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全球抗凝注册研究中国亚组基线数据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全球注册研究GARFIELD研究中国患者基线数据的分析,揭示目前中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

方法

GARFIELD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前瞻性伴部分回顾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包括前瞻性队列和回顾性队列2个部分。在中国按地域分布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9家医院,均为三甲医院。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诊断时的抗栓治疗,并计算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如上述评分≥2为卒中高危。

结果

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共80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入分析,平均年龄为(66.6±11.4)岁,女性317例(39.4%),年龄≥75岁的患者216例(26.8%)。合并卒中和(或)短暂性脑供血不足(TIA)116例(14.4%),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261例(32.4%)。患者CHADS2评分平均(1.7±1.1)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2.9±1.7)分。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有391例(48.5%),CHA2DS2–VASc≥2分的患者有630例(78.3%)。未用任何抗栓治疗的患者159例(19.8%);415例(51.6%)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231例(28.7%),其中华法林179例(22.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52例(6.5%)。在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其中68.3%(267/391)CHADS2评分≥2分和71.7%(452/630)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疗。随着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增加,服用新型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比例升高,CHADS2 –VASc评分≥6分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比例与华法林相同,均为14.9%(7/47)。

结论

中国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虽有改进仍不容乐观,抗栓治疗未按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卒中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率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将入选者按基线RHR不同水平分为RHR≤69次/min组、RHR 70~74次/mi
目的探讨采用穿刺心尖圈套器固定法辅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健康实验山羊5只,开腹后分离和穿刺腹主动脉。经穿刺口送加硬导丝至左心室,沿加硬导丝经腹主动脉将带瓣膜支架和支架输送装置送至降主动脉。小切口开胸暴露心尖,直视下穿刺心尖部,J形导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送至降主动脉。沿J形导丝送入5 F多功能导管和圈套器至降主动脉。操作圈套器,套住并固定支架输送装置头端。前送支架输送装
期刊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末期内径(LVEDD)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DCM患者296例,随访至少12个月或至全因死亡及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LVEF ≥ 50%及LVEDD ≤55 mm(男)或50 mm(女)为恢复正常标准。调查其发生率并分析预测因素。结果296例DCM患者纳入本
目的探讨儿童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经导管封堵术的1 06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83例;年龄(7.7±3.6)岁。室间隔缺损直径(4.0±1.8)mm,合并膜部瘤336例。术后第1、3天检查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者住院期间每天记录心电图;出院后,在术后第1、3、6、12个月检查心
期刊
目的对心脏移植受体心脏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探讨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的组织学和亚细胞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9例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的受体心脏,离体后立即进行肉眼检查、测量和摄像记录,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对病变的意义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用Masson染色标记心肌间质的纤维化病变,评估心肌纤维化范围和程度。结果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组织形态学表现为:心肌间质大量纤维组织呈网格状包绕心肌细胞增生,心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