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抵制回家作业运动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根据加拿大教育部门的规定:一年级学生,老师每天可以给予约10分钟的回家作业(这是所有学科回家作业的总量),以后每升一个年级,每天相应增加大约10分钟的回家作业。此外,在加拿大,节假日就是休息,老师不能给学生布置回家作业。所以一个暑假,孩子们没有任何的回家作业。
  儿子上学的这几年中,作业量的确没有超过教育部门的这个规定。我们生活的新不伦瑞克省,是加拿大唯一一个英法双语同为官方语言的省份之一,也是除魁北克外的最大法语区。这里的法语学习分早期和晚期浸透式。早期法语浸透式课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所以儿子从一年级起,就开始接受法语浸透式教育。儿子每天的作业就是阅读一本法语绘本,并记录阅读情况。法语绘本分成A至M各种等级,随着学习进程的加深,儿子的阅读也跟着提升。刚开始时,儿子阅读的绘本比较简单,一般每页只有一两句的语句,儿子只用五六分钟就能独立读完。二年级时,法语绘本慢慢地变成薄薄的章回小说,儿子能在10分钟之内读完。
  小学四年中,老师偶尔会布置数学、科技、社会科学等其他科目的回家作业。都是周一布置,周五交。儿子的回家作业非常有趣,比如,用意大利空心面和胶水设计制作一座结实牢固的桥梁。当然这些作业往往需要父母的帮助。儿子自己在网上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创作了一座具有中国风格的桥梁,让我这个中国妈妈非常自豪和兴奋,儿子牢牢记住了自己的中国根。而其他的作业,儿子一般都能在10-20分钟解决。
  前一段时间,儿子的学校给每位父母发了一份统计表,让父母对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量做个意见反馈,以下是给父母的三个选择:
  1、回家作业量太多了,应该取消回家作业。
  2、作业量正好,维持原状。
  3、太少了,需要增加。
  回家作业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进程,所以对于儿子那少量的回家作业,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维持原状。
  2
  一个星期后,回家作业量的统计结果出来了:要求增加作业量的父母寥寥无几,于是学校决定保持原状。后来我才知道:这次学校统计回家作业量的原因,是有些父母要求学校完全取消那点微乎其微的回家作业,而这次“无回家作业运动”的发起人,就是我校物理系的教授Pauline。Pauline和她老公Mathews都是我所任职的大学的同事,夫妻俩有4个孩子:3个儿子和1个女儿。老三和儿子在同一个班级。4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很棒。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家里没有电视机、游戏机。孩子们回家后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参加课外活动,自主阅读或者和朋友一起自创各种野外游戏。
  Pauline觉得回家作业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每天课后的“正式学习机会”,但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回家作业仅仅是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Pauline夫妇和孩子们的互动,就可以给他们提供无数的非正式学习的机会,而且这种学习更贴近生活。
  孩子们喜欢阅读书籍,Pauline和Mathews都是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并书写读书心得,每周定期开展一次书评,让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学会如何合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以及说服别人的能力。对于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运动,夫妇俩周末总是积极参与,并鼓励孩子们学乐器和乐理知识。每天晚上Pauline做晚餐时,孩子们会轮流帮忙。通过在厨房里做小帮手,他们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同时还让孩子们养成了多问、多动脑筋、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Pauline看来,过多的回家作业也就意味着孩子们回家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交流。为此孩子们就会错过许多积极玩耍、学习社交技巧的时间,以及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等学校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机会。而这些活动,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抵御儿童肥胖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在北美,对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近几年来,父母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多数父母和学者在普遍认可回家作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回家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比如:在许多家庭中,回家作业被看作是对孩子个人,以及亲子时间的入侵。更有一些父母认为,过多的回家作业剥夺了孩子闲暇的时间,导致睡眠不足,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失去了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进而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还可能助长欺骗等不良品性。
  所以,许多父母开始抵制学校给孩子过量的回家作业,他们认为,功课不一定能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甚者认为,回家作业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当疲惫和不堪重负的父母,发现自己需要不停地催促不愿做回家作业的孩子。
  临床心理学家哈里斯?库珀(Harris Cooper)带领的团队,进行了一项有关回家作业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回家作业对高中生成绩的积极影响很大;对初中生也有一定影响,但功效大约只有高中生影响的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尽管回家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但那也是很小的成效。
其他文献
暑假到了,孩子独自在家的时间多了。小鬼当家,可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哦。对于那些可能遇到的危险,爸爸妈妈要充分认识,并尽量消除各种隐患,做到防范在先。孩子的安全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  高空坠落:可怕的幼童“杀手”  2012年3月13日,在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香山路社区,发生了一起3岁男童坠楼事件:妈妈去买菜,儿子青青不愿出门,妈妈留他独自在家看动画片。可妈妈才离开一会儿,青青就从9楼阳台“飞”了下
期刊
“我很幸运,”乔布斯回忆起养父保罗时,曾深情动容地说过,“我父亲保罗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我只希望我对我的孩子们,能做到像我父亲对我那般。”   乔布斯的生母乔安妮西贝尔未婚生子,不得不四处寻找收养家庭。但非常想收养一个非婚生子的乔布斯夫妇没有大学文凭,家境普通,西贝尔一直拒绝在收养文件上签字。直到夫妇二人承诺一定让小乔布斯上大学,她才做出了让步。   1960年,乔布斯一家人从旧金山搬到了加州
期刊
一天,女儿做作业时,问我,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有着乡间生活经历的我,自然知道小麦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准确形容小麦花的颜色,因为那是一种不太白的灰白色。对一个没有直观过的事物,表达与理解是很难合拍的。   有意思的是,过了几天,这样的题目,女儿又做了一次。可遗憾的是,女儿虽然写出了答案,可是小麦花的颜色,在她的内心依然是一片空白。甚至她已经把小麦花三个字当成了一种没有生命
期刊
前一段时间,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学生佩戴绿领巾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谴责学校对差生的歧视行为,很多家长对此也表达了强烈不满。现实生活中,孩子受到与绿领巾类似的不公平待遇还有许多,而父母对孩子“贴标签”的行为更是普遍,这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往往更大。    听听孩子的委屈     一位女大学生自述:十几年来,自卑一直像虫子一样噬咬着我的心——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又丑又笨的女孩
期刊
近日,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人口和计生委、省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江苏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规划》针对家庭教育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扩大城乡家庭教育公共服务覆盖面,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子能力,健全家庭教育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保持全省家庭教育工作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总体
期刊
1   儿子袁来一直很羡慕哥哥姐姐们脚踩“风火轮”(带闪光轮的直排轮滑鞋)在小区广场上驰骋的帅气模样。我觉得轮滑是项不错的运动,既可以训练孩子的平衡感、身体协调性,又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就给他买了双轮滑鞋。   收到礼物,儿子等不及让我帮他戴上护具,就迫不及待地要试试驰骋的感觉了。可是他刚向前跨出一小步,立刻重重地摔在地上。我扶着他站起来,鼓励他,“再试一次!你羡慕的那些哥哥姐姐们也是这样不断
期刊
2011年底,继“虎妈”之后,“中国狼爸”萧百佑因其以“打”为家规的严厉教育,及将三个子女培养进北大的“成果”,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家庭教育观点,引发全国媒体、学者、普通家长的争议。当萧百佑扛着鸡毛掸,作客江苏教育电视台《现在开讲》节目录制现场时,现场嘉宾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强烈指责“狼爸”是南霸天、黄世仁,“狼爸”的教育是“奴性教育”,萧百佑却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
期刊
案例:   在武汉一家国企工作的张强,和女教师朱虹结婚后不久,儿子小健出生了,一家三口过着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儿子慢慢长大,这种生活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夫妻俩的工资在武汉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为了满足让儿子上师资好但学费贵的双语幼儿园的心愿,朱虹和同事做起暑期培训,每天早出晚归,张强也开始找门路赚钱。   2004年9月,朱虹如愿以偿,夫妻俩满脸喜悦地把儿子送进了双语幼儿园。可是不久,
期刊
赵真睿,一个在小学时数学从没考过满分的小姑娘,高中数学却经常考满分,并被保送北京大学。在新书《梦想之路——好家教,让平凡的女儿上北大》中,赵真睿的父亲赵倡文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了家庭教育的心得。他说得最多的是:家长要有一颗悔过的心。家长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误,并勇于承认错误,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成长环境。    认错,让“笨”女儿找自信     当女儿呱呱坠地时,正是
期刊
情景一:   瑶瑶姐姐来家里做客,两个小家伙正玩着,突然女儿心血来潮,开始玩起了电话游戏:   “喂,你是巴拉拉巴小魔仙吗?我是你的朋友,今天我出去玩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另一个朋友太阳花……”   后来,我到客厅看报纸,听不清小家伙具体说了些什么,反正感觉她一直在说个不停。吃晚饭时,瑶瑶妈妈告诉我,女儿打电话时编的故事还真像那么回事,有鼻子有眼的呢……  情景二:   “啊,来电话了,来电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