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硬煤层井下长距离密闭取心瓦斯含量测定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煤炭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寺河煤矿中硬煤层井下常规取心瓦斯含量测定工作存在的瓦斯探测距离短、取心煤样暴露时间长而瓦斯损失量大、测点轨迹偏差大等问题,在分析井下煤层密闭取心装置和矿井主采煤层为中硬、高瓦斯、厚煤层等实际地质条件的基础下,提出了煤矿井下中硬煤层顺层长距离密闭取心瓦斯含量测定技术工艺,并选择某工作面煤巷条带进行瓦斯预抽后剩余瓦斯含量测定试验.研究表明,煤矿井下中硬煤层顺层长钻孔密闭取心瓦斯含量测定技术能够满足寺河煤矿井下长距离探测煤层瓦斯的要求,该技术实现了顺煤层钻孔精准定点、长距离、密闭取心,为煤层区域瓦斯预抽效果考察提供了精确数据支撑的同时,避免了瓦斯抽采效果考察与工作面掘进工作的交叉,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针对野川煤矿3#煤顶板岩层与工作面初采特点,分析顶板岩层水力压裂的分层弱化与初次垮落特点.通过观察基本顶及老顶岩层结构和强度,确定水力压裂钻孔长度和单孔压裂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孔和L孔分别多次压裂方法可有效弱化、分层顶板,顶板分层、分区域、分次及时垮落,保证工作面初采安全;压裂钻孔间距10 m,水压10~20 MPa.与爆破强制放顶方法相比,水力压裂初次放顶法更为安全、环保、健康、友好.
针对某煤矿回采工作面,结合瓦斯运移规律及瓦斯浓度数据,预测回采工作面瓦斯风险级别.为分析瓦斯运移规律及瓦斯积聚区,通过FLUENT软件建立U型通风模型,模拟回采工作面瓦斯分布情况;为预测瓦斯存在的风险级别,通过监测到的瓦斯浓度数据实现时间序列计算模块,利用C#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靠近进风巷下隅角附近采空区瓦斯浓度梯度小,上隅角拐角处瓦斯浓度梯度大;回采工作面发生瓦斯积聚的区域为上隅角附近.可见瓦斯关键监测点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瓦斯浓度预测模型可使用监测数据预测出未来数据.根
对微震信号的初至时刻的拾取是对微震分析的关键,在现场采集到的微震信号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噪声,会造成对信号初至时刻的识别误差.基于STA/LTA算法、AIC算法和数字滤波器、小波去噪以及EMD分解去噪等相关降噪方法对含噪信号的拾取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同信噪比的环境下拾取初至时刻的最优算法,对于信噪比大于30 dB的信号可以直接计算初至时刻;对于信噪比在10~20 dB的信号可以使用降噪后的信号来拾取初至时刻;对于信噪比小于10 dB的信号可以使用降噪后的信号与AIC法相结合来拾取初至时刻.同时,根据现场
针对潞安矿区典型矿井余吾煤业N1105工作面实际情况,采用COMSOL软件中的固体力学和流体流动模型耦合的方式,模拟对比了煤矿本煤层普通钻孔与造穴钻孔的抽采效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与普通钻孔相比,水力造穴钻孔的单孔最大抽采纯量是普通钻孔的2.1倍;抽采100 d后,抽采总量是普通钻孔的1.6倍;普通钻孔瓦斯含量由9 m3/t下降到8 m3/t以下的有效影响宽度为2.5 m,造穴钻孔下降相同幅度的有效影响宽度为5m,为普通钻孔的2倍.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余吾煤业N1105工作面具有代表性的5个顺层普通钻孔
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监测是煤炭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以山西省西山煤田为实验区,利用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典型方法——SBAS-InSAR技术,通过Envisat ASAR和Sentinel-1A雷达影像对2010年和2020年2个时期的地表形变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个时段形变区域均受交城断裂和田庄断层的阻断影响,且断裂两侧区域形变的空间分布不同,引起形变的原因也可能不同;2020年地表形变累计沉降量呈“V”形反弹,沉降面积的快速减小可能与疫情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与前人相似
为了解决狭窄巷道瓦斯抽采钻孔施工中钻机搬迁、稳固、调整方位角等辅助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综合钻进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履带钻机的结构特点,通过创新性布局,将动力单元和钻进单元分别布置在两台履带上,研制出ZDY4300LF窄体式分体履带钻机,钻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泵站和操纵台布置在泵车上、给进回转装置和稳固装置布置在钻车上,钻车和泵站通过高压胶管连接,瓦斯抽放钻孔施工时可根据地形条件布置钻车和泵车位置,可获得钻孔施工最佳方位.钻机工业性试验表明,ZDY4300LF型窄体式分体履带钻机具有结构尺寸紧凑、操
永磁电滚筒是煤矿直驱带式输送机的关键部件,发生失磁故障时,影响着整个输送机安全、可靠的运行.以某矿用200 kW电滚筒为研究对象,基于Maxwell建立了失磁故障有限元二维仿真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健康状态、失磁35%和失磁70%下的永磁电滚筒的特性,验证了不同程度均匀失磁故障对永磁电滚筒的失磁故障风险,为该矿用电滚筒电器保护设置提供数据参考.
为分析采煤机摇臂温升特性,以摇臂摆角、工作负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采煤机摇臂温升原理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迭代法求解摇臂温升及计算流程;其次,根据实际工况,选取摇臂摆角、工作负载作为温升影响参数,对摇臂温升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摇臂温升与摆角、工作负载呈正相关,在不同摆角下,高速级齿轮搅油功率损失是造成摇臂温升增加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迭代法求解的准确性.
介绍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选线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针对输送机的布置、转载环节的设置等设计中考虑的方面,结合实际工程实例探讨研究,从设计方面确定最佳路线,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
针对当前煤矿井下事故频发,井下救援难度增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虚拟控制系统,通过遥控虚拟机器人在井下进行环境信息采集以及障碍物信息提取,实现机器人的局部与全局导航定位,根据这些信息实现对机器人的人为决策以及干预.研究成果可使井下机器人的作业可控、可预知,且移植性较强,提高了救援机器人的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