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探索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以保护乡村文化与发展乡村经济双管齐下的理念加快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保护相辅相成。一方面探索和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另一方面要重视乡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着力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独特性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激发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坚持以不破坏乡村自然生态为根本前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文化;美丽乡村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关键就是要补齐农村这块短板,需要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一致, 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能够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科技水平方面为新型城镇化的开展和推进奠定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方向,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1. 城镇化发展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与地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应转变过去对土地的依赖,重构乡村主体,通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创建多层次文化人才队伍,构建新型农村社群。各级政府应创新用人机制,在机构编制、职称职级、福利待遇等政策方面进行倾斜吸引更多的公益组织、社群组织创建乡创人才基地和更多的志愿者、青年驻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原则,把“人”作为建设过程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2. 乡村文化可持续性: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发掘乡村文化的魅力是关键。长期以来,人们把乡村文化视为落后,而把城市文明看作先进,甚至认为城市文明最终会取代乡村文化。但历史事实证明,城市和乡村文化属于两种不同的形态,没有谁替代谁的问题,而是可以和谐共生,共同发展,通过互补重建新时代乡村文化,为农民寻找新的精神家园,重拾文化自信。通过“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以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是乡村建设的总要求。乡村建设一方面要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统籌规划促进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
   二、乡村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村约等都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是保障,是凝聚乡村振兴的正能量。只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楼房高了,道路宽了,生活好了,就是乡村复兴,而是要有与乡村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文明体系的延续,这样才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 美丽乡村建设与地域文化是一脉传承的
   乡村建设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要注重对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转变,以现居住村民的现实需求出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而不是为了迎合或者为了面子去建设美丽乡村,真正的美丽乡村是把农村的特色保留下来,把农村的文化传承下来。因此,美丽乡村建设要避免一刀切,盲目跟风按照城市模式改造农村,建高楼,广修路,形式上是城乡一体了,结果农民生活生产不便,生活成本太高,农村就不是农村了,成了真正的不城不乡、不伦不类。美丽乡村应该是农民虽然住着楼房,但可以与传统的民居风格相结合,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不砍树、少填湖、不毁山、不搞整齐划一,因地制宜,使农民住的舒心的同时保持它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当地各级政府应遵循“生产高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机制,因地适宜创新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人才建设,使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坚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村规村约等要充分考虑文化的传承,坚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内生驱动力。
   2. 乡村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乡村文化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软实力”,所以对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就极为重要。我们要坚持尊重、保护自然、建设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各级政府应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不断深入研究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优秀乡土文化推动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化产业得以更好地发展, 并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丰富乡土文化活动。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突出乡土特色和生态文明为目的,通过乡村资源的全域化整合来加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新业态,促进人文、科技以及农业生产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乡村文化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与乡村的的其他产业融合,形成一、二、三产业的有机高效的互生模式。在那些有历史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丰富,且有着优秀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村落大力开展文化展示和传承活动,发挥其凝聚民心、淳化民风,推动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形成。此外,美丽乡村建设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经济、人力以及土地和现存环境等,通过统筹规划提升乡村产业结构,“力求达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探索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1. 大局统筹观下进行建设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各级政府要有科学严谨的规划,否则只能造成物力和人力的浪费。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畸形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农村始终是配角,被迫跟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脚步发展。城乡本应两条腿走路变成了城市的单腿跳,城乡发展严重失衡,许多优秀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甚至出现了文化真空和断层。乡村文化的日渐衰落使得优秀乡村文化秉承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秩序都遭到了破坏和质疑。除了一些历史悠久的村落和文化名村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着精神贫瘠、文化萧条的困境。过去简单生硬地复制和千篇一律的规划模式使得原有村庄面目全非,成了空有现代外壳但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建筑,而且这种整齐划一的规划方式也是对乡村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的一种破坏。
   当地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应遵循“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兼顾乡村城镇化建设规划与乡村生态文明发展和地域文化与风俗文化传承之间关系的协调性。要依托参考村庄的原始地貌和自然资源优势,将村庄现有的当地特色融入规划设计之中,使其能充分利用山川、河流、植被等,并能围绕历史建筑、古村落和特色民居等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打造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乡村、历史古村和田园乡,要让资源竞争转向文化竞争,以此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为村民带来经济收益。
   2. 实施现代乡村合作共建机制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四个优先”中特别指出“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由此可见,今后农村经济发展将迎来国家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的投入,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大踏步追赶上城镇,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然而美丽乡村建设是个长期过程,仅靠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显然不够, 只有完善健全的农业产业经济机制才能提供长久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首先要“促进小农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对现有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优化升级,把直接的土地经营通过流转、托管等形式向规模经营主题适度集中,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同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即“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比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体系,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与一身,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积压仓储和物流流通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大的龙头企业有相对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这样既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解决了家庭农场遇到的技术、市场和服务等问题,合作社也有了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这几種主体形成了稳定的交易关系,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 利用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能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乡村建设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只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乡村文化自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价值重视不够,对乡村文化“建设性”破坏随处可见。此外,由于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对传统村落的“开发性”破坏屡见不鲜,使乡土文化的独特性不断消亡。因此,为避免乡村文化成为人们内心深处“遗失的美好”是美丽乡村建设须着重解决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优秀乡村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整合和积极推动作用。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注重与其他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在有特殊人文景观及文化悠久的乡村,充分发挥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展示和传承潜力,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其次,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经济、人力等资源,创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乡村产业结构,通过文化独特的社会整合功能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完善和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整合村民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乡村经济建设的内生动力。最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积极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建有效推进科技成果入乡政策机制,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经济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品冬.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美丽乡村的建设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8(11):39-40.
   [2]林芳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思考[J].新东方,2017(02):71-73.
   [3]卞素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05):11-12.
   [4]孙磊,段怡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4):123-126.
   [5]何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析[J].决策探索(下),2019(07):15-16.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技与文化教研室)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为探究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两者之间的中介机制,应用结构方程元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和0.379,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则为0.461,同时,组织学习是创业导向和组织绩效之间的部分中间变量。结论表明,企业不仅需要保持较高的创新、超前行动和承担风险的倾向,还需强化学习承诺、共享愿景和保持开放式的心智,注重探索性、挖掘式学习,只有这样创业导
期刊
自2000年起,我国便成为世界上苹果栽培面积及产量最大的国家,2019年苹果种植面积为222.03万公顷,总产量为4139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一半。我国苹果种植历史悠久,通过引进国外优势品种进行本土品种改良,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我国的苹果种植已形成了5大产区。其中以环渤海地区的苹果种植开始最早,品牌效益最强。在环渤海地区中,烟台苹果便是该地区的典型代表。作为烟台苹果三大产区之一的牟平区
期刊
摘要:受个体小农经济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脱贫摘帽村仍面临着以缓解相对贫困为核心的多重困境,兼具市场法人与基层治理者二重身份的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走产业兴旺的发展道路、实行市场导向的股份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践经验。在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关键历史节点上,集体经济应明确其作为保障脱贫之基础、振兴乡村之动力、巩固公有制之关键的功能定位,发挥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2011~2018 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DEA测度各省区域创新能力,构建SDM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与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我国30个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金融存在空间集聚效应;数字金融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效应更加明显,反映不同数字金融水平对创新能力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数字金融;区域创新能力;DEA模型;空间杜宾模型   一、引言
期刊
摘要:人身险、医疗健康险领域的市场业务“堵点”、“难点”集中体现在哪里?相关业务领域的“老大难”问题长期无药可解的原因体现在何处?是否能够通过对于市场现状的分析,另辟蹊径,探寻一套可能的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的大致可行性依据是什么?文章拟结合人身险、医疗健康险市场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简单的试述,并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身险;医疗健康险;保险监管;保险经纪;医疗服务;健康管
期刊
一、引言   征信一词最早在我国出现是在《左传·昭公八年》中,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其中,“信而有征”即为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求、验证信用。近现代以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使用“征信”一词来概括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 2003年我国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其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征信的定义,但给出了征信业务的定义: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
期刊
摘要:普通农村拥有我国绝大多数的乡村人口,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增减挂钩政策以土地发展权换资金的方式可能成为普通农村乡村振兴的触发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建立城乡收益联结机制、明确农村农用地整理和预留发展区标准,将有助于提高政策效果,增强普通农村的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增减挂钩;普通农村;乡村振兴   一、引言   在我国,80%的农村地区属于普通农业型农村,这类农村缺乏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成本管控已成为新经济下企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在制造型企业中,成本管控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未来发展前景。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本管控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着重探究目前制造企业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管控;作业成本法;绩效考
期刊
摘要:随着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对知识的依赖度越来越深,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大学城。大学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孕育产生,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现如今城市大学城的建设规划早已被纳入到其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文章以烟台市莱山区大学城为例,通过城区定位、土地利用及道路规划等多角度分析大学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浅析大
期刊
摘要:为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是否存在菲利普斯现象,文章利用1998~2018年的数据,结合HP滤波法、AR模型和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预期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均对实际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具体来说,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存在较强的菲利普斯现象,长期则不明显。预期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间存在较弱的菲利普斯现象,但该现象持续时间有可能较长。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奥肯定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