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
【关键词】分享行为 合作 情感体验 学会
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表现了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此阶段的孩子涉世不深,他们的想法还很单纯、美好,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如何留下最美的一笔,让他们受益一生,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应和家长共同探讨、商榷,争取家长的认同和配合,不然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会让幼儿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冲突,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下面,我就谈谈在具体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一、从生活实践情景入手,给幼儿提供物质分享的机会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特点,对于空洞的说教他们往往不感兴趣,生活物质情景是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以此为切入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玩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的事情。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人拿了许多积木抱在怀中,不让别人拿,自己也不能搭,或是看到别人的积木,自己没有的,就硬是要抢一个过来。这都是幼儿不能正确的和同伴进行分享和合作所产生的。所以平时,我们让幼儿带一些玩具来园,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引导幼儿互相交换着玩,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这是一种互利的行为:既能玩到许多不同的玩具,又能结交到许多朋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让幼儿懂得:别人的玩具自己不能私自拿,一定要说“请你给我玩玩”,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玩。因为幼儿的玩具各不相同,所以这一活动,使幼儿更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更进一步地促进和巩固了幼儿分享和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二、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活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心情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除了物质的,还包含一种精神的分享、情绪的分享,如:对快乐事情的分享,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快乐,使欢快加倍;对悲伤的分享,让大家帮你一起排忧解难,使悲伤减半,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分享,这种分享,将有助于形成融洽友好、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如: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些小事,我们会对幼儿说“谢谢”。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让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小孩,请人帮忙都要说“谢谢”,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述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
2.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知道我们要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的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记得一次做游戏时,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佳佳看见了,连忙停住脚步去扶她起来,还掏出自己的手帕帮她插眼泪,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也跑去有的帮她揉摔疼的地方,还有的轻抚她的脸,安慰她一会儿就不疼了,摔跤的孩子看到这么多人都来照顾他,也破涕为笑了。随即老师和幼儿进行了谈话,使幼儿知道,悲伤在大家的分享中变淡了,反之,我们变得更喜欢同伴、喜欢幼儿园了。
3.利用集体活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如: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故事《孔融让梨》、儿歌《分果果》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通过边看边讲边表演,发展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自觉稳定分享行为的发展。
三、家园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
影响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效。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与合作提供多方的信息。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
记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美好的人间。”真的就说明,只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创设一片纯净的天空,给他们营造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愉悦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幼儿园)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分享行为 合作 情感体验 学会
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表现了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此阶段的孩子涉世不深,他们的想法还很单纯、美好,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如何留下最美的一笔,让他们受益一生,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应和家长共同探讨、商榷,争取家长的认同和配合,不然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会让幼儿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冲突,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下面,我就谈谈在具体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一、从生活实践情景入手,给幼儿提供物质分享的机会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特点,对于空洞的说教他们往往不感兴趣,生活物质情景是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以此为切入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玩是幼儿生活中的主要的事情。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人拿了许多积木抱在怀中,不让别人拿,自己也不能搭,或是看到别人的积木,自己没有的,就硬是要抢一个过来。这都是幼儿不能正确的和同伴进行分享和合作所产生的。所以平时,我们让幼儿带一些玩具来园,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引导幼儿互相交换着玩,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这是一种互利的行为:既能玩到许多不同的玩具,又能结交到许多朋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让幼儿懂得:别人的玩具自己不能私自拿,一定要说“请你给我玩玩”,征得别人的同意后才能玩。因为幼儿的玩具各不相同,所以这一活动,使幼儿更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更进一步地促进和巩固了幼儿分享和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二、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活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心情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除了物质的,还包含一种精神的分享、情绪的分享,如:对快乐事情的分享,让别人也感受到你的快乐,使欢快加倍;对悲伤的分享,让大家帮你一起排忧解难,使悲伤减半,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分享,这种分享,将有助于形成融洽友好、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1.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如: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些小事,我们会对幼儿说“谢谢”。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让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小孩,请人帮忙都要说“谢谢”,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述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
2.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知道我们要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的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记得一次做游戏时,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佳佳看见了,连忙停住脚步去扶她起来,还掏出自己的手帕帮她插眼泪,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也跑去有的帮她揉摔疼的地方,还有的轻抚她的脸,安慰她一会儿就不疼了,摔跤的孩子看到这么多人都来照顾他,也破涕为笑了。随即老师和幼儿进行了谈话,使幼儿知道,悲伤在大家的分享中变淡了,反之,我们变得更喜欢同伴、喜欢幼儿园了。
3.利用集体活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如: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故事《孔融让梨》、儿歌《分果果》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通过边看边讲边表演,发展幼儿的移情能力,促进幼儿自觉稳定分享行为的发展。
三、家园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
影响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效。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与合作提供多方的信息。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
记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美好的人间。”真的就说明,只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创设一片纯净的天空,给他们营造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愉悦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昌黎县幼儿园)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