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例1 女,24岁.头顶部胀痛伴右上肢活动不灵4 d入院.体检:右上肢近段肌力Ⅳ级,远段0~Ⅰ级,右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减低.左侧肢体无力,肌张力正常。
【机 构】
:
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核医学科,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R室,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R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女,24岁.头顶部胀痛伴右上肢活动不灵4 d入院.体检:右上肢近段肌力Ⅳ级,远段0~Ⅰ级,右下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减低.左侧肢体无力,肌张力正常。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发展迅速,高端设备不断推出,改变了以X线平片和常规心血管造影为主体的普通心血管放射学的诊断模式.然而,各种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因此,充分了解不同成像方法的特点并在实践中考虑到各种影像技术的效价比、侵袭性和优势互补等至关重要。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第41卷第10期集中刊登了几篇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文章,体现了我国64层螺旋CT最新进展,读后深受启发,但对部分文章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粗浅看法,供文章作者和同道们参考.
目的 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对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脉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动态分析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CTPA资料,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时的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X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动脉栓寨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在溶栓治疗后逐渐减
对于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如果采取传统的降纤、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病死率高达80/~90/[1-2].尽管20世纪80年代早期已经开展基底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治疗,但目前有关文献报道不多,在国内笔者尚未检索到相关文献。
患儿男,7个月.因呕吐10 d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间断性发作,伴烦躁不安.无抽搐、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
目的 对64层螺旋CT头部、胸部和腹部检查中患者受照剂量进行调查,确定有效剂量转换系数,为诊断方法的选取提供辐射剂量学方面的建议.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选取头部平扫48例、胸部平扫50例和腹部平扫45例患者,记录峰值电压(kV)、管电流(m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最长度乘积(DLP).采用SR 250软件计算患者有效剂量,将有效剂量除以DLP得到
影像研究中常用动物实验评价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日益更新的对比剂或疾病的治疗效果[1].国外多采用高或超高场强实验型MR仪和内径较小的线圈进行裸鼠成像研究[2-4],国内多数科研单位没有这种MR设备.为此,本研究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 T超导MR仪,对裸鼠进行成像研究,优化参数条件,观察在此参数条件下不同临床型线圈对裸鼠MR图像信噪比(SNR)的影响,优选适合裸
患儿 男,4个月,出生后气促并逐渐加重,外院拟诊先天性心脏病伴右侧肺炎转至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即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检:神清,呼吸略促,面色红;听诊右肺少许哕音,左肺呼吸音低,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心率132次/min。
患者男,43岁,农民.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及左胸部阵发性疼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自2007年2月以来出现双侧眼睑水肿、心悸,活动后加重.于2007年4月入我院检查.有畜牧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心界不大,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Ⅲ级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