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太奈比“国王颂”的诗性美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穆太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名声响彻阿拉伯世界,其诗作也深刻影响了阿拉伯文坛。穆太奈比诗歌题旨丰富,其中献给赛夫·道莱的八十余首赞颂诗被认为是其诗歌的精华,而赞颂“哈岱斯红堡之战”的“国王颂”被认为是颂诗的典范。本文选取诗人代表作“国王颂”,通过美学角度对其加以分析,认为其诗性美感体现在叙事美、修辞美、动态美和音乐美。
  关键词:穆太奈比;“国王颂”;诗性美感
  作者简介:王宇(1994.5-),男,汉族,现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2018级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3
  穆太奈比是阿拉伯家喻户晓的阿拔斯王朝大诗人,被誉为“桂冠诗人”,是“今天穆斯林世界 最受爱戴、被人引证最多的诗人”(菲利浦·希提,2008:417)。穆太奈比受到历代阿拉伯人的赞美,其诗歌也备受推崇,如“穆太奈比像在天空翱翔,其他诗人则在地上行走”(汉纳·法胡里,2008:281),“如果他(穆太奈比)的詩能够像七首悬诗一样挂在克尔白的墙上,那么将力压贾希利叶时期各诗雄”(庞浩,2014:8)。穆太奈比深刻地影响了后世阿拉伯文坛,“他为阿拉伯诗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刚健之力,雄浑之势,为阿拉伯诗歌开创了一个宏大磅礴的新境界”(薛庆国,2007:36)。
  穆太奈比的诗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青年时期、阿勒颇时期、埃及时期、伊拉克与波斯时期。其中在阿勒颇时期,诗人追随哈姆丹王赛夫·道莱,为其创作八十余首赞颂诗,被认为是其诗歌的精华。这一时期是穆太奈比一生最富足,也是诗作最盛的时期。赛夫·道莱因抗击罗马军队的英勇事迹闻名,而穆太奈比为此事件所创作的“国王颂”(??? ??? ??? ?????),以其高超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诗性美感成为了赞颂诗的典范。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对诗歌的叙事美、修辞美、音乐美进行解读。
  一、叙事美
  穆太奈比在“国王颂”中用史诗般的风格将描写、叙事和赞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精湛的写作水平。全诗共四十六个诗行,诗人着重叙述了罗马士兵被坚执锐、罗马军队装备精良,赛夫·道莱镇定自若所向披靡,以及战争的激烈残酷。诗人在叙事时体现了诗性美感,如:
  ??? ??? ??? ????? ???? ???????***????? ??? ??? ?????? ???????
  ????? ?? ??? ?????? ??????***????? ?? ??? ?????? ???????
  何等的雄心产生何等的坚强刚毅,何等的美德产生何等的丰功伟绩。
  竖子把区区小事看得十分了不起,伟人则天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里。
  (仲跻昆译)
  诗歌以哲理起兴,暗示着被赞颂者赛夫·道莱是一个雄心壮志、坚强刚毅、具有美德的伟人。穆太奈比善于将其实践和灵感抽象成哲理,寓于诗中,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
  又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敌人披坚执锐向你侵袭,群骑奔来,如电掣风驰。
  他们盔甲闪闪,刀枪煜煜,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析。
  他们五路 大军,自东至西,阵阵喧嚣呐喊,惊天动地。
  他们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相互交谈起来,要靠翻译。
  (仲跻昆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你神态自若,英勇无比,死神似在沉睡,闭紧眼皮。
  敌骑丢盔弃甲,狼狈逃逸,你则春风满面,扬眉吐气。
  你的英明、勇敢无可比拟,就仿佛对于幽冥你也洞悉。
  你好似雄鹰,向敌人扑去,他们望风披靡,不堪一击。
  (仲跻昆译)
  穆太奈比以铺陈的手法描绘了罗马军队兵强将勇,气势磅礴,不可一世,而面对强大敌人的赛夫·道莱却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英勇无比。将敌人写得越强大,那么战胜这一强敌的人则更显得伟大,这正是诗人手法高明之处(仲跻昆,2010:400)。
  穆太奈比在描写赛夫·道莱时使用的第二人称“你”,而第二人称的使用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正如诗人在同赛夫·道莱对话,亲切的对话使穆太奈比恰如其分地抒发了自己的赞美之情。穆太奈比作为一个地道的阿拉伯人,他对外族的入侵和统治是愤恨和反感的,而骁勇善战的赛夫·道莱沉重地打击了罗马敌军,保卫了阿拉伯人的疆土,因此穆太奈比对其真心佩服,满腔热忱地为其献上赞颂诗。
  穆太奈比在叙事方面颇有建树,将残酷的战争场景跃然纸上,将镇定勇敢的赛夫·道莱刻画得惟妙惟肖,将钦佩和赞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在不经意间增添了诗歌的真实感和美感。   二、修辞美
  穆太奈比擅于使用修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在这首四十六个诗行的“国王颂”中,穆太奈比使用了比喻、拟人、婉曲、夸张等修辞法,將战争的残酷和赛夫·道莱的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诗歌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也展现了诗歌的诗性美感。诗歌中的比喻,如:
  ?????? ??? ??????? ??? ***??? ???? ??? ?????? ???????
  ???? ?? ????? ?????? ??? ?????***??? ???? ??? ?????? ???????
  败军横尸何处拟?嫁妇头上撒银锞。
  敌骸遍山飨群鸟,王者驰马塔破窠。
  (庞浩译)
  穆太奈比将赛夫·道莱使敌军尸横遍山的情景比喻成婚礼上向新娘头上撒银币(古代阿拉伯人在婚礼上的一种习俗),比喻具有阿拉伯民族特色。诗人通过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敌军惨败的场景。穆太奈比把敌人的尸体轻描淡写地说成是“群鸟的食物”,表达了诗人对敌军罗马人的藐视,更加衬托出赛夫·道莱的英勇和伟大。
  又如:
  ???? ??????? ??? ????? ???***???? ??????? ????? ????????
  你好似雄鹰,向敌人扑去,他们望风披靡,不堪一击。
  (仲跻昆译)
  鹰类在阿拉伯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象征着尊严、高贵、长寿、奋斗和反抗精神(国少华,2009:299)。穆太奈比将赛夫·道莱比喻成雄鹰,展现了赛夫·道莱勇猛善战的特征,赞扬了其抵抗外族入侵的反抗精神。诗中除了比喻修辞外,诗人还多次使用拟人修辞,如:
  ?? ????? ??????? ???? ?????***????? ?? ???????? ???????
  ????? ?????? ???? ??? ????? ***???? ??? ???? ????? ???????
  巍巍红堡怎染色?鲜血淋漓雨瓢泼?
  君未至时犹闪电,君临敌首如雨落。
  (庞浩译)
  穆太奈比在描写哈岱斯红堡战役的残酷时并非直接叙述,而是把哈岱斯红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考力,并询问它是否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颜色,是瓢泼大雨还是汨汨 鲜血使其染上了颜色。哈岱斯红堡回答穆太奈比:赛夫·道莱军队来到之前,是滂沱大雨将其淋湿;而赛夫·道莱军队来到之后,则是敌军头颅的汨汨 鲜血将其染红。穆太奈比运用拟人手法,使其诗作更加生动。
  又如:
  ???? ????????? ??? ?????? ***???? ??? ????? ????? ????
  你喜欢宝剑,而把长矛丢弃,似乎宝剑对长矛根本瞧不起。
  (仲跻昆译)
  在冷兵器时代,长矛不容易携带,而宝剑使用灵活、攻击性较强、易于携带。赛夫·道莱在作战时使用宝剑而将长矛丢弃,说明赛夫·道莱熟谙作战技巧以及战略和战术。在本句中穆太奈比将宝剑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似乎宝剑对长矛根本瞧不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赛夫·道莱的机勇善战。此外诗人在诗歌中还运用了婉曲和夸张的修辞方法,使诗歌展现了独特的诗歌美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敌人披坚执锐向你侵袭,群骑奔来,如电掣风驰。
  他们五路 大军,自东至西,阵阵喧嚣呐喊,惊天动地。
  他们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相互交谈起来,要靠翻译。
  (仲跻昆译)
  穆太奈比在写敌人强大时并没有直接叙述,而是通过婉曲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这一特点。“披坚执锐”和“群骑奔来”委婉地写出了敌军军备完好,武器数量多;“喧嚣呐喊,惊天动地”委婉地写出了敌军规模大,人数众多;“交谈起来,要靠翻译”委婉地写出罗马军队人员多样性,从而能更好地衬托出战胜如此强大敌军的赛夫·道莱军队的勇猛。
  ???? ????? ?????? ?????***???? ????? ?? ??? ?????
  ??? ????? ?? ???? ????? ????***?????? ?? ????? ????????
  敌人披坚执锐向你侵袭,群骑奔来,如电掣风驰。
  他们盔甲闪闪,刀枪煜煜,令人眼花缭乱,难以辨析。
  (仲跻昆译)
  穆太奈比将敌军袭来夸张化,诗句直译为“敌军身披铁甲手持兵刃向你袭来,就像骑着没有四肢的马在夜里奔驰。他们的头盔和盔甲闪烁着银光,令人眼花缭乱”。诗人这两句夸张的描写凸显出了哈岱斯红堡之战的迅速,也夸大了敌军的气势,随后与敌军战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又如:
  ?????? ????? ??????? ??????***??? ??? ??? ??? ?????? ????
  你的英明、勇敢无可比拟,就仿佛对于幽冥你也洞悉。
  (仲跻昆译)
  诗人歌颂了赛夫·道莱的英明勇敢,“仿佛对于幽冥你也洞悉”用了夸张修辞法将赛夫·道莱描绘成造物主安拉,拥有通晓幽冥的能力,同时为我们展现了诗人对赛夫·道莱的敬佩之情。
  穆太奈比在“国王颂”中多次使用比喻、拟人、婉曲、夸张等修辞法,使诗歌在赞颂赛夫·道莱的同时,展现了独特的修辞美感,令读者领略了诗人高超的语言功底。   三、动态美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美学家莱辛认为:“诗人的妙计在于把可以眼见的特征化为运动(谢文利,1989:393)。” 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语言即思维》一书中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这用不着多说,因为全部生活就是运动。(谢文利,1989:411)”穆太奈比在“国王颂”一诗中,展现了别具特色的动态美。如:
  ???? ????? ?????? ?????***???? ????? ?? ??? ?????
  敌人披坚执锐向你侵袭,群骑奔来,如电掣风驰。
  (仲跻昆译)
  在诗句中穆太奈比用“披”“执”“奔”等几个动词描绘了敌人进攻的动作,连贯而紧凑;“群骑奔来,如风驰电掣”,敌军战马奔腾,犹如风驰电掣,一方面突出敌军进攻时动作的迅速,另一方面体现了敌军人多势众,进一步加深了情况的紧急。寥寥数笔,诗人引领读者进入了声势浩大的战争景观,充分展现的战场上的紧迫感,富于动态之美。
  又如:
  ???? ??????? ??? ????? ???***???? ??????? ????? ????????
  你好似雄鹰,向敌人扑去,他们望风披靡,不堪一击。
  (仲跻昆译)
  诗人将赛夫·道莱比作雄鹰,用“扑”字表达向敌人进攻的状态,“扑”这一动词传神地描绘了反击时的果断、干脆、利落,也突出了赛夫·道莱像雄鹰一样的气势,有力而迅速;“他们望风披靡,不堪一击”,赛夫·道莱像雄鹰一样扑来,好似一阵风,风吹成一团,体现了赛夫·道莱的反击有力,打得敌人落花流水,这样的表述突出了整个反击过程的动作状态,展现了淋漓的动态美感。
  再如:
  ???? ??? ??????? ?????? ????***???? ??? ?????? ?????? ????
  你宝剑举起时胜利还不知在何地,而待宝剑落下时它已经翩然而至。
  (仲跻昆译)
  “宝剑举起”与“宝剑落下”的短短瞬间,赛夫·道莱就已经收获胜利。胜利好似在剑起剑落之间“翩然而至”的蝴蝶,看似好不經意,但又引人注目,为冰冷的刀光剑影抹上一丝绚烂的色彩。这种不经意之间的动态描绘,更是突出了赛夫·道莱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英勇无畏。
  四、音乐美
  我国古代诗论很重视诗的声音之美。早在《尚书·尧典》中便指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黑格尔也曾说:“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谢文利,1989:471,490)。由此可见,音乐美是诗歌美感重要的体现之一。
  阿拉伯古代的诗歌是韵律诗,诗人作诗需要遵循严格和复杂的格律形式。阿拉伯古体诗分为十六种韵律,其中阿拉伯语诗歌精华在于“长律”,其基本格式为:????? ??????? ????? ???????*** ????? ??????? ????? ???????
  ,即每个诗行八个音步。
  穆太奈比在诗歌“国王颂”中采用了“长律”,展现了独特的诗性美感。全诗共四十六个诗行,每行都以发音合口的阿拉伯语字母“?”(国际音标[m])为韵脚,一韵到底,富含节奏。而阿拉伯字母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字母“?”属浊音字母。浊辅音用作阿拉伯诗歌的韵脚会使得音调铿锵洪亮、低沉浑厚,有助于抒发雄壮豪放、慷慨激昂的感情,形成刚劲有力的语言风格(王有勇,2000:312)。在四十六个韵脚中只有一个词使用了两次,其余均只出现了一次,可见穆太奈比的词汇之丰富。
  “国王颂”中同根词的使用也使诗歌产生了和谐的乐感。以哲理起兴的两句诗行中同根词的使用,如“?????-???????”、“??????-???????”、“????-??????-???????”、“????-??????-??????”使诗歌极具乐感,“韵”味无穷;第二个诗行“????? ?? ??? ?????? ??????***????? ?? ??? ?????? ???????”结构相同表意相反,形成了对偶的艺术效果,使诗歌朗朗上口,传诵千秋。
  五、结语
  穆太奈比诗歌“国王颂”不仅具有高超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有独特的诗性美感,成为了 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其诗性美感体现在叙事美、修辞美、动态美和音乐美。叙事美是通过哲理起兴、铺陈、第二人称描写来体现的;修辞美是通过比喻、拟人、婉曲、夸张等修辞手法体现的;动态美是通过动词的妙用体现的;音乐美是通过诗歌音韵和同根词连用而体现的。通过分析穆太奈比“国王颂”,我们领略了诗人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颇具风格的诗性美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穆太奈比和赛夫·道莱。
  参考文献:
  [1]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2008.阿拉伯通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汉纳·法胡里著.郅溥浩译.2008.阿拉伯文学史[M].银川:宁夏出版社.
  [3]庞浩.2014.穆太奈比诗歌中的阿拉伯文化原型内容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
  [4]薛庆国.2007.阿拉伯文学大花园[M].武汉:译林出版社.
  [5]仲跻昆.2010.阿拉伯文学通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
  [6]国少华.2009.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
  [7]谢文利.1989.诗歌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8]王有勇.2000.阿拉伯语言风格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家,谭恩美通过16段故事的讲述,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两代人面对父权制度,种族冲突时产生的身份危机以及文化身份建构,谭恩美的双重身份以及英文书写提供了多视角的研究途径,对于东西文化交流、西方眼中的国人形象,以及波伏娃所提出的“他者”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伽德摩尔认为人的本质是语言性的。因此,语言是进行构建文化身份最根本的要素,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来阐释具有双重文
摘 要:《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是美籍华裔作家特德·姜(Ted Chiang)的一则中篇小说。小说以时间旅行为主题,采用几个故事相互嵌套的模式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精巧,寓意深远。故事情节展开的关键物品——时间之门,以“虫洞”这一物理学上的概念为理论基础,各个情节之间的衔接也严密地合乎逻辑,然而在过去、现在、未来交织成一体的背后,那个推动这一切开始的最原初的力,指向的却是“安拉”。本文将从其叙事的时空结
摘 要:此文从儒家和基督教的善恶论以及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重点探讨了主人公道林格雷的人生轨迹,揭示了人性的软弱和败坏,说明了人性的善化不足和恶化有余,证明了人一旦离开真理和信仰,必然道德奔溃,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关键词:画像;善恶;人性;败坏;毁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2
近年来,电视以其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播的教育功能。中小学生的电视知识大赛以较强的知识性、参与性和竞争性受到青少年观众的欢迎。但传统的知识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恶魔形象:伏脱冷.但对于伏脱冷的学界研究领域方面的成果要逊色不少.伏脱冷这一角色耐人寻味,是反映社会的恶魔之镜.本文采用文
党报副刊的文稿如何策划,我的体会是:一要 坚持政治性;二要突出时效性;三要讲究可读性。 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副刊是党报的重要组成
8月8日至18日,我们河津日报社在河津龙门广场举办了全国百家县市报展览,共展出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家县市报,其中日报48家,周一至周四报52家,对开报30家,年广告收入
摘 要:亨利·菲尔丁是一位热衷改善社会制度,心系底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小说中就借用了“大伟人”这个角色披露了英国因济贫问题治理不当,流民和贫民迫于环境压力成为强盗而滋生犯罪行为的现实,从而间接提高了社会治理成本;在治理方法上,由于强盗的类型不尽相同,只有分门别类实施接济和安置这些人才能提高社会救助效率;从根源上看,两位主角间的对立思想就强调了济贫本身的价值,因为救济贫民所产出的价值远高于政
摘 要:本文主要从存在主义理论中的“异化”,“本真”这两个视角简要分析《紫色》这部作品中主人公西丽是如何因为种族歧视以及黑人男性的迫害中被异化,又如何在寻找自我生存意义的过程中对“本真”的追寻。通过描写西丽寻找本真的过程,表达了沃克对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呼吁黑人女性像西丽一样斗争,获得本真,并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紫色》;西丽;本真  作者简介:王莹,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
虚实并存耕作分区技术规范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迟仁立,左淑珍虚实并存耕作技术是以虚实并存耕层为核心,在不同部位、深度、间隔以及市同时期进行虚实并存作业,包括间隔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