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鹤壁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理论为基础, 从演变过程、表现特征及演变的内在机理等方面对鹤壁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进行分析,总结自组织及他组织力在其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对鹤壁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鹤壁;城市空间形态
  1 鹤壁城市空间发展过程概述
  鹤壁尽管历史久长,但设市时间仅五十余年,期间城市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发展过程。总的来说,对于鹤壁而言,其城市发展轨迹基本上遵循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因此,按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再结合鹤壁的发展历程,可将鹤壁的城市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城市形成期(1951~1985年),城市发展遵循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
  城市扩展期(1986~2000年),城市发展重新回归区域的“再工业化”发展。
  城市转型期(2001年至今),城矿分离,城市发展开始脱离资源型城市的传统模式。
  (1)城市形成期(1951~1985年)
  设市之前,鹤壁一直都是煤矿开采的矿区,宋代的煤炭生产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依托煤矿的开采,在鹤壁集、大胡、中山、鹿楼等地方逐步形成一些村落。
  1950年,经过勘探,鹤壁矿区含煤面积达600平方公里,国家把鹤壁煤田作为建设重点。1957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鹤壁市建立,市人民政府暂驻鹤壁集,辖区为原鹤壁矿区区域。自1958至1966年间,鹤壁市城市建设有序顺利地进行,城市空间不断沿中山向外拓展。
  城市建立初期,常常在每个煤矿附近形成一个城市聚落。由于鹤壁煤田呈西北—东南走向,煤矿分布一般沿着煤田走向每隔1~3公里1个。因此,鹤壁市逐步形成沿着煤田走向30余公里长,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城市中心区随着矿区建设,一路向南发展。
  (2)城市扩展期(1986~1997年)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同意将安阳市的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市域面积的扩大,一方面解决了鹤壁城市空间局促、可建设用地小的难题,另一方面为未来城市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由此开始,鹤壁开始迈进城市扩展时期。
  (3)城市转型期(2001年至今)
  2001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鹤壁市郊区更名为淇滨区,同时鹤壁市人民政府驻地正式迁至淇滨区,标志着新城区的建立。淇滨区作为鹤壁市的新政治中心已经形成。的扩大逐步形成,城在矿中,城市是矿区开发的产物。市区形成后主要沿煤炭开发方向线状延伸,形成了鹤壁集、大胡、中山、鹿樓、九矿广场等主要居民集聚点。市政府驻地也随煤炭开发不断迁移,从鹤壁集移至中山,又到红旗街,但期间市区与矿区相伴随行的格局始终未变。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主要以稳定、连续、柔和的渐变为主,直至第二次造城运动,市区一跃而跳出矿区的跳跃式扩展模式,形成“矿” 与 “城”相分离的布局,实现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突变。
  在此之后, 城市空间进一步沿四周蔓延。该时期,作为他自组织力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内部的自组织力同时作用于城市形态的发展,圈层式蔓延的扩展方式使城市形态表现为持续、缓和的渐变发展。这也符合自组织渐变的规律,在城市外部交通或地理环境条件较为均匀时,城市空间发展往往采取圈层式蔓延的形式。
  2.2空间形态演变表现特征——混沌与秩序
  鹤壁城市形态的演化过程表现出混沌与秩序并存的特征。鹤壁城市形态的最初形成是一个从混沌到有序演化的过程。在其演化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城市形态的成型均表现出一定的秩序,使得城市形态维持相对的稳定,并促进其渐进式发展,如1990年代之前的鹤壁,城市发展秉承城伴矿生、城随矿走、城矿一体的发展模式,长期保持着团块状形态。1990年代之后城市形态由团块状突变为双组团式后,也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秩序的相对稳定。城市空间各要素之间建立了相对的平衡关系,表现出稳定的秩序和统一。
  然而,城市形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秩序伴随着混沌而存在,鹤壁城市形态的演化过程也是如此。秩序的背后,潜含着混沌诱因,催使既有城市空间的解体,以形成新的空间形态,实现城市空间的突变。如1990年代前的团块状向1990年代后的“双组团”式演化,城市形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有序关系被打破,各要素分解、游离、再组合,在建立新的平衡秩序关系前,呈现出混沌的主象,但同时又孕育着向另一种有序关系演化的趋向,因此又表现出一定的秩序辅象。
  2.3自组织演变机理——竞争与协同
  城市空间形态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在物质和能量非线性流动的作用下,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出现差异性涨落,随之引发对于空间区位优势的竞争,以及在竞争基础上的协同反应,从而推动系统以渐变、突变的方式有序的发展演化,体现自组织特性。由此可见,竞争和协同是城市形态演化的内在机理。
  90年代以前鹤壁城市空间的阶段性南扩就是由于空间的竞争而产生的。区位的差异和资源的有限分布导致空间的竞争。随着鹤壁城市空间不断向南扩展,当城市空间系统受到的外来干预较小时, 它可以通过其自组织特性中自适应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新的有序平衡。 因此在1990年代以前, 鹤壁城市形态都以连续、平缓的渐变为主。经过第二次造城运动,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南移,在空间竞争中,南部淇滨区凭借其良好的建设条件脱离跳跃老城区, 形成“双组团”式空
其他文献
【摘 要】作者从建筑物初期的设计规划、维护结构的设计以及通过新能源的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建筑的节能设计。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新能源  1.建筑规划阶段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规划阶段,要慎重考虑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体型、间距、朝向、季风风向和绿化配置等因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改善热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分析形成气候的决定因素(
期刊
【摘 要】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的突出,建筑节能这一领域逐渐的引起更多的关注。建筑的节能发展过程中要在注重节能的同时,更加的关注绿色建材以及环保的效益。特别是在能源紧张、人口基数大的中国,加大环保、节能建筑的开发与普及更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任务。文章从优化建筑规划设计入手,然后论述了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以确保尽可能提供舒适、健康、绿色的学习、生活及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技术;可持续
期刊
【摘 要】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热环境与建筑节能相结合,做到人类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利用已有资源,达到节约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理念;绿色  1 概述  目前,新的建筑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充分利用客观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集成适宜的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基本具备了
期刊
【摘 要】市政建设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福于城市人民的工程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政建设中的环保问题日益凸显,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建设中环保的重要作用,市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并阐述了防范各类市政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发挥环保作用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市政建设;环保;作用  市政建设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主要以道路
期刊
【摘 要】现今,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了城市住宅节能计划。制定的标准在65%的节能材料,怎么样能都将城市住宅的节能指标如期有效的完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此问题,首先简要介绍城市住宅建设中所存在的严重浪费问题,然后从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技术优化,一方面从城市住宅的外部着手通过地理位置的优化、绿化技术的优化以及隔热技术等方面,然后内部将空调系统和电力系统这些层面进行节能优化探讨,希
期刊
【摘 要】混凝土裂缝是施工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如何加强管理从而防止混凝土裂缝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重要问题。本文以西北地区某小区砖混结构住宅建筑为例,具体分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施工建议。  【关键词】施工;管理;混凝土;裂缝;危害  案例:西北地区某小区内共有15栋六层住宅建筑,砖混结构,基础形式为墙下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断面图如下图1。为减弱地下水和腐蚀性土壤对基础的腐蚀性,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对外墙保温中存在的优缺点、薄抹灰外墙保温技术质量缺陷的防治及管理及施工人员的培训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外墙;保温技术;防治  当今建筑节能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而我国推广节能墙体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过去担心的面层开裂的保温层剥离附落等问题已逐步解决 ,推广量逐年递增。目前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按构造可分为:1、自保温系统;2、外墙内保温系统;3、外墙外保温系统。  建
期刊
【摘 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尤其节能建筑已经在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实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墙保温的主要技术,并对各个技术展开分析,同时根据我国节能保温材料的要求,重点的探讨了外墙保温在选取节能材料的重要性,举出外墙保温常用的节能材料,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保温技术;节能材料  随着近几年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的维护结构中保温技术也
期刊
【摘 要】当今世界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危机,世界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都在逐步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污染排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我国,建筑节能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概念,也是当代建筑技术的一个新生长点,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还很不规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技术落后,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缺乏节能意识等。本文从建筑节能设计的实际出发,根据建筑物65%节能的要求,提出对建筑节能措
期刊
【摘 要】地区的气候等差异性,使得夏热冬冷地区在节能体系上必须区别于北方采暖地区的节能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地区建筑节能模式的不同,然后针对当前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存在的误区和一些问题,提出了开展适用本地区建筑节能的能耗模式设计方法与应用体系等研究的思考,这将为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体系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使其走出技术误区。  【关键词】建筑节能;夏热冬冷地区;能耗模式;节能体系  建筑节能目前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