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有子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il521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螟蛉有子
  诗经是古代的歌谣,经过孔子选定,由汉朝人毛亭编撰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作“毛诗”。其中的小雅小宛篇有这样四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谷似之。”这四句的大意是这样:螟蛉的幼虫被蜾蠃带走了(蜾蠃将螟蛉的幼虫作为自己的孩子来养),好好教育你的子女,像蜾蠃带走螟蛉的幼虫一样。
  所以古代常用“螟蛉”来表示义子。
  但事实上,有人读到这句诗时,很不以为然。他就是陶弘景。
  《诗经》的旧注说,蜾蠃(一种细腰蜂)有雄无雌。繁殖后代时,是由雄蜾蠃把螟蛉(青蜘蛛)的幼虫衔回窝里,叫那幼虫变成自己的样子,而成为后代。这个说法经过证实了吗?陶弘景对《诗经》的叙述产生了怀疑。
  恰好有一天,陶弘景一个朋友也来找他探讨此事。陶弘景就去查书本,书本说的跟《诗经》旧注的一模一样。他想:这些书尽是互相借鉴的,看来查书是查不出什么名堂了。我何不亲自到现场看个究竟呢?
  于是,陶弘景来到庭院里,果然找到了一窝蜾蠃。经过几次细心的观察,他终于发现,蜾蠃不但有雌的,而且有自己的后代。那螟蛉幼虫并非是用来变蜾蠃的。而是蜾蠃衔来放在巢里,等自己产下的卵孵出幼虫时,作为它们的“粮食”。
  蜾蠃衔螟蛉幼虫作子之谜,终于被解开。
其他文献
是谁“偷”走好视力  这段时间,杭州市各小学在陆续统计今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视力,是其中一项。年级越高,孩子们近视比例越高,已不是什么新闻。但不少学校发现,一年级进校没多久的孩子,视力不良比例竟也超过三成,这其中大部分存在近视情况。一年级孩子的视力问题让不少校长揪心。  一年级小朋友为什么视力不良率这么高?除了遗传因素外,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户外活动不足等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  素材微评:
小女百睡图走红网络  微博上一组图片引来诸多网友围观。这是一位爸爸给女儿画的百睡图。这位初为人父的爸爸从2011年1月开始,两年中画了百余张女儿木朵的睡姿速写,十分温馨有爱。或许父爱不会像母爱那样直接,但一样在默默守护你,疼爱你!  素材微评:父爱也很伟大。每个爸爸爱自己孩子的方式都不同。不会画画的爸爸们羡慕嫉妒了吧。  “超级课程表”走红校园  还在用纸质的课程表?那你就out了!2013年3月
猫吃辣椒   老和尚问心爱的两个徒弟:“怎么样才能让猫乖乖地去吃辣椒?”徒弟都愣了,心想猫是不吃辣椒的,也绝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   大徒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捏着鼻子往嘴里灌,它就吃了。”   二徒弟说:“依我看,还是饿它三天,然后把辣椒拌到鱼肉饭里。”   老和尚还是摇头。   “那么师父您老人家有什么高见呢?"   “很简单嘛,你把辣椒水涂到猫屁股上面。猫屁股辣,不得不舔
1917年夏,北大在上海招生,刚从美国归来的胡适担任了阅卷工作,有一篇作文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毫不犹豫地给了满分。然而,这名考生其他几科成绩特别差,数学竟然考了零分。按照当时北大的规定,有一科考试成绩为零分就不予录取,但胡适爱才心切,在几天后的招生会议上,胡适慷慨陈词,为这名考生讲情,最后,这名考生终于被北大破格录取了。  后来,这名考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外争国
赫莱布是英国皇家探险队的一名成员。  1946年12月,赫莱布随皇家探险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历经9天的艰苦攀爬,他们终于成功地登上峰頂。可就在下山的路上,探险队遭遇了可怕的暴风雪。狂风漫卷着雪花,让探险队员们的每一步显得异常艰难。  暴风雪越下越大,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更让队员们绝望的是,他们所带的食品已所剩不多,如果停下来扎营休息,很可能在下山之前,大家就已经饿死;但如果继续前行,他们又会因为
结识大张一家,缘于他的儿子亮亮。  我们这栋楼在小区最北边,隔着一堵墙就是报社的大院。小区里的孩子放学后经常翻墙到报社的大院里玩耍,于是,墙上不时出现豁口。时间久了,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每次都是绕一大圈从报社的正门走进大院。这个小男孩就是亮亮。  起初,我以为亮亮胆子小。可是有一次,几个孩子踢球时皮球落到了高高的白杨树的树杈上。那一天,风很大,树梢随风摇来晃去,孩子们都不敢爬上树去
呼吸有节奏、脉搏有频率,大自然充满了快和慢的协调,“不会说话”的文字也暗藏着韵律哦!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节奏感,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只有把握住文章的节奏,阅读才会更有效。如果你读书时,感到越读越困,就说明你没有体悟到文章的节奏,另外,也说明你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本期,让我们来聊一聊阅读中的“快”和“慢”。  面对紧张的考试时间和不断增长的阅读篇幅,我们不得不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的阅读效率。效率来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械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也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夜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
阅读不仅要提高效率,讲究“快”,更要在一目十行的匆匆浏览中有的放矢地“慢”下来。阅读中的“慢”不同于生活中的“慢吞吞”,放慢速度是为了精细阅读,是为了更深更准确地领悟文章字句段所传达的意思。  文章的节奏不可能一快到底,但究竟该在哪里放慢阅读速度,该在哪里拉下速读的手刹?关键要在明确文章类型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去段落中追根溯源。  当读完一遍文章后,要问问自己这篇文章传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  父亲站在我家屋后洒满阳光的山坡上,一个多月后,那里将鲜花盛开。  “我得为蜂箱选个合适的位置,向阳、背风、花草树木要多。以后这里就是蜜蜂的家了。”  父亲开始修整那片山坡,两天后,把蜂箱从院子里扛到山坡上,5个蜂箱,来回10趟,60分钟。  父亲修整山坡时弯下的腰,扛着蜂箱时俯下的背,与地面折成那么虔诚那么低微又那么坚韧的角度。  2  其实我是不愿意父亲养蜂的。我知道被蜜蜂蛰一下有多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