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核政策能否助俄化解军控压力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镇国神器”“白杨”-M移动式洲际战略导弹系统。此照片摄于2009年5月9日俄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4周年阅兵式上。

  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行政令,颁布《俄联邦核遏制领域国家基本政策》(以下简称《基本政策》),取代了十年前制定的同类文件(内容从未公开),首次以公开形式宣示俄方核政策,体现了俄对当前危险威胁的新判断,是对美方核政策改变的回击。

新核遏制政策的变与不变


  总的看,从国家实力和安全环境出发,新核遏制政策与以往相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其防御性质没变,将核力量维持在足够保障核威慑的水平即可;遏制形式没变,以拥有和动用核武器作为威慑手段;根本目的没变,遏制对俄及其盟友的入侵,维护国家安全。
  但新核遏制政策并非了无新意,其發布的时机、新增的内容及展示的姿态耐人寻味。
  首先,面临形势变了。近年来,国际军控体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美俄在军控领域冲突不断。长久以来,美国对现有军控体系持怀疑态度,认为该体系对美国的限制程度远超他国,先后退出军控条约,抬高谈判门槛,并持续对俄战略施压,使俄感受到国家安全层面的强烈威胁。此时俄颁布《基本政策》,针对美国的用意十分明显。
  其次,用核门槛变了。《基本政策》增加了两种俄方使用核武器的情形,即“影响俄重要目标使其核反击能力遭到破坏”和“使用常规武器使俄国家生存面临威胁”,俄不仅在遭受核打击时可使用核武器,甚至当俄重要目标如交通、能源或通讯系统遭到大规模常规武器打击或网络攻击时,也会触发俄方核反击。也就是说,俄方对常规武器打击实施核反击有了法理依据,同时可依据主观意愿自行决策使用核武器的时机,核门槛大幅降低。
  第三,威慑姿态变了。通常而言,战略核威慑的有效性取决于实力、决心以及让对手知晓的程度。《基本政策》清晰展示了俄在核武器领域的威慑意图和用核想定,俄方在具备强大核实力的前提下,公然强调己方实施核报复的必然性,威慑意味更浓。

军控危局中的大国角力


  美苏在冷战期间签署的《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和《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是国际军控体系的三大支柱,基于此建立的军控机制也是美俄战略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美俄间现实利益的日益冲突和战略互信的逐步丧失,双方在军控领域的角力愈演愈烈。
  第一,竞相改变用核理念。近年来,美逐步改变核政策,提出全球快速打击理念,允许使用洲际弹道导弹作为常规武器对他国实施打击,不将使用低当量核弹头视为核战争;出台《核作战》文件,认为必须改变核武器运用范围;发布《非战略核武器》,模糊战略核武器与非战略核武器的界线,甚至扬言重启核试验。
  冷战后,俄整体军事实力虽有所下降,但在“三位一体”核力量和高超声速导弹上的投入从不松懈,战略武器现代化比重逐年提升。1997年起,俄着手研究老旧核装备的更新问题,加紧研制高超声速武器和新一代反导系统,大力发展其他高技术武器,力争在常规战力弱于美国的形势下,以核武器实施“终极对抗”。
  第二,推进核武器小型化战术化。退出《中导条约》后,美立即宣布试射陆基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对此,俄罗斯当即回应,如果美国进行中短程导弹系统的研制,俄方也将“被迫”全面研发类似的武器。除了在反导和中短程导弹问题上的较量,双方还不断推进核武器小型化、战术化和隐身化。小型核弹头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运送难度更低,可以无声无息地执行外科手术刀式的“拔点斩首”行动,打击精度大大提高。俄罗斯不断推进小型核武器试验,美国则在太平洋和大西洋部署搭载小型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加以对抗。
  第三,争夺法理和舆论高点。针对军控违约问题,美俄间“口水仗”不断。美国将其退约归咎于俄罗斯未依约履责,俄方则予以针锋相对的反击。如,针对《开放天空条约》问题,美认为俄多年来一直违反条约规定,限制美国飞越俄邻国格鲁吉亚和俄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指责俄利用飞越美国和欧洲领空的机会侦察可在战时袭击的美重要基础设施。而俄方则不满美限制低空飞行(尤其是在华盛顿地区),削减俄在夏威夷岛上空的侦察飞行范围等。针对此次退约,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明确表态,美国经常指责别国破坏条约,以此为自己退约寻找借口。

激进态度背后的克制考量


  今年,俄外有美西方战略挤压,内有权力格局调整,加之新冠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可谓内外交困。此时颁布新核遏制政策,貌似态度激进,却也暗含谨慎克制的战略考量。
  近年,美对俄遏制态势愈发明显,极大地挤压了俄战略空间。不断在俄周边地区增加军力部署,先后进驻波罗的海地区和波兰,借口乌克兰局势恶化实现在乌驻军常态化,在罗马尼亚修建陆基宙斯盾系统,甚至意图将部署在德国的B61核弹转移至波兰,大大加强了对俄的预警和打击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出动B-1B战略轰炸机闯入鄂霍次克海内海领空,频繁出动舰机对俄侦察,使美俄军事力量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综合国力差距甚大的情况下,俄方不得不继续秉持非对称制衡理念,为美方划出红线,捍卫国家安全和盟友利益。
  军控机制虽不能消除战争根源,却发挥着遏制战争的重要作用。如今,美方意图“砸烂”现有军控机制,而俄方对军控问题一直持开放积极态度。一方面,军控是目前为数不多俄可与美平等谈判的领域,双边军控机制意味着两国对世界命运享有特殊的“大国责任”,俄不会放弃这一彰显大国地位的平台。另一方面,军控机制下,可通过自行裁减和相互监督避免世界走向核武的深渊。因此,俄将军控谈判列入年度外交工作重点,拉夫罗夫外长强调,“现有条约作为全球安全的基石,非常有必要加以保留”,甚至表示“愿将高超声速武器等新兴核武器纳入谈判内容”,尽最大努力将美拉回谈判桌。
  俄颁布新核政策也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2020年是俄国内权力格局调整和普京布局连任的关键之年。3月国家杜马通过了俄现任总统任期“清零”的议案,后续全民公投将于7月1日实施。然而,上半年以来,俄本就不景气的国内经济因疫情愈呈颓势,加之养老、延迟退休、修宪等政策“非民主”推行,使民众不满愈发积累,普京的国内支持率持续走低。此时颁布新核遏制政策,为民众敲响国际形势恶化的警钟,也有增强国内凝聚力、降低全民公投不确定性的考量。
  军控机制是缺乏战略互信的产物,大国争夺未来制胜权的较量从不会停歇,根据新的安全形势制定平衡双方利益的军控规则需要新的智慧,这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磨合调整。俄新核遏制政策看似升级了紧张局面,深层意义却是迫使美方能更加谨慎地审视对俄政策,收敛危险行为,降低美俄爆发战争的风险。同时要看到,现有军控体制难以约束网络空间、外太空、反导系统、人工智能、高超声速武器等新技术领域的武器发展,单纯依靠核遏制手段难以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这也就注定了新核政策的“力不从心”。
其他文献
自由贸易协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通过利益互换实现各自经济利益,而非消除所有要素的流动壁垒。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其成员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应享权利时签署自贸协定予以认可。7月17日,欧盟和日本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7月26日,特朗普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会晤后宣布,美欧就“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达成一致,并就广泛贸易协定开启谈判。那么,GDP占全球超过50%的美欧日自贸区真地呼之欲出
俄罗斯《商业日报》7月6日报道称,俄正在关注成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可能性。报道披露,俄能源部副部长扬科夫斯基在6月初提到了成立这一机制的前景,能源部长诺瓦克随后表示,“俄正在积极讨论建立一个协调机构,对天然气销量和价格进行监管”。《消息报》也报道了诺瓦克的上述表态。受新冠疫情和经济停摆影响,今年1~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出口天然气收入为97亿美元,同比减少53%,实际出口下降23%。诺瓦克认为,
7月17日,新华社首次披露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牺牲英雄陈红军的过往事迹。冲突发生时,33岁的营长陈红军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  2009年,陈红军从地方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但在听说征兵消息后临时“变卦”,最终走进军营。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则考验信念。面对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满目的荒漠冰川,陈
2月20~21日,欧盟召开特别峰会,主要讨论2021~2027年欧盟预算问题,各方未能达成共识。这是英国脱欧后首次举行欧盟峰会。自从欧盟设立自己的财政预算以来,成员国围绕其的争吵就从未停止,此次峰会延续了预算难以顺利通过的“惯例”,也给新换血后欧盟机构战略愿景的落实打上了一个问号。“节俭之友”与“凝聚力之友”  自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后,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就开始了集中成员国部分财政资源以支持超国家层
【英】《经济学人》2017年9月16~22日  9月11日,飓风“厄玛”抵达美国佛罗里达东海岸,警察封锁了海岸线附近部分道路,只允许生活在附近的居民通过。飓风过后,该地已成为一片废墟瓦砾,破敗不堪,到处可见被连根拔起的棕榈树和折断的电线杆。当地一些餐厅依靠柴油机发电,勉强还可营业,为居民提供有限的一些食品。但就在马路对面的海滩上,还有勇敢的冲浪者在飓风“厄玛”过境后形成的汹涌波涛中狂欢。  “厄玛
据外媒报道,法国近期首次援引欧盟严格的《一般资料保护规例》,宣布向谷歌公司罚款5000万欧元。  据报道,法国方面称,谷歌的隐私条款难以被用户理解,尤其在个人化广告上,用户难以管理个人资料如何被使用,因此作出判决。谷歌方面发表声明称,用户期待高度透明及对隐私的控制,而谷歌也一直承诺确保达到预期,称会研究判决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据悉,两个团体去年5月代表约一万名民众发起诉讼,指称谷歌在安卓系统的部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和不满已经在美国的推动下形成了国际社会中的一股逆流,贸易摩擦频发、多边秩序停滞、民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入崎岖路段。而疫情的发生把世界迅速由全球化的崎岖路段推向了十字路口,人类面临更加急迫的抉择:是迈向以更高合作和信任水平的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全球化,还是滑向以地缘、族缘乃至血缘为纽带的结寨自守的坞堡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安全冲击的性质,以及人们
本文讲的“欧亚”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包括中亚五国、南高加索三国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三个地处东欧的国家。2020年对这些国家是一次很大的考验,特别是疫情,对这个地区的冲击非常严重。  第一,新冠疫情对这些国家影响巨大,其社会经济发展遭受重创。若按人口比例计算,欧亚地区国家的疫情普遍比较严重。截至11月15日,乌克兰累计确诊人数达50万例。只有土库曼斯坦宣布没有确诊病例。在疫情暴发之初,这些国
2020年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看,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股份制企业增长4.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4%,私营企业增长7.1%。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1%,制造业增长5.2%,电力
2017年底在马拉维市的反恐行动结束以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将宪法修正案和国家政体改革提上议程。2016年总统选举时,杜特尔特曾做出一系列竞选承诺,包括缓解贫困、遏制腐败、解决毒品犯罪问题、促进和平与秩序以及政体改革——即把菲政体改为联邦制等。上任两年以来,杜特尔特逐步兑现其竞选承诺。在此期间,众议院与人民力量党分别于2016年与2017年提交了宪法修正案草案,然而最终都未提交最高法院投票,直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