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认识几个问题的探讨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深入讨论,人们提出了价值认识这一认识论的新课题。目前,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很不统一。本文就价值关系、价值认识和价值真理问题作一些探讨。应该区分价值认识的主、客体和价值关系的主、客体价值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和价值关系的主体与客体,这是讨论价值认识首先要碰到的基本概念。
其他文献
<正>1900年,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敦煌,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篆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藏经洞进入了世界学术的视野。敦煌遗书的流散,一直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年,
许多报告致死性疾病的发生都有时间特异性,本文通过研究中风流行病学的发病时间危险性,以探讨其日、周和年的节律性。材料和方法复习1971~1988年12月收治的所有中风病人的临
<正> 历来文学史家之论赋源,多溯及《诗经》、楚辞。班固在《两都赋序))中首先提出:“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自班氏以后,依《诗》立论者,代有其人。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摘自《辛亥革命(》孙文台词,2011,张黎导演)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
清代文人的出路大略有三条:进士、举贡和入幕充吏。满族和宗室功臣还另有一些照顾。延试进士科是政府选拔和补充官员的主要渠道,清代中上层官员主要来自他们,因而进士的素质和办事能力是决定吏治的关键。从举贡走上仕途者,通常担任中下层官员,他们多数来自学校(官学),故而也改变了清代学校的性质;学校不再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机构而成了获取各种资格进入仕程的手段。士人读书多在官学以外。幕和吏都不算正式仕宦,但幕府制度能培养和历练人才,胥吏却扰乱了清朝吏治。科举的弊端主要在于八股取士,束缚人才,但它通过考试择优入仕却能导入新人
当前国内关于教育思维的探讨大多来自哲学与心理学的演绎因而外在于教育活动,忽视了教育思维的独特性。而教育管理与学校教育实际存在的教育思维状况却又存在着碎片化与工具
本文以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为主导线索,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历史理论的内在结构作了解剖分析。依据其基本的思想倾向和方法论特征,文章把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历史理论区分为实证派和批判派两大派别。认为前者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论纲,
合作治理模式是社会治理系统在后工业社会不断自我建构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对传统社会治理的控制追求、"分工-协作"逻辑、科层制垂直组织架构以及"中心-边缘"结构全面扬弃和超
我们选择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给各位读者们送上一首好听的音乐剧歌曲,让它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春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