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本文根据高职“专升本”教学工作的特点,结合文献内容及相关研究理念,对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核心目的是根据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当前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创新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为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101-02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专升本”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才教育、人才培养等,可以更好地拓宽高职人才的培养渠道,为高校人才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充分满足院校人才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但是,在实际的高职“专升本”教育中,存在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衔接的问题,这会影响专业人才的教育效果,为时代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创新带来阻碍。因此,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为了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需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强高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适应性,及时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伴随教育改革及教学创新,在人才培养中为了实现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需要将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完善教育体系。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可以调整高等教育的原有结构,使学生通过专升本获得一定学历资格,有效促进高职教育体系的长久发展。第二,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国经济技术密集程度明显提升,这种背景下,原有的高职院校人才无法满足这一时代的发展,通过“专升本”教育的落实,可以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第三,缓解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压力。高职“专升本”教育的人才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进修机会,有效缓解竞争压力,提高人才的自身竞争力 [1]。
  二、高职 “专升本” 教育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问题
  结合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基本情况,在人才培养及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首先,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获得优秀成绩才可以实现“专升本”的人才培养目的。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受到素质教育标准不足的影响,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因自律性不足,出现了学习意识松懈以及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长此以往会影响“专升本”的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部分高职学生缺少对“专升本”教育内容的重视,认为“专升本”十分简单,日常缺少专业、系统的学习,虽然报名学生较多,但是实际通过“专升本”的学生较少,无法实现高职“专升本”教育的目的 [2]。
  (二)教学资源不足
  根据高职“专升本”教育情况,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导致高职学生缺少对“专升本”的认识,长期发展中学生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专升本”资源。由于高职院校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其教育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主要以自身院校需求为主,学生在“专升本”阶段无法及时获取院校的有效资源,学生只能到校外进行培训。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使学生面临着时间压力。若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会影响高职“专升本”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效果,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及教育创新带来限制 [3]。
  三、高职 “专升本” 教育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的分析,在人才培养中,通过目标明确的设定,可以体现高职教育层次化、全面化的发展要求。一般情况下,在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如对于“专升本”学生,院校需要根据以往经验,设定“就业类”“創业类”以及“深造类”的培养目标。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专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参与到不同的课程模块的学习之中,并在模块化教学进度推进中,提高学习效率,使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两高一广”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这种目标明确的学习背景下,他们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也能掌握专业的操作能力,稳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当今社会实用性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4]。
  (二)强调“专升本”的课程衔接
  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建立高职课程与“专升本”的衔接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以往的人才培养情况,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以学生应用能力为主,通过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学生基础能力的强调,引导学生适应日后的职业发展。但是,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高校专业课程与“专升本”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合理安排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学习时间,并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高职“专升本”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在“专升本”的衔接课程设置中,应该将实用性、实践性原则作为核心,通过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如在专科与本科相同的实践类课程内容认定上,实现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补充、衔接,将学生作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激发自身的创业创新兴趣,有效体现企业与人才培养的深度结合价值,为当前“专升本”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5]。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根据教育的定位要求,通过产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的。高职“专升本”教育中,可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以及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积极融入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指导中提高自身素养。而且,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以及企业的教育环境,进行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训。这种背景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专升本”学生的优势,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 [6]。
  (四)构建学生管理模式
  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由于部分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以及不同院校,为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避免学生能力以及水平的差异,通过落实学分制管理模式,可以为“专升本”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首先,高职院校之间应该加强开放性的合作,通过学分管理的课程设置以及学分的转移等,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实现高职“专升本”教育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学分制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开放校企合作及交流,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获取学分,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结果给予认可,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在高职学分制的教育背景下,通过职业教育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学分互认的引导价值,使高职教育以及“专升本”教育内容得到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并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掌握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最终的“专升本”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如,在“1+N”的协同育人背景下,为实现高职“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木目的,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以本科高校为核心的发展目的,通过对口专业“1+N”模式的设定,充分发挥专业以及院校的办学特色,加强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并通过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等协同发展理念的落实,构建完善性的学生管理模式,及时解决学生“专升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目的 [7]。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应该将高职“专升本”教育的人才培养作为重点,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整合以及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条件,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能力强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宽未来的职业发展途径。因此,在高职“专升本”教育中,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应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衔接以及校企合作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改变单一的“专升本”人才培养现状,为当前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有效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满足当今社会和谐稳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小旭.  拓宽专升本路径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8(03):10-16.
  [2] 胡学梅,武峰,周飞.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3+2”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模式探索[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21-24.
  [3] 單航英,邵长斌.  分层培养视角下独立院校专升本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方案研究[J].  商业会计,2019(17):116-120.
  [4] 李妍钰.  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  艺术科技,2019,32(05):267.
  [5] 郁春兰,曾明.  浅析高职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  科教文汇,2017(05):86-87.
  [6] 黄绮彦.  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中文专业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01):23-29+96.
  [7] 龙诺春,林春景. “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电脑与电信,2017(08):9-12.
  (荐稿人:王妙琼,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处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向志莉)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文科建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教学革命。这是中国各大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以青年教师的视角结合应用型院校的定位与特点,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在理论层面是对新文科研究范围拓展的大胆尝试,在实践层面对应用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少走弯路、更好地进行新文科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教师应肩负以下六方面的使命和担当:把握新文科的特质与质量要求;提升
摘 要:學校体育较为常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却并不常见。部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后因为各种问题发展得并不顺利,因此,很多人对俱乐部不了解、不参与,导致了体育资源浪费、未能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等情况。针对上述现象,将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相融合,创新教法教案,调整教学结构,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增进终身体育效果,对学校体育、青少年俱乐部和学生来说意义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关键点,最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145-02  思想政治教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对转型期的新入学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查阅素质拓展训练与入学教育阶段的相关性文章,研究素质拓展训练对新生产生的影响,旨在分析素质拓展训练在入学教育阶段开展的必要性,从而改善我国高校入学教育现状,并推动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入学教育;大学生;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
摘 要: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在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思想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将直接关系到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要深刻了解新工科建设背景,充分认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推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
摘 要:在高校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独立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与协同工作状态相比有所差距。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都是思政工作开展需要依托的主要组织,联合三方面的力量为高校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具有高度的适宜性。本文针对高校党团组织以及班委会协同工作模式进行分析,意在找到三方面力量协同工作的科学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可见,由于三者联合的协同工作模式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有一定的创新性,导致实际
摘 要:本文分析了财会类大学生在创业发展时遇到的基本问题和难点,研究了校企协同构建财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的路径,从带动、建设、平台、运行、交流和保障六个角度入手,创造学校企业协同创建财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结构章法。  关键词:校企协同;财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159-02  一、财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 要:2020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在线教学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如何有效组织和开展在线教学,成为教师及教育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将从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展开探索与研究,分析疫情防控下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探讨通过提升教学方法、增强教师能力以及构建线上与实体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来提高疫情期间高校思政课在
摘 要:新时期,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社会生产需要具备丰富劳动技能和经验的从业者;其次,大学毕业生也需要相应的劳动技能以满足就业需要和企业生产需求。此次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互动交流、活动培训、实践检验等方式形成系统化研究过程,既有方法又有反馈,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劳动养成教育方法,对促使高校更好地
摘 要:如今,“00后”逐步踏入大学校园,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多元化的价值观、互联网虚拟文化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的交往观念、交往内容、交往行为出现问题。本文以“三全育人”视角,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的育人主体、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研究,建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育人模式,以创新人际关系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人际关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