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的开发与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微课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微课旨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开发;研究
  一、 微课
  (一) 微课的研究意义
  微课以其能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的特点恰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允许渐进,由浅入深。它还可以运用声音导入的功能代替教师进行准确有感情的发音,利用其图,文,像一体的优势直观呈现出汉字笔顺的书写,使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也符合小学生阶段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达到理解的认知特点。
  (二) 微课的研究目的
  微课作为新形式的教育资源,以其短小精悍,展现形式丰富的特点深受教师的普遍喜爱。微课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所以微课它有着自身的优势。
  (三) 微课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通过在百度等各种搜索方式上的了解和研究,得知外国在微课程的提出和实践教学都比我们本国早一些。而我国微课起步较晚,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普及比较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程的时代需求性也越来越重要。
  二、 小学语文微课概述
  (一) 微课的含义及特征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例题习题,疑难问题等进行教学过程以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作为现代教学资源的一种,在这几年内迅速流行开来,其特点有:
  1. 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微課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难点和疑点而展开的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进行展开,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2. 教学时间短,使用方便
  微课一般是5至8分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有限,微课的教学时间符合小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学习的认知特点。
  3. 生动活泼,有针对性
  微课的开展形式多样,知识背景丰富,图文结合,视觉效果突出。学生也可以在微课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家长也可以及时地给出建议,这也是促进家校互通新的重要途径。
  (二) 微课的构成
  微课主要由“6 1”构成。一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简称“微视频”;六是指与所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匹配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反馈等辅助性教与学的内容。
  (三) 微课与传统课程的区别
  1. 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微课的时间设定为5~8分钟,时间段小紧凑,学生的自由度大,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因此微课的形式和内容会比传统课堂更有趣更新颖。
  2. 师生角色的转变。微课则打破了师生在同一个空间传与受的条件,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对知识的选择全来自自身的需求,具有更多的积极性。
  3. 教学评量方式不同。微课的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且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进行课后反馈,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互长。
  三、 小学语文微课课程设计概述
  (一) 小学语文微课程的优势
  1. 学生可以自己调节学习的节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克服了学习的碎片化局限,便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学习。
  4. 突出学科知识能力的重点,缩短单位学习时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5.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
  (二) 小学语文微课程的设计目标
  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微课程的设计,并设计出一系列以人教版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为基础的微课程实例。
  依据本文设计出的微课程实例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学校课堂使用或学生自学,适用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既可以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以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各校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以适应各地学校教学的需要。
  (三) 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原则
  1. 遵循“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是根本目的原则。
  2. 力求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和互动。
  3. 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
  四、 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
  (一) 识字与写字领域微课程设计
  识字与写字领域的评价设计应在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重点考察方面设计训练与反馈评价。应结合各学段对识字教学目标要求设计训练与反馈评价。
  (二) 阅读领域微课程设计
  阅读领域微课程的评价设计应该记载学生的阅读情况与过程,还要让学生展现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进一步了解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多角度引导学生从模仿入手,反复训练,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 写作领域微课程设计
  写作领域微课程评价设计应考察和评价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包括汉字书写情况的进步。教师对学生完成写作微课程的作文,应注意评价其对写作的兴趣的写作的习惯。写作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取材料。
  (四) 口语交际微课程设计
  口语交际微课程要把训练目标和具体要求讲清楚,还要有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示范,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实录和评价等。小学阶段只设计口语交际基础微课程,不设提高微课程。
  五、 小结
  (一) 优点
  1. 微课突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2. 在作品规范上出现了善于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设计新颖,趣味性强的微课类型。
  3. 在微课的设计上都善于创设好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4. 在发展方向上,微课单一型结构向单元型结构的转变。
  (二) 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 没有重视微课的辅助性作用。
  2. 作品的规范程度不够。
  六、 致谢
  这篇文章是本人在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体会,有所感。作为在第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自己也在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前进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微课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就应当有它的规范性以及它自身的亮点。因此自己在网上,图书馆借阅了部分硕士毕业论文,并认真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了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后,自己将他们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抽检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汇总而成此篇文章。再次感谢。
  参考文献:
  [1]张海冰.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16):73.
  作者简介:
  王丽娟,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三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培养综合型的人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养成良好素养的催化剂。其中,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提高这项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推动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  关键词:朗读;写作;口语交际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理念。在教学中,更多地摄取源于学生生活实际且趣味性强的资源,把数学归朴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Tel Aviv is to take up the mission of enhancing the mutual harmony of the hearts of the two peoples and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s,of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相较城关,蕉城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薄弱。如果可以结合我们蕉城丰富的山海资源,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倡导“自主写作”实
摘 要:新课标要求课堂凸显学生的重要性,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常常让学生提不起任何的兴致。要想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具体的表现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切实地取得进步和满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要求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地抓主要矛盾。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  与其他的基础性学科存在明显不同,数学知识是由数字和几何两部分组成,难记
随着课程标准不断革新,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正在加速起步,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而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电容补偿柜的盘面上一般配置有对应于每一组电容器的放电灯。它具有两个作用:指示该组电容投入与否,投入时灯亮,退出时灯灭;电容器在切除时,可作放电器件。
This year marks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special festival,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现代建筑的配电线路中,广泛应用漏电保护装置。正确的安装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可大大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若有不慎,就会在使用中屡屡发生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就漏电保护器几
April 11 to July 14, 2019,"Sharing a Common Future 一 Exhibition of Treasures from National Museums along the Silk Road" was held at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