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补偿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政策,在多个自然资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有效性缺乏相关技术检验.鉴于此,该研究基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全国286个地级市月度面板数据,以地方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和三重差分法(DDD)等方法考察了生态补偿政策对辖区内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地方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促使PM2.5、PM10、SO2、NO2的月
【机 构】
: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补偿作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环境保护政策,在多个自然资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有效性缺乏相关技术检验.鉴于此,该研究基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全国286个地级市月度面板数据,以地方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和三重差分法(DDD)等方法考察了生态补偿政策对辖区内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地方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促使PM2.5、PM10、SO2、NO2的月均浓度分别下降6.881μg/m3、10.190μg/m3、5.755μg/m3及1.647μg/m3.这表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促进大气污染外部效应内在化,增加地方政府大气治理积极性.②进一步分析可知,生态补偿政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存在着加速效应,促使PM2.5、PM10、SO2、NO2的月均浓度同比改善率分别提升7.17%、10.90%、6.86%、11.30%.③异质性分析显示,适当缩短生态补偿政策的考核周期,有助于加强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④基于三重差分法的机制检验显示,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从整体层面上提高地方能源使用效率,推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⑤稳健性检验发现,省级层面整体空气质量亦能够得到改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首先,不断完善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政策,从考核周期的合理化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等方面助力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形成.其次,合理引导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生态补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最后,着力构建国家层面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政策,加快形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其他文献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水平之间的和谐平衡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多元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将基于全新投入视角的Super?SBM模型应用于黄河流域9省区、7个城市群、62个主要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多尺度识别其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时间变动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产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结合Tapio脱钩理论构建不同适配模型,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动态适配关系.研究发现:①2008—2018年山东省效率值均大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主产区,也是促进绿色减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战场,探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5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总量和人均两个层面考察政策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利用事件分析法、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安慰剂检验、对照组筛选等方法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在总量和人均两个层面上,国家重点
研究了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均衡度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规律和集聚特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回归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技术方法,依据价值量和均衡度划分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结果显示,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897.09×108元/a,其中最高的市级单元为东营市,最低的为枣庄市;最高的县级单元为济宁市微山县,最低的为青岛市市南区.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均量为6.27×104元/(hm2·a),人均量为9823.03元/(人·a)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基于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走流域协同治理之路.黄河流域协同治理面临现实挑战,现有管理体制和涉水法律,难以有效解决其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环境超载、水灾害严峻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建立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体系,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流域协同治理重要论述为指引,在治理架构上从涉水管理转向流域治理,构建主体功能与定位明确的协同治理体制;在治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是启动内循环、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研究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沿黄地区中心城市进行界定,运用综合指数模型确定沿黄城市群,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3—2018年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模型对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明晰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其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农业保险发展能够引导农业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行为.首先,基于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进步等路径,对发展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作用效果和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是:①总体来看,农业保险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减少.平均而言,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00万元、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每增加1元和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农业保险保费每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后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是中国大区域经济发展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厘清两大流域内部经济空间结构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全流域协同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基于金融、交通和信息等多元要素流,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中心性、关联格局及凝聚子群等层面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借助回归模型探讨了两大流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两流域各要素城市网络尤其是交通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长江流域更
电力部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约占全社会总量的30%~40%,电力部门低碳转型受气候环境政策驱动,也面临供应安全保障、成本效益、环境容量制约而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粤港澳大湾区一次能源对外依存度83%,电力供应对外依存度48%.作为对标未来国际三大湾区的国家战略,理应在电力低碳转型方面先行先试.该研究基于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能源平衡表及投入产出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动态CGE模型,通过研判外部一次能源供应形势及考虑不同电力消耗能源的局限情况,按照不同组合的电源结构,设计基准情景、天然气电力情景、非化石电力情景及零煤电
农业已成为中国碳排放主要源头之一,研究农业碳排放强度动态演进及碳补偿潜力,可以为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指导.基于200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动态演进,再利用空间相关性检验和绝对β收敛性检验中国农业碳补偿率的“追赶效应”,最后选取参数对比法测算中国农业碳补偿潜力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基尼系数均值为0.039,整体差异变化呈现“U”型态势,这说明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整体相对差异具有明显的波动演进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都出现下降的趋势,
The “Silk Road” is a concept originally proposed by the German geographer F. von Richthofen, which refers to China\'s access to the West in the Han Dynasty (the West here mainly refers to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Central Asia and ancient 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