集了每次作业的错题,由班上的学霸进行帮教解答,集中攻克错题类型,达到强化这一知识点的目的;《课堂实用笔记》是组长们将自己的笔记分条整理后汇集而成,用于做作业时查询资料;《过目不忘记忆本》摘录了文中的优美句段,队员们时不时拿出来一起朗诵一下,协助背诵困难户增强记忆……小葛是一位优生,帮扶背诵的时候,她会主动教授方法,或划出关键词,或找句子规律,或分片段。两人还时常放开嗓门进行背诵比赛……榜样引领,模仿跟进,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汲取班级优生的长处,来弥补这几名作业拖拉者的短处,帮助他们摆脱在学习上“无助”的困境。
五、Q群联盟,铁壁合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几个学生意志的自制性品质相对班内其他学生的发展显得滞后,校内由于师生督促严格,他们在完成作业时还能抵抗各种诱惑和影响,达成团队预设目标。但是一回家,他们的老毛病又会发作,影响他们的进步。为了避免“5≤2”的情况出现,我建议家长们根据团队成员建立“子Q群”,以便随时交流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家长们对此特别赞同,“子Q群”一经建立,效果立竿见影。首先,难题不怕了,“子Q群”给了大家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家长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用手机一拍,往“子Q群”上一放,很快就有了回应。如果大家都解决不了,“子Q群”的群主也不会坐以待毙,马上在Q群里向其他团队的家长或学科老师求助。其次,书写作业有了比较,家长们把孩子的作业拍下来,放到“子Q群”,家长们共同打出等级,C等字体的家长会及时督促自己孩子参照A等的作业再做一份,确保家庭作业质量过关。另外,小队假期作业得到了保障,需要拍摄的照片,收集的资料,撰写的作文等等,在群主的催促下,很快就能到位。这么一来,周一再也不会成为这几个孩子恶补作业的灾难日了。Q群联盟,铁壁合围之下,家庭作业不仅不会再拖累学生,造成学习进程中的反复现象,反而成了一种助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使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更轻松,更自信。
六、荣誉门票,正向强化
行为主义理论提出,当个体做出某一行为时,强化刺激可以使这一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怎样的刺激才能令学生心动呢?我想到了期末学校的各项荣誉评比,决定改变这五名学生“与期末荣誉评比无关”的观念,给他们设置通往这些荣誉称号的阶梯。为此,我设计了“按时完成作业”门票、“专心听讲”门票、“用心作业”门票等等,鼓励学生努力攻克自己作业慢的缺点,每个月末结合由团队积分得到的表扬信与队员、家长、学科老师的评价,决定是否奖励特色门票。一旦获得了这张通行证,就可以在期末学校评比“三好学生”、“美德少年”、“单项积极分子”等荣誉时填写自荐表格。门票的优点之一是,五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四次争取门票的机会,先做到的先得,没有做到的继续努力,直到得到为止,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互相对立,每个人都只想如何针对自己的弱点摆脱拖沓行为。学生们还可以争取多张门票,门票越多,期末的荣誉称号也会越高,如一张门票通往期末校“进步学生”,两张通往“单项积极分子”,依次类推,最高的通往“实验一星”。荣誉门票的设置,把期末荣誉评比这一大目标变成了无数个子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努力一点点把梦想变成现实,期末的最高荣誉评比不再遥不可及,它的“近在咫尺”使学生形成了一个较持久的学习目标和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前进。从每周的表扬信到门票,五名学生都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当他们盘点手中的表扬信时,仿佛能见到门票正在向他们招手。学生小田说:“现在我每天都很有动力,因为只要再有一张表扬信,我也可以有门票了。如果我再多几张,说不定这学期我也能评‘三好学生’了。”荣誉门票的正强化作用,给了学生们愉快和满足,从而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强化。
《论语·里仁》中指出,以约失之者鲜矣!若仅从行动上去改变五名学生长久的不良习惯,最终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收敛自己的心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每件事都从念头开始,严守规矩,才能改变自我。为此,我通过纸条代言、“逗拍”造势、“标签效应”引导学生“内束其心”,借助个别教育、群Q联盟、门票激励帮助学生“外束其身”,“内引外联”强化外部干预和提升内部效能感,达到了改善拖沓行为的目的。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萧山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