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现及电隔离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经环肺静脉电隔离后发现上腔静脉触发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电隔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51例,电隔离后另行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明确有否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结果 27例有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颤(6%),其中22例为上腔静脉早搏触发房颤,5例为上腔静脉房性心动过速驱动心房快速激动.27例中7例为基础状态下发作房颤,其余为异丙肾上腺素和三磷酸腺苷或者电复律后诱发.均于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上方约1 ~2 cm处行上腔静脉电隔离.随访6~32个月,3例复发.结论 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在阵发性房颤中发生的比例为6%.上腔静脉电隔离后长期复发率较低.
其他文献
软件的质量是由软件的质量要素决定的,保证软件质量主要是保证软件的重要质量要素.然而,相同质量要素对不同类型软件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目前的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中,确定不
会议
提出了基于Padé逼近与对数技术的高斯小波变换的滤波器电路实现方法,其实现电路由冲激响应为高斯一阶导数的滤波器组构成.通过调节基本小波滤波器的偏置电流与电容,可得到其
会议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遗传因素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早发房颤相关基因突变也不断被发现,包括离子通道与非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突变,离子通道包括KCNE1,KC
期刊
@@
DARPA资助的ITUA(不可预测的自适应性下的容侵)系统中,提出了多种容侵手段.其中组成员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信任/怀疑模型.本文对其组成员管理协议作出分析和改进,提高了开除成员
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目前指南均推荐心脏起搏治疗,但仍有不少医疗工作者先尝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后再植入心脏起搏器,该现象在国内尤为多见。常用的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包括
患者男,75岁.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行起搏系统移除术及囊袋清创术.采用直接拔除法拔除电极,心室电极顺利拔除;心房电极与心肌组织粘连明显,难以拔除.穿刺右股静脉,经静脉鞘置
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网络及无线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普适计算研究的重要实践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
会议
目前移动自组网络的安全技术是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问题,而路由的安全技术是自组网络可信通信的难点问题.目前已有的安全路由协议均使用加密和认证技术,但是仅依赖此项技术
会议
发动机作为汽车等其它机械的常用动力源,常常发生故障.本文研究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依靠机体上单个传感器测试的振动信号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实现了神经网络可以同时诊
患儿,男性,3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单心房,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行单心房纠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活瓣术后1年,反复晕厥半年。心电监护示房性心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