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探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结果 有33例患者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结论 对出现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获取更对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回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护理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1-01
  急性心肌梗塞指的是患者突然间出现连续性的缺血和缺氧,最终使得患者的心肌出现坏死的情况。如果不能对患者进行立即的抢救治疗,很有可能使患者受到生命危险,因此对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十分重要,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44-81岁,平均年龄59.8岁,患者之间的基本条件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急救方法 使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禁止进行身体的转动和运动,立即进行静脉通道的开放,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的测量。
  1.2.2 急救护理方法
  1.2.2.1 现场急救 护理人员达到患者所在位置后,要求周围的人员不要讲话,保持患者所处的环境的安静,要求患者家属冷静,避免对患者进行搬动,更不能自行将患者送至医院。及时为患者服下速效救心丸,数量在10粒左右,若患者的情况较为严重可以增加药剂量,从而提高对患者心肌的供血量。从而增加患者的存活率。由于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严重缺氧,所以要对患者采取吸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心肌缺氧的现象,从而避免扩大梗死的面积[1]。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测量,对其进行心电监护,询问家属患者时候由其他方面的疾病。
  1.2.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的发病时间较为突然,身体突然间出现不适的情况,会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紧张,这种情绪会导致患者加剧病情。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时候,要进行熟练的操作动作,使患者对医护人员较为信任。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询问和交流,告诉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并对患者的身体感觉进行询问,保持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急性交流,使患者将心绪放平稳,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2]
  1.2.2.3 药物护理 将患者的静脉通道进行及时的开放,在选择静脉通道的时候要选择较为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能够对患者进行及时快速的给药。同时建立两条或者三条。患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现象,对于疼痛一般的患者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即可,但如果患者在服用该药物后没有得到有效的作用可以进行吗啡或者杜冷丁的注射,从而减缓患者的心跳速率[3]
  1.2.2.4 转移护理 在对患者转移前首先家属进行详细情况的说明,告知其可能在途中遇到的问题,要在急救车上准备好途中可能需要的物品,并与医院进行相应的联系,将患者的具体情况通知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搬运的时候,尤其是在上下楼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担架的平稳,避免出现较为剧烈的动作。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要告知其移动的目的,并在搬运的过程中抓住患者的手,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在转移的过程中对患者的静脉药物注射进行一定的一定的护理,观察患者针头周围是否出现红肿、外渗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液速度的调整,时刻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进行观察。同时要求急救车的司机开车时既要保证速度,又要保证车内的平稳,防止急救车出现较大程度的颠簸。
  1.2.2.5 进院护理 当患者平安到达医院后,急救人员要患者送至治疗室,并对患者进行病房护士的介绍。使患者的家属进行入院胡搜书的办理,为患者安排较为安静的病房,使患者能够在病房中得到较好的休息。要求患者进行充分的卧床休养,从而减少患者的心脏负担。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排便和进食。使患者多食用水果和蔬菜,使得肠胃的蠕动速度加快,避免出现便秘的现象。告知患者在出现便秘的情况下不要过度的用力,而要通知护理人员,使其对患者进行开塞露的使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不断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疾病在医护人员的治疗下,一定会快速的康复起开的,从而使心理上的压力得到减缓。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共选取49例患者进行院前的急救护理,有33例患者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护理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袭击梗塞是一种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的疾病,若延误对患者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的危险。因此要在发病的初期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救治,尤其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和心理护理,使患者在发病的地点保持正确的体位,并服用急速救治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吸氧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也为患者延长了救治的时间。同时保证患者在进行转移的时候没有出现较大的颠簸和撞击,再一次为患者增加了生存的几率。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只要抓住了最佳的救治时间,就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院前的急救护理对该病的患者有显著的救治效率。在本文的研究中,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9%,充分说明院前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叶桂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2(08):52.
  [2] 颜黎新.10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2,17(02):15-16.
  [3] 麻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0(06):77.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并发淋巴水肿和非淋巴水肿患者各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组72例患者中,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2%;观察组73例患者中,发生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72例患者采用甲状腺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并发症的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心理上存在的负面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对加快疾病康复的速度有较大帮助。
期刊
1 左旋多巴rn1.1 适应证①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麻痹)、脑炎后或合并有脑动脉硬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一氧化碳或锰中毒后的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非药源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可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病因、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病例,总结病因、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经我院积极治疗156例老年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9.74%(140例)。结论老年性心律失常病因复杂,胺碘酮效果明确,且副作用小。  【关键词】老年人;心律失常;诊治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脏冲动的节律、频率、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及激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5—01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1 护理措施  1.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纵隔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呼吸指导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呼吸指导。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呼吸治疗,具体如下:  1.2.1 护
期刊
(续上期)rn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rn受伤出血时,应立即止血,以免出血过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小的伤口只要简单包
目的 分析腹式呼吸结合臀走训练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