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画像砖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so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学科不仅仅是强调技法训练,事实上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其学科的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努力拓展文化内涵,创造文化氛围,夯实文化基础,在文化情境中推进美术教育、提升美术教育。”把相关的美术文化引进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一、课内感知
  教学《中外建筑装饰史》课程,学生被汉代古朴凝重的装饰艺术所吸引,产生了深入学习汉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想法。笔者有一次逛街,无意中在路面上看到了一组砖刻之类的画,职业的敏感促使我拍摄了下来,心中有一股冲动:学生也可以制作这些画。高一上学期,学生进行欣赏课题研究性学习,有一组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瓷板画》,配有文字、PPT、视频材料,讲述的学生很煽情,听讲的学生很专注,我也深受启发,宣布下学期开设新课程——《寻古探幽——石之韵》,进行仿古画像砖的学习。
  1、课堂热身
  采用竞争抢答问题,引发学生探究课程的兴趣,如下表所示:
  2、课堂交流
  播放《历史的沉淀:汉画像砖》PPT,师生共读画像砖,猜故事文化,悟人性哲理,教师出示图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沿着内容(故事)--艺术表现--内蕴进行思考学习。下面以一则经典古典文化故事为例来进行分析。
  分析完毕,继续派发画像砖拓本图片,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由交流,感受汉代画像砖夸张的造型,飞扬流动的气韵,以及蕴藏其中的运动感、力量感和气势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展铺垫基础。
  二、课外探究
  鉴于画像砖故事历史悠久,学生可能只是作肤浅认识,在缺乏相关经验和了解的情况下很难对作品作出鉴赏并进行情感沟通,因此,教师应寻找与他们年代或生活相近的文化资源,促成其对内容的关注与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并用于画稿的创作。教师适时地切换到另一个话题,出示相关图片,看着这些熟悉场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同时,教师解说:在广东珠江流域这一带,到处可以见到磚雕作品,在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手法有高低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广州砖雕沿袭了传统中国砖雕的艺术手法,结合本地的人文历史,开创了富有珠江三角洲水乡建筑特色的墙体装饰艺术。
  探究作业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自发参观学校周边的古建筑,观摩民间艺术,以下载、实地考察、拍照、写生等形式,亲近当地的装饰文化,把收集到的材料向全班展示、交流,然后尝试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创作。
  三、知识解构
  画像砖在汉代发展鼎盛,到了北宋形成砖雕,至明代,砖雕由墓室砖雕发展为建筑装饰砖雕,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和居民宅第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
  为了避免将美术课被讲授为历史、语文课,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组织素材,教师以对比手法列举几幅图片,着重从画像砖的艺术表现形式(构图、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构与分析。如:幅面确定(一砖一画、一砖多画,或多砖一画);图面完整(每个画面有明确的主题内容与相应的情节关联);又因为砖材打磨不容易,画像砖作品造型单纯洗练,并运用夸张或 “变形”手法,不以对物像刻画的细微为取向,而是在神似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的准确。一部分画像砖上的图像呈剪影式,以大的块面和简练的线条,使物象的运动感得到加强,简洁或重复的图像以及部分充满图像内容的构图处理,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
  汉代画像砖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缤纷多彩的生活画卷,题材内容及表现技法奠定了中国美术以线为主、形神兼备的民族特色,它是无声的画,有形的诗,是雕镂的梦想,是千年一瞬的凝固。学生利用石膏版材进行仿画像砖制作学习,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面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等,并将现代文化艺术元素融合其中,创作了一批具有文化味的“画像砖习作”。通过交流、探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培养了审美、创美等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吕品晶.中国建筑装饰史[M].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
  [3] 李国新.汉画像砖造型艺术[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余杭.汉代画像砖制作工艺[M].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月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了解读,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指出,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一、素质教育量化了、可操作了,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文件的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设计问题要把握好课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的设计不在多,尽量要做到少而精,最好是从大处着眼,更要有统领全文的广度,向40分钟要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的时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在平时的常规课和公开课课堂中对于提问的观察,发现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并没有落实真正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作用微乎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错题,这些错题其实就是学习漏洞,是学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减少错题,同时让错题归纳更有效果,对知识进行高度的总结概括并编制高质量的母题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通过错题归纳和知识总结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更是时代要求。  一份好的母题应该具备基础性、代表性、拓展性三个基本特征.基础性是指母题来源于课本或者平时所做的基础性练习题,难度适中,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学生来说,都是
【摘要】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的教学,应该要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体现语文作为语言的一种魅力。  【关键词】朗读;语文课堂;审美情趣  朗读,就是要大声地、清晰地、用标准的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
【摘要】数学是基础三大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要想学好数学,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在该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用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从而掌握对数学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不断积累经验,进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课堂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
【摘要】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好奇心强烈,他们的想法也是朴实、天真的。不管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他们都会很快地从周边环境吸收进去。所以,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与学生的纯净心灵交流。  【关键词】德育;心灵;情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的,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变化,现代学生的个性发展复杂,对现代的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当今教师,
【摘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交流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然而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把握关键时期,好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当今的孩子由于交往经验不够丰富,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合群、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社会性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教会幼儿一些友好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家园互动,共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关键词】交往能力、
【摘要】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对小学生体育锻炼有促进作用,反之,对体育锻炼有负面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有害。本文关注小学生的生活方式,通过调查对小学生体育态度、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频度、强度和体育锻炼的项目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基本特征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不同,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也随之改变,从以前简单的生活方式,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方
【摘要】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是不会投入到学习中的,如果能找到一个办法激励学生学习,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动力,情况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有效、有价值的情境学习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更好、更广泛的理解和应用。本文着重探讨创设故事情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中学地理;故事情境;地理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与方式  地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如果备好课,还要想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更是如此,既要“教”,而且要“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