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曼滩村 流连曼滩 斑斓如梦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7268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曼滩是中老边境线上的一个傣族村寨。今生与她有缘只是因为我在滚滚红尘中的一个邂逅,只是站在河岸公路惊鸿一瞥。这个古老的傣寨犹如小家碧玉宁静地躺在河的对岸。在那大片的竹林下,层次分明的上百间干栏木屋从竹林中分散延伸到稻田前,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却又如一幅绚丽多彩而气势磅礴的绝版木刻。村寨周边草木疯狂生长,无边的绿色挤痛眼帘,浪漫的色彩斑斓如梦。田丘前一条小河蜿蜒如蛇,淙淙流淌,却又水潭无数。盈盈一水,一如天然镜子。天光云影,竹林老屋,都投影镜中,清凉脱俗。只是悸动的几分钟时间,曼滩的上空却小雨霏霏,远处仍旧艳阳高照,青山绿黛。这时的曼滩寨子竟然笼罩在雨水之中,如同提水的仙女嘻嘻哈哈时不慎将那一桶水泼洒下来。在七月的南方,特别是在江城这块边地,雨水淅淅沥沥,经常东边日出西边雨。我便在滴答的雨水中穿过造型别致的寨门,从水泥大道走过寨前的那座桥,走进曼滩的世界。我顾惜不了手中的高档相机,也顾惜不了雨汗交织的脸面。
  走进村寨,湿润的石头路上几乎看不到人影,也听不到鸡猪鸭鹅的叫唤。雨中的村寨比任何时候都宁静。正午时分勤劳的人们已经上山下田,忙于劳作。农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没有城里人想象的浪漫和悠闲。只有抱儿携子的老人妇女偶然会和我打招呼,好奇地问我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么。雨后的阳光特别火辣。我从寨头窜到寨脚,从这一家走到那一户。一百多户傣族传统民居,清一色的干栏式建筑,木楼青瓦。一间连一间,不时会有缅石榴、李子、蜜多罗、凤凰等水果树或花树杂种其间,散发着些许馨香。


  一个村庄如无大树就无历史。作为江城世居民族的傣族,他们的寨子几乎都会有遮天蔽日的大青木,曼滩也不例外。寨子右边就盘虬着一棵估计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大青树,造型古怪。站在树下可俯瞰寨子局部。只可惜几棵小杂树遮挡了我的相机视线,影响了构图,正恰遇到村民小召,他热情地抬来砍刀帮助我除去小草杂树,还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吃午饭。他新建的木楼在村边竹林中,旁边也有一棵大青树,比其他人家更显清静幽雅。他老婆见来客人,动作麻利地做了几个小菜,有炒瘦肉、煮南瓜、凉拌黄瓜、鲜笋。她还掏出用老挝方法腌制的干豆,特别酸脆。一顿简单的午餐,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小召的老婆名叫么冰,小巧玲珑,肤白腰细,是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的傣族美女,前几年嫁到曼滩来。读过高中,还会泰、老、傣、汉四种语言。这几年许多老挝姑娘纷纷嫁到江城,仅曼滩就嫁来了15个姑娘。曼滩傣族特别擅长跳舞,成立了三个文艺队。去年么冰带领老挝媳妇们组建了老挝媳妇文艺队,还在镇上举办的文艺比赛中获了奖。饭后,小雨仍然淅沥不停,我便坐在竹阳台上喝着本地茶闲聊。我向么冰问了一个通俗的问题:“你在曼滩幸福吗?”她搂着2岁的小女儿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幸福,曼滩是一个好地方,要不然为什么要来这里,还有那么多的外国人也嫁来这里。我相信她的话。曼滩因为保存完整的傣式民居和优美的人居环境,2013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魅力新农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拥有疼爱自己的丈夫和可爱的女儿,肯定幸福得偷着乐。
  北京中坤集团总裁黄怒波先生到曼滩考察后非常喜爱这里,决定在这里建设一个跨国旅游房车营地,已经在曼滩旁边租了上百亩土地。一位从加拿大回来的旅游规划专家路经曼滩时,别人建议他一定要进曼滩参观。他碍于情面答应看几分钟。进去后沉迷于古老建筑和红裙姑娘,结果当天就住宿寨子没有出来,所有的行程因此改变。人有时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尚未踏足,灵魂却早已出游到了那里。对我而言,曼滩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曼滩,我身虽未离去,却早已心生流连了。我若偷得如梦浮生,便到曼滩。
  链接:
  曼滩寨子隶属于云南江城县,位于中国与老挝交界处,是云南保存最完整的傣族民居村落,原属十二版纳召氏土司管辖,世居民族为傣族,几百年来一直保存着纯朴的民风、民俗、语言、饮食和建筑风格,一村一寺的格局。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学价值,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物。
  曼滩寨子依山伴水而建,河水环绕四周。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属于典型亚热带立体农业气候。曼滩已列入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荣获“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魅力新农村”全国十佳乡村荣誉称号。
  曼滩目前已投入200万元,正在改造文化室、寨中道路和污水管道。计划以打造“古村保护型”乡村为抓手,围绕“全国十佳魅力乡村”建设规划,以特色民居保护与开发为突破口,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凸显城乡建设特色,推进整董国际旅游小镇建设进程。
其他文献
从建水古城南行40公里,便到了位于建水至元阳路边的哈尼族村寨——黄草坝。从黄草坝再西行颠簸18公里后,就是彝族村落——回新。村落中凸现着一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那就是纳楼长官司署,它既庄严又华伟,着实让人望而惊叹:地处偏僻的深山老林中能出现如此大观之建筑,可想主人之富有,工匠之技艺超前。  纳楼长官司署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末明初,明军平定云南,纳楼茶甸土官普少缴历代印符归顺,朝廷授其为纳楼茶甸
期刊
公元1180年,帕雅真征服了西双版纳各方部落,建立了景陇金殿国,同时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元朝至元年间,元世祖置车里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置车里军民宣慰使司。700多年的传承,到1944年,刀世勋成为西双版纳第41世车里宣慰使(召片领),官居正三品。解放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成立时,刀世勋在出任副州长和做学术研究中选择了后者,这一选择,终于使他成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和蜚声
期刊
编者按:独龙江公路是独龙族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唯一通道,是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命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是突破长达半年的大雪封山的关键所在。在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独龙族群众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在此喜讯传来之际,中央和省委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
期刊
由北而来的槟榔江和自东而来的南底河流入盈江坝子后,在凤凰山下汇集成大盈江。两江一山之间有一座被称为“凤凰城”的小镇——新城。小镇背山面水,风光秀丽,碧水绮丽,沿江两岸,远山隐约,簇簇大青树如伞盖郁苍苍,翠竹环抱,碧波万倾。农田、傣家;耕牛、牧童;稻花、芦花;白鹭、鱼虾;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诗画。凤凰城,城如其名,犹如一只傣乡的金凤凰,不仅风光如画,而且英才辈出,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盈江的政治、文化
期刊
阿朝上寨村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村寨,有少量的汉族和苗族。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此传统的壮族村落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  壮族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和以“那”(意为:田)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体系,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居住方式和居住文化模式。由于壮族对村落的选址极为严格,大多数村寨都选在地势较高,背靠青山,面临溪河,村寨两侧还有山地,形成一个“月亮”型的环抱屏障。壮族的巫术认为在这样的地
期刊
1948年 中华歌咏社在海埂聚会
期刊
一阵雨过后,不经意间闯入到光禄古镇,顿时惊艳。  清凉之余被阳光暖暖的包裹住,有说不出的舒服。抬头仰望,天朗气清,一缕缕金色的光线打在墙角窗楹,整个古镇散发出阳光与雨露相融合的清新味道。青石板的街道向内延伸,穿插了无数个小巷道,一眼望不到头。和石板相伴的是水渠,侧耳倾听,哗哗的水流声自顾演奏了一曲宁静的小夜曲。  光禄镇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落的地方,百年老墙上的壁画就像一双双欲言又止的眼睛,N年前的
期刊
山色村具有浓郁的彝族文化氛围,全村人讲彝族话、穿彝族衣、唱彝族歌、跳彝族舞、做彝族手工艺、传承彝族风俗;村后有耸立的风电,千亩的松林,村内有明镜的水塘、绿荫的树木,村前有百亩的竹林和连绵的青山,描绘出秀美的自然环境;农田有百亩连片的万寿菊、苦荞,千亩连片的洋芋,有着传统的产业特色。综合民族文化氛围、自然景观、致富产业、基础设施等条件,山色村具有打造文化产业特色村的优越条件。  山色村具有民族的、大
期刊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帝王将相史,那么云南的历史就是土司史。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后,深感云南山高路远,难以治理,就采取了以当地各民族渠帅进行统治的办法,这也成为历代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管理的模式。公元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江”灭大理国,云南正式归入中央政府的直辖。对于这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元朝政府虽然正式设立了行省,但仍然难以有效治理,于是便册封归顺朝廷的各民族头人,以及部分汉族将领为世袭地方官,“世
期刊
如果说徜徉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玉龙雪山下美好世俗生活的一面,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它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穿过古城里的石板路,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刻有“忠义”二字的牌坊赫然立于一片民居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土地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那恢宏的气势,雕刻精湛的石雕,使人恍若置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