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濒危兽类栖息地评估与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来源 :兽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展有效的评估与科学的保护是阻止濒危物种走向灭绝,保持其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本文针对我国的食肉类、有蹄类、灵长类、小型兽类、海洋兽类5个类别的濒危兽类,综述了其栖息地评估与保护研究进展的现状和成果,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为栖息地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梳理出系统、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对其理论和技术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濒危兽类栖息地评估和保护研究应走向整体化、定量化、智能化,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的“精准化”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本文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其中的“不想腐”入手,提出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要时常问自己六个问题,构筑廉洁心理防线。
21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日益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文明强大的国家是清正廉洁的国度,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各地区分布大量国企,企业是解决群众就业的重要力量。企业管理中由于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造成某些管理漏洞。近年来一些不良思想盛行,企业关键部门主管人存在以权谋私等现象,导致企业受到损失。纪检监察部门是维护企业公正的关键。纪检监察人员素养关系到监督效力,纪检监察部门要明确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将某种特定的危害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应当是有条件的,而增设新罪的条件则是受到特定时期刑法观的影响。学界多年以来存在着关于增设袭警罪的支持说与反对说,实质上是传统刑法观与积极刑法观之间的博弈。近年来,积极刑法观凭借其功能主义、积极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显示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特征,在我国逐渐建立,并对当下刑事立法增设新罪的条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袭警行为犯罪化,符合积极刑法观影响下的增设新罪的前提条件、必要条件与适应条件,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与正常执法的权威,提高社会治理现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军队及国防建设不断推向更高层次,打造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战、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军队,争取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国防和军事现代化是我国军事建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2021年民法典中,关于婚姻法相关制度的内容正式实行之前,现行婚姻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还是很多不足和可以需要完善之处。本文将把现行婚姻法和即将施行的2021年民法典中的婚姻编相结合进行综合论述,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也进入多元化发展。网络、智能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已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自媒体时代,人们思想活跃,信息传播快,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加之一些网络、社交媒体为了寻求高的搜索率和点击率而进行的非法、功利化思想的传播,崇洋媚外、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环境对人们价值取向和思想认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严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行为学与行为生态学通常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行为方式和行为机制,以及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行为策略。本文回顾了我国近40年来主要哺乳动物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发现随着近20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野外数据收集和实验设计更加科学有效,产生出很多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大熊猫的行为生态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啮齿类的种间互作关系和行为适应机制研究、灵长类的社会行为和觅食行为生态研究以及蝙蝠的回声定位行为研究等已达到国际水平,然而关于食肉目、有蹄类和
期刊
2018年《刑事诉讼法》新修正的出台,缺席审判作为其修订的重要变动内容之一,也是刑事审判的特别程序。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被告人审判在场权、起诉法定原则和辩护权等,我国《刑事诉讼法》专门专章加以规定,及时有效地维护司法利益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有助于反贪污反腐败工作展开,但是缺席审判制度的运用应当进行严格限制防止肆意使用,在制度设计初衷,适用、解释和限制上有待阐释研究,本篇以送达、辩护和异议权的行使为主研究分析,以期构建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