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后的孩子该是什么样子?是肆意妄为仗剑走天涯,还是窝在爸妈怀里撒娇卖萌?总有太多太多标签属于90后,而他们真实的样子,则是有太多太多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切面。Eric,就有一个特别的切面。他是一个拥有『老灵魂』的90后,一个只是窝在鞋的世界里的90后。
HENG SHU的每款鞋子的命名都来自于面料——
利休竹:因为在书中看到一些千利休所做的茶碗,想试着把感受到的这种侘静思想融入鞋品设计中,所以有了利休竹。
冬日花园:偶然间得到了工厂寄来的车骨蕾丝样品,围绕着这款面料,做了整个设计挑战,最后成品让人感觉到一种繁复而脆弱,宛如冬季的花草,所以取名“冬日花园”。
2013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Eric怀揣梦想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理所应当地选择了服装公司。但是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始终是巨大的,一个月4500块的工资,没有朋友,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紧张中独自度过的。结束第一份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收入,曾一度变得抑郁,甚至开始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怀疑。
白天上班,晚上做鞋子
人们常说,窘境之中得见曙光。生活给Eric的安排也正是如此。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后,他开始重新振作,凭借着大学时期对皮具的了解,他决定自己尝试着做鞋子。欧洲小批量生产的手工定制鞋子因为精湛的工艺而吸引着一批忠实拥趸,但是上万块一双的定价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太贵。而他想做的,只是一双大众都可以穿得起的定制鞋子。
两年前,他开始着手制鞋的事情。由于当时没有资金,于是他找了一份设计助理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去一条老巷子里学做鞋子,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2点钟。中国人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师傅们不愿意教他,他就在旁边看着老师傅做,然后用心记下,自己再慢慢摸索着做。好多脑中的设计想法讲不清楚,就和师傅说可不可以尝试这样做、那样做,然后示范给他看。
HENG SHU应时而生
一次看秀,朋友们好奇地询问他的鞋子来自于哪个品牌。这个时候Eric开始意识到创立品牌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HENG SHU就应时而生了。刚开始只是在社交网站上销售一些三千元左右的定制鞋款,之后顾客越来越多,Eric索性就辞了职全职做HENG SHU。私人定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客人沟通上面,正规化后,Eric不再对顾客开放很大的自由度,而是主导顾客的消费,影响顾客的消费观,转而导向设计本身。
制鞋是很建筑的过程
从工艺层面上来讲,制鞋的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形状和面料。结构是指鞋楦的设计,一般需要花1~2个月的时间做一副新鞋楦。鞋是需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跟的高度、倾斜的角度、轮廓的弧度以及鞋头的方圆都需要经过几个回合的修改,就跟做雕塑一样,是个很“建筑”的过程。形状的确定同做服装立体剪裁是一个道理,用胶纸贴满鞋面,然后在它表面做设计、分割、开口等等,定形之后,就会开始考虑面料。
面料对Eric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他平时就收集一些布料,想着各种面料搭配的可能性。触摸很重要,手触面料的一刻,便清楚它会成为怎样的作品,脑中就会有它的轮廓、它的样子。
Eric说他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几乎很少出现在媒体上。他既是品牌法人也是匠人,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又以一颗匠人之心跟自己相处,既保持自己的节奏又能有效地发展品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说,任何事情没有付诸行动都会是纸上谈兵,专注去面对当下的事情才是唯一能改变事情走向的。
Interview
《女友·家园》x ERIC
最近一次旅行是什么时候?
3月末,厦门。
您很喜欢刷微博吗?
相比朋友圈这种随便发发的信息,我更喜欢浏览一些微博,那些是经大家处理过、考虑过后呈现的信息,而且有分组,有点少而精的意思吧。
工作的时候会听什么歌?
爵士,古典。
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脚踝线条很美、发质很好的。
喜欢什么样的穿衣风格?
偏素,很普通很舒服的。
推荐一些你喜欢的电影和歌单?
看很多也听很多,之前做过音乐类的编辑,最近比较喜欢的电影是《Like Sunday,Like Rain》,喜欢的音乐是《Tarika Blue》这张,尤其是那首《You'll be with me》。
除了做鞋子还喜欢什么?
养植物,看书,剑道。
不做鞋您会做什么?
可能会创办一本杂志,摄影师也不错,不要被限制就好。
HENG SHU的每款鞋子的命名都来自于面料——
利休竹:因为在书中看到一些千利休所做的茶碗,想试着把感受到的这种侘静思想融入鞋品设计中,所以有了利休竹。
冬日花园:偶然间得到了工厂寄来的车骨蕾丝样品,围绕着这款面料,做了整个设计挑战,最后成品让人感觉到一种繁复而脆弱,宛如冬季的花草,所以取名“冬日花园”。
2013年,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Eric怀揣梦想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理所应当地选择了服装公司。但是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始终是巨大的,一个月4500块的工资,没有朋友,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在紧张中独自度过的。结束第一份工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任何收入,曾一度变得抑郁,甚至开始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怀疑。
白天上班,晚上做鞋子
人们常说,窘境之中得见曙光。生活给Eric的安排也正是如此。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后,他开始重新振作,凭借着大学时期对皮具的了解,他决定自己尝试着做鞋子。欧洲小批量生产的手工定制鞋子因为精湛的工艺而吸引着一批忠实拥趸,但是上万块一双的定价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太贵。而他想做的,只是一双大众都可以穿得起的定制鞋子。
两年前,他开始着手制鞋的事情。由于当时没有资金,于是他找了一份设计助理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去一条老巷子里学做鞋子,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2点钟。中国人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师傅们不愿意教他,他就在旁边看着老师傅做,然后用心记下,自己再慢慢摸索着做。好多脑中的设计想法讲不清楚,就和师傅说可不可以尝试这样做、那样做,然后示范给他看。
HENG SHU应时而生
一次看秀,朋友们好奇地询问他的鞋子来自于哪个品牌。这个时候Eric开始意识到创立品牌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HENG SHU就应时而生了。刚开始只是在社交网站上销售一些三千元左右的定制鞋款,之后顾客越来越多,Eric索性就辞了职全职做HENG SHU。私人定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客人沟通上面,正规化后,Eric不再对顾客开放很大的自由度,而是主导顾客的消费,影响顾客的消费观,转而导向设计本身。
制鞋是很建筑的过程
从工艺层面上来讲,制鞋的过程由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形状和面料。结构是指鞋楦的设计,一般需要花1~2个月的时间做一副新鞋楦。鞋是需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跟的高度、倾斜的角度、轮廓的弧度以及鞋头的方圆都需要经过几个回合的修改,就跟做雕塑一样,是个很“建筑”的过程。形状的确定同做服装立体剪裁是一个道理,用胶纸贴满鞋面,然后在它表面做设计、分割、开口等等,定形之后,就会开始考虑面料。
面料对Eric来说是最重要的环节,他平时就收集一些布料,想着各种面料搭配的可能性。触摸很重要,手触面料的一刻,便清楚它会成为怎样的作品,脑中就会有它的轮廓、它的样子。
Eric说他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几乎很少出现在媒体上。他既是品牌法人也是匠人,在制定计划的同时又以一颗匠人之心跟自己相处,既保持自己的节奏又能有效地发展品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他说,任何事情没有付诸行动都会是纸上谈兵,专注去面对当下的事情才是唯一能改变事情走向的。
Interview
《女友·家园》x ERIC
最近一次旅行是什么时候?
3月末,厦门。
您很喜欢刷微博吗?
相比朋友圈这种随便发发的信息,我更喜欢浏览一些微博,那些是经大家处理过、考虑过后呈现的信息,而且有分组,有点少而精的意思吧。
工作的时候会听什么歌?
爵士,古典。
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脚踝线条很美、发质很好的。
喜欢什么样的穿衣风格?
偏素,很普通很舒服的。
推荐一些你喜欢的电影和歌单?
看很多也听很多,之前做过音乐类的编辑,最近比较喜欢的电影是《Like Sunday,Like Rain》,喜欢的音乐是《Tarika Blue》这张,尤其是那首《You'll be with me》。
除了做鞋子还喜欢什么?
养植物,看书,剑道。
不做鞋您会做什么?
可能会创办一本杂志,摄影师也不错,不要被限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