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八柱”:科技创新中的“河南构造”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为了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四大领域目标,河南省紧盯短板、挖掘优势,以八大工程为推手,开展科技创新,赋能河南新时期筑基、补短、赶超,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新時期河南省科技创新面临的机遇


  面对新世情、新国情,把握科技创新机遇,合理规划科技创新蓝图,提升创新能力,是河南省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需求,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河南力量的使命所在。下面从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疫情下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国家级战略叠加机遇等几个方面描述河南科技创新的机遇。
  (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科技创新新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科技创新成为新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标志。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颠覆性和新兴技术的涌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兴起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河南省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合理规划“十四五”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科技创新新方向
  疫情下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形成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底层逻辑。其中,全流程创新链条是关键。对疫情下国家产业链、区域产业链、行业产业链的优势和短板进行全方位评估,可以为我们开展“精准”科技创新提供方向。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战略区域,中部地区迎来了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河南省具备人口优势、经济及产业基础,同时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市场空间广阔,在迎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天然优势。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河南省加强科技创新,可以为支撑更高端、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指引,河南重新调整产业链布局,阿里巴巴中原区域中心、华为鲲鹏产业创新中心和鲲鹏硬件生产基地、海康威视区域总部等已先后布局河南。
  (三)区位交通优势塑造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平台
  河南省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所在,具备天然的交通优势。在此基础上米字形高铁的建设完工和以航空港实验区为基础打造的郑州—卢森堡“双枢纽”,使得河南省交通优势不断巩固。交通优势使得河南省郑州市成为“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成为国家战略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为河南省在“十四五”时期聚集高端创新要素、打造创新高地提供了基础,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战略机遇。
  (四)国家战略叠加增强科技创新推动力
  河南抓住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级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发挥自身优势:中部崛起中河南省应不失时机建设产业创新高地和技术转移承接地,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利用河南省在黄河流域的特殊位置和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丰富的华夏文化,打出一手黄河文化好牌。同时,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区联动战略为河南省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省内创新布局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方向。
  2020年11月,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征集省“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建议的公告》,向全社会征集规划编制建议。河南省委省政府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创新为动力引领新时期河南省的高质量发展;要健全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重视重大科技的攻关和成果应用落地,推动河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

二、新时期河南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世界科技环境发生变化,国内区域间创新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河南省的科技创新在创新动能形成、创新要素获取、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也面临更多新挑战。
  (一)科技创新的基础资源不厚实,制约新动能发展
  “十三五”期间,河南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就,从纵向比较,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部分优势领域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支柱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具体数据见表1。
  经过长期努力和积累,河南省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就。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河南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相对于经济发展体量,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具体见表2所列数据。
  从上述科技创新资源纵向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在逐渐增强,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与高质量发展转型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相对的科技资源劣势将会给河南省“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中聚焦创新要素和发展新动能带来挑战。
  (二)国内区域间竞争升级,加大创新要素获取难度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与中部和东部代表性省份相比,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利用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数据整理发现,2016-2019年间,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十四五”时期是世界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抢占科技创新发展先机是重塑竞争格局、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但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全国各地不断加大抓创新谋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创新引领优势,浙江出台了“科技新政”,湖北出台了“创新20条”,广东出台了“创新12条”等,各地纷纷争相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同时,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发展环境更好的省份更容易吸引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发展环境较差的省份会投入更多资源吸引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河南省面临创新资源争夺加剧、高端要素流动受阻,距离标杆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挑战。   (三)创新环境不佳,阻碍创新生态塑造
  整体来说,河南省的创新生态还不完善、人们创新意识不足,推进科技创新的共识尚未完全形成。从政府主管部门来看,当前主要依赖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推动科技发展,视野不够宽、力度不够大;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转型面临较大风险和压力,许多企业处于“不创新等死、盲目创新找死”的两难困境;从创新资源积聚来看,创新平台、创新人才、资本投入、产业发展都存在较大不足,与经济大省的科技需求不匹配。

三、河南省科技创新的总体部署


  目前,河南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的“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和河南省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因应相关省份的竞争态势,以“四梁”为战略支撑,实施八大创新工程,构建河南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一)聚焦四大领域
  河南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积极对接和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从工业、农业、生态、健康四个维度,结合特色产业,构建作为科技战略支撑的四梁,构筑高效、可持续的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和动力体系。







  1.制造業强省建设,以科技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河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背景下,河南省提出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强省,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以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2.农业强省建设,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任务应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主线,支撑河南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为此,河南开展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科技攻关力度,支持基层科研机构开展特色产业技术研发,加快培育县域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成果供给能力。
  3.生态强省建设,以科技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和要求。河南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抢占先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打造生态保护示范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河南科技创新工作要以支撑生态强省和美丽河南建设为主要任务。
  4.健康中原建设,以科技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强调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在应对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大放异彩,为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中医药领域,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河南应加大人口健康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力度,推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性疾病、常见慢性病、区域性特色疾病等防控技术创新,加强健康信息化与智慧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二)打造八大工程
  为了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四大领域目标,河南省紧盯短板、挖掘优势,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高能级创新平台锻造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人才队伍壮大工程、创新载体提质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增效工程、科技开放合作拓展工程、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为推手,开展科技创新,赋能河南新时期筑基、补短、赶超,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聚焦河南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六大战略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在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慧农业、食品制造、种业创新、生命健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河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瞄准颠覆性技术、紧盯前沿技术、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强化现代工程技术,以攻克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与“卡脖子”技术为重点,部署一批省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传统产业痛点、难点技术。
  2.高能级创新平台锻造工程: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河南布局,完善河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创建“国字号”创新平台,在地下工程装备、光通信、诊断检测、高端轴承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创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平台集群。推动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和农业供给安全实验室尽快挂牌运行。优先支持高端人才、双一流高校和创新型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多元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成立新型研发机构。
  3.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依托郑洛新自创区、省级以上高新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培育基地。   4.创新人才队伍壮大工程: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打造创新人才高地,让河南成为人才发展的一片乐土。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发展,打造体系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平台,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核心,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形成创新策源优势。更好发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载体平台作用,完善“全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实施高端(海外)人才引进专项行动。高度重视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升,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积极培育“中原大工匠”。
  5.创新载体提质工程: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发展,促进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通过自创区、沿黄科技创新带、省实验室、黄河科技创新中心“一区一带一室一中心”引领,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创新驅动发展的重大核心载体,引领带动中原科技城、郑开科创走廊等创新功能区创新发展。以郑洛新自创区为依托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依托“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形成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壮大新的增长点,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强化区域科技创新统筹,支持各省辖市聚焦优势、县域突出特色,以各类园区为支撑,协同联动、错位发展,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6.科技成果转化增效工程: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和绿色技术银行,建设全链条、全方位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开放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筛选先进科技成果,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省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的科技成果为重点,支持省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豫转化和产业化。持续办好开放创新及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网络平台建设和运行质效提升。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中试基地、熟化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辖市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促进技术成果的流通配置和转化应用。加快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深化与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资源优势和专利导航运营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



  7.科技开放合作拓展工程: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拓展“省外创新资源河南应用场”模式,开展创新资源共享,共建一批科技创新园区和成果转化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北京、上海和粤港澳等先进地区以及省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加强与相关国家的项目合作,开展联合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支持有条件的创新主体走出去,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方式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8.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拓展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持。强化科技创新考核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导向,做好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区域创新评价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构建开放融合、良性互动的双创生态系统,形成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郑州轻工业大学。本文系河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大战略研究专题项目(202400410002)的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分析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23例髓母细胞瘤,17例室管膜瘤)患儿头颅横轴位T2WI影像数据,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728个三维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影像组学分析预测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5(95%CI,0.992~0.998),符合率为95.0%(95%CI,94.5%~95.5%)。结论影像组学分析可以在治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新时代企业党建和经营管理,关键在党委班子和经营班子的团结协作,核心在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协同信任,如何发挥两个班子的整体合力和主要负责人的“领头雁”作用,立足企业实际创造性、创新性探索实践,实现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是解锁党建与经营“两张皮”的关键所在。重组整合后的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领导班子和经营领导班子以全新阵容、全新面貌、全新姿态示范引领,聚焦“五同五度”,在坚持党的建设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协同互动、一体推进中提升党建软实力,助推改革创新硬发展。
影像检查是骨骼与软组织肿瘤诊治中重要的一环[1],其.图像解读目前主要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影像组学在其中的应用较少.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就被用来帮助影像科
期刊
目的 运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分析DTI参数与神经认知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初发ALL患儿51例(A
提 要:我国城市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真正让乡村振兴起来,要防止将城市改革的做法简单复制到农村,尤其要防止城市改造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向乡村扩展。乡村振兴是体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贯彻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我国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观念和实践措施上更加完善。  我国城市改革及其现代化的
1990年的冬天,突发的脑溢血和随之而来的偏瘫后遗症,剧烈地改变了黄胜年的生活。他走路只能靠拄着拐杖一点一点地挪动,右手抬不起来也再无法握笔,再加上之前的强制性脊柱炎,腰早就直不起来了,在无人帮忙的情况下,他再也不能独立生活了。
提 要: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完善福利体系和配套制度涉及调整利益分配以及协调社会关系,社会福利政策实施与解决紧迫重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关联。社会福利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一个最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就是“福利的适度性”,寻求一个量化的健康目标。本课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作为观察样本,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论证社会福利公共支出的适度水平。本课题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eclin1在正常肝细胞系LO-2及肝癌细胞系HepG2、QSG7701、Hep3B、SMMC7721、HUH-7、BEL7402中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试验检测Beclin1 mRNA的转录和翻译水平。观察上调Beclin1表达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对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损伤大鼠的超声心功能指标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周龄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大鼠通过异丙肾上腺素构建心脏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则不给予任何处理。对比分析2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舒张末期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ass(c)dI]值、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心率]、左心室参数
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良性的、非肿瘤性、自限性的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伴大量淋巴结症,由Rosai和Dorf-man于1969年首次提出,其病因尚不明确[1].研究表明RDD与免疫功能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