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我们人类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普氏野马说起
  
  据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和邓小平的谈话中提到:美国卫星观察到在新疆大漠地区有一群野马(可能是里根暗示美国的侦察能力强大)。随后对该地区进行普查,结果并没有发现野马,却发现了一群野驴。正是由于这一事件,引发了野马重返故乡的活动。
  野马也许才是最后的“天马”。它一小时可奔跑60公里,还有着连续奔跑4小时的耐力。北疆准格尔盆地沿乌伦古河向东延伸到北塔山附近以及外蒙古西部大戈壁的草原都是准噶尔野马的故乡。1876年沙俄探险家普尔热瓦斯基首次在新疆奇台古城至巴里坤的戈壁上发现了俗称“蒙古野马”的准噶尔野马群,并开始大肆捕杀制成标本,后被定名为“普氏野马”。欧洲人随后也纷至沓来,1887年先后在准格尔盆地盗猎野马幼驹100多匹运回欧洲,存活28匹。
  今天世界仅存人工圈养的野马1000多匹。一匹野马的售价高达25万美元,是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濒危保护动物。1985年经国际野马保护组织的建议和协调,我国用阿尔金山的野驴从美国换回18匹被劫走的“普氏野马”的后代,开始在距乌鲁木齐百公里外的吉木萨尔县新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还乡放养野马。经繁育和野化后,2001年8月首次有28匹野马被放归到准格尔盆地的将军戈壁中,在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里,野马重新回归了大自然,但未获成功。不过野马中心却发展成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马基地,目前野马已达到120匹左右,经费十分紧张。
  野马放归自然是全世界的共同的难题。在长期人工驯养下,野马作为野生动物的野性已消失殆尽,和人相处几乎与家马无异,把一群如同人类婴儿的野马放置到严酷的自然中去,无疑是严峻的挑战:野马在人类友善的环境中,受不到伤害,在野外面对以狼群为主的敌害,能够像他们的祖先一样有着敏锐的警觉和迅疾奔跑的体力吗?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必须对水源、草场等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很少活动的野马能够记住方圆万里草场中有几个水源吗?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野马活动较少,体质很差,对于各种疾病,都是依靠各种药物和防疫针来对付,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中面对雪灾、挨饿、各种疾病和寄生虫,野马有这样的体力和抵抗力吗?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判断,蒙古国放归的野马已接近完全意义上的野生状态。
  
  什么马是好马
  
  一到马场总会有人问,最好的马是什么品种7其实与吃药差不多,对症的就是好药。同理,看你干什么用7曾经去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人会注意到,普氏野马与蒙古马很像,没错,蒙古马就是普氏野马的后代。800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能够征战欧亚大陆就是依赖蒙古马适应性高,耐力好,生命力强的特点。
  过去拉车运输的马,要求身高体壮,稳顺,所以冷血森林马合适。在云南贵州山地自然是山地矮马走的稳。在长期的进化中,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和改变了马种。阿拉伯沙漠绿洲造就了耐干燥,富于耐力的阿拉伯马,蒙古草原冬天气温最低达零下40度,所以只有蒙古马才能自由驰骋。
  马圈的人一开口就是热血马,温血马,那么马是怎么划分的呢?其实与人的神经类型划分类似,热血统指的是神经敏感,身轻体灵,奔跑快速的马种,以阿拉伯马为代表。由于英国纯血马是阿拉伯公马和英国为主的母马杂交的后代,也具有相同的气质,同属热血统。其实英纯血马并不纯,只是叫这个名字而已。有意思的是拥有300年历史的英纯血马都是三个阿拉伯公马的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这种马一出现,就在所有的比赛中(400米-10000米)跑的最快。为了夺冠,在后代选育中,最快的公马和最快的母马杂交,慢慢地那些慢的祖先就被淘汰了。现在每年估计有十万匹英纯血马出生,其中任何一匹马都能查出是三大祖先的哪一支。这是一个成功的培育良马的案例。我国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没有严谨的登记就不能避免近亲繁殖和达到基因个体的最佳组合。
  冷血马指的是那些身体粗大,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的森林马(因欧洲气候湿润,森林,水草丰富,长期进化中马就形成了以上特征,被称为冷血马)。
  按以上的方法温血马就应该是体形趋中,神经反应相对平衡的马。综上所述,热血马是在速度赛上的马;温血马是奥运会比赛跳障碍和走舞步的马;冷血马就是上世纪70年代那种粮库拉车的马。
  
  人类的文明从马背上开始
  
  一位哲人说:“马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最早的马发源于美洲,可能是在大约一万年前左右,出现了一次大自然的特殊变化,美洲的马绝迹了。直到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西班牙人将27匹马带到了美洲,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美洲的马又发展起来了。
  究竟是谁第一个跨上马背,已经无从考察。但现在看来,当时无意间的一小步,却成了人类走向文明的一大步。骑上马地球变小了,以前十天到达的地方现在一天可到达。
  人最早利用马不是骑驭,而是在战争中用来挽车的。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战车起,到公元13世纪印度人最后使用战车止,战车共使用了3000多年。中国是战车的王国,相传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发明了战车并有了马政的雏形,周代时就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戎马(军马),齐马(仪仗马),道马(驿用),田马(狩猎),驽马(杂役)。春秋时秦穆王的监军少宰孙阳因发表了《相马经》一书而被誉为伯乐。到了汉唐时从西域引进良马就达7000多匹。在唐代陵墓陕西乾陵章怀太子墓中的墙壁上有一幅唐人打马球图,这是马球发源中国说的证据,它的复制品已挂在国际奥委会的大厅里。宋代曾实行保马法但效果不大。元代蒙古马大展宏图,一直到明清马的管理均十分严格,几乎禁止汉人养马。可以想见,如果几十人骑上马再拿起刀立刻就变成了骑兵团,因此不禁不行。到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马的数量随之减少。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匹数量速增并大量从前苏联引进种马进行改良,到了文革后的1977年,我国马匹数量已达标1144.7万匹,为世界第一。
  
  马是世界上胆量最小的动物
  
  人为什么能骑上马背,应该首先是人类的需要,渴望马的力量和速度。但我们知道马的体重比人大五到六倍,如果它不愿让我们骑,我们是无法骑在它身上的。马为什么愿意让我们骑到它身上呢?这要从马的进化说起。
  在动物的进化中,食肉动物一直以食草动物为食,动物猎食的法则是最大限度的猎取食物而承担最小的风险,它们选择鹿,但鹿在绝境中会掉转身躯向他们顶去,于是它们选择了马。因为马天生只会奔跑,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于是马在长期被追逐的过程中为了生存,演化出了站着睡觉的腿部结构,以便随时逃命。人的猎食法则同样如此。在美洲的一个悬崖下,有一个马骨头的遗址, 说明了当时人们组织起来从四面八方将马赶到一起,惊恐中的马群像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以致成群的马前仆后继掉下悬崖。
  有人说马是世界上最胆小的动物,没错,而且由于马的眼睛在头部两侧,这使得它的视力焦点只能看见正前方30度的立体画面(一般食肉动物为90度),由于马在心理和视觉上对人的依赖,人马组合的基础就产生了。人充分利用马的速度和力量,达到人的目的;马也依赖人的智慧和视力得到了安全的保证,人马结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对人而言,坐在马车上,骑在马背上,世界变小了;对马而言,它们成为人的伴侣,得到了安全和水草。
  正像《马语者》小说中所讲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们不杀马取肉反把她们当做家人一样友善的对待,但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早已留下了深深恐惧,很少人知道这一点。
  
  自古以来人马情深
  
  人与马的情感由来已久,在战争年代,即使最伟大的将军,他的生命就系在马背上。在游牧生活的过程中,马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上不管喝多少酒,只要能爬到自己的马背上,就等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马头琴的产生,有很多传说,其中之一说的是一个小伙子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了一只小马犊,于是抱回家,不知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小白马长成一匹英俊的白马。在一次赛马会上,这匹英俊的马奋勇争先得了第一,王爷想把马占为已有,小伙子死也不干,王爷把马抢走,拴在自己的院子中,小白马不吃不喝,不服管教,终于脱离绳索,拼命向家中跑去,王爷下令众箭齐发射杀小白马,小白马带伤跑回家中,死在了小伙子的怀里。小伙子极度悲伤,痛不欲生。三天之后小伙子做了个梦,想出了个好主意,他先雕出小白马的头,用马骨做琴杆,用马尾做琴弦,马头琴由此诞生了。它那低沉的旋律似乎还在诉说着宽广的草原和那匹深情的小白马。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的国家,无论是中国的皇帝或外国的君主,他们无不以骑马统兵打仗并将其骑马雕像矗立在都市的广场,而彰显其功勋。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从公元618—622的五年中将陪伴他戎马夺天下的六匹骏马雕塑成六块石雕,每块25吨,被称为《昭陵六骏》,安置在陕西昭陵唐太宗陵区。
  在中国的汉代,中原一直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他们骑马进攻,势不可挡。所以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提出胡服骑射,期待国人能学习穿胡人的服装,练骑马射箭的本领,以定国安邦。
  但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汉武帝,他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西域优良马的信息,并三次远征两次出兵,到大宛国引进汗血宝马(古时的大宛国所处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图克曼斯坦,汗血宝马学名为阿哈马),第一次汉武帝派信使拿金马和财宝去拜访大宛国王,欲用金马换良马,结果国王拒绝,归途中金马被抢,使者被杀。汉武帝震怒了,于是他派兵二次远征,不料被对手击败。公元前101年第三次远征开始了,大将李广带兵六万将大宛国团团围住,城内惊恐万分,国王视死如归,不多久,内部宫廷政变,国王被杀,双方议和,条件是汉朝部队不许进城,大宛国分别将数十匹种马和三千匹良马赶出城,于是也就有了汉武帝时期的引进良马。遥遥四千里路程,最终有一千匹到达长安。所以一直有北方马高大的说法。
  良马的引进,改变了双方军事上的实力差距,最终汉朝部队大胜,汗血宝马功不可没。
  
  马匹的功能转变
  
  马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有目共睹,也留下了许多抹不掉的痕迹,蒸汽机的出现已预示了马匹功能的转变。拖拉机代替了马的农耕作用,火车成为了交通的主力,取代了马车。可你稍一留意就会发现历史的遗迹。发动机的“马力”一词成为了汽车力量的一个标准单位:而铁轨的宽度也是按照当时马车两个马屁股的宽度而设计的:生活中的公路我们也称为马路……
  当农用马,军事用马,交通用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马在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中的作用开始凸现。像过去一样,这些被人类征服的最高贵的骏马,现在依然甘为人下,为人类的健康和快乐而工作。在欧美发达国家,几十年前随着机械化的出现,马匹数量锐减,但没多久马匹数量便呈上升之势。中国比发达国家进程晚了几十年,1971年中国马匹数量为1100万,现在已锐减为500万左右。马术休闲娱乐和体育竞赛近年来发展迅速,北京马术俱乐部十年来已从几家发展为六十多家。现在每年到坝上草原游玩骑马的人数已超过5。万人,中国已经完成马匹功能转型的重要时期。
  中国马业协会已开始关注牧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马业发展,保留传统马背文化,保护地方马品种,改良和培养适合中国休闲娱乐所用的马匹。中国马术协会提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中,力争进入前八名,同时大力推进马术休闲娱乐活动,如美国西部牛仔绕桶赛等简单易行、喜闻乐见有助于全民健身的项目。中央电视台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也将从2007年开始,把全国马术绕桶赛作为马上全民健身活动进行重点推广。
  
  让我们因马而快乐
  
  马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动物,也是奥运会比赛中人与动物唯一配合的项目。它那宁静的内心,潇洒的外表,勇于拼搏的精神在给我们无限美感的同时,也不断激励我们向前。马术运动不同于其他的运动,它是两个生命的结合,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增进情感和灵魂的交流。马术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十分昂贵,但由于在中国马匹价格较低,人工费便宜,一个中产阶级完全可以承受这样的费用。
  马术运动是一种奇妙的运动,或许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你走进了这项运动,如果你和马有缘的话,它将成为你生活中的伙伴,它那种不低头,不反顾,永远昂首扬尾的生存态度会深深影响着你,它不仅会使你的身体健康,相信还会成为你生活中快乐的源泉。
  
  责编 张冬梅
其他文献
依法行政和司法定位是当前中国法治政府建设中亟须厘清的两个核心问题。就河南中牟县的实例来看,反映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依法行政还是违法行政;另一个问题是,司法是作
本文研究了七种吡啶同系物以及吡咯和苯胺与CuCl_2的配位络合物的粉末样品及其溶液,在77K下的波谱,利用测得的波谱参数,计算了这些络合物的电子能级,发现在吡啶/氯仿溶液中,
前几年,我参与了广东水文二队处理一起重大井内事故的工作.当时运用微型孔底喷反钻具打捞障碍物,并作为扫、劈、掏等措施的配套工具,使用效果很好.现将此项经验简介于后,供
在格伦维尔造山运动以后,加丹加造山运动之前(在1000—650百万年之间)形成的各种岩系都划归末原生代(Epiprotozoic)。在这个时期沉积杂岩内出现的冰川沉积物是该代沉积物的
在马术百年奥运史上,还从未有过中国人的身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设28个项目。中国代表团能否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唯一的悬念就是马术。一个叫黄祖平的中国人五年前萌生了一个愿望:“我要做第一个在奥运会上骑马的中国人!  2008,中国作为奥运东道主,将第一次获得6个马术参赛名额(场地障碍赛4张、蛊装舞步赛1张、三项赛1张),但是选手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国际积分才有参赛资格。黄祖平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将有
甾族化合物的五元 D 环,如式(Ⅰ)所示,变成六元D 环者,便称其为 D 环加碳甾族化合物,如式(Ⅱ)。在许多甾族化合物的侧链上,常常含有17-羟基20酮的构造(R=COCH_3,R_1=OH),具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山东烟台市京剧团的一名琴师,多年来一直使用宋家维先生制作的京胡,感到十分称心。自看到贵刊去年11期介绍宋家维和他制琴事迹的文章后,对宋家维和他的琴
1953年Simpson等最早提出了某些非共轭双烯聚合时有环化现象。Marvel等曾对2,6-取代庚二烯-1,6的聚合进行研究,指出庚二烯-1,6在游离基引发下不易聚合,而2,6-取代庚二烯-1,6
我国二迭系,经多年研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由于对煤、硫铁等矿产资源的探索,促使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本文试就近
1.介绍2-硝基联苯作为分离甲基氯硅烷和四氯化硅的固定液。它比硝基苯的毒害小,在柱温55℃能将四种组分完全分离。2.介绍了一种防止氯硅烷水解的毛细管压碎法的试样导入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