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渡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年间,漳河泊岸村的渡口,因种有大片桃树,就叫桃花渡。
  河生是桃花渡的摆渡人,长得面皮紫红肌肉精壮,早几年在军阀阎锡山的队伍里混,也算出息,混到了团长,可不知怎么突然就归隐到桃花渡做起了摆渡人。
  河生用一根长竹篙撑着渡船,一日日往返于漳河两岸,渡男女,渡牛马,渡鸡鸭。只要人想渡又能渡过去的,河生无所不渡。
  一般渡口,到了天完全黑下来,任对面怎么喊,摆渡人只管装聋作哑,决不轻易夜渡,这是老规矩。河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已经百无禁忌。
  那年初春,河生渡过一个外地的打铁匠后,天就暗下来了。河生烧火做晚饭,饭后坐在一晃就吱吱乱响的竹椅上吸旱烟养精神。金黄色的烟叶子换了两次后,小土屋外面就全黑了。河生在布鞋底上磕铜烟袋锅里的死灰时,灰烬里突然爆闪出一个大火星子,映得河生丹凤眼里的双瞳漆亮异常。
  河生刚要睡觉。
  小土屋门口传来了敲门声,门外含混地说:“过河。”
  河生眉峰耸了耸,闷声说:“来了。”
  河生稳稳地站起来,竹椅没有发出惯常的吱吱声。河生顺手拿起桌上的酒瓶,一仰头喝了两大口,这才去开门。门外先扑进夜的黑,然后才显出一个比夜更黑的大高个儿。大高个儿见河生出来,转身就走。河生脚步重重地跟在大高个儿后面,经过守门的大黄狗身边时,大黄狗只是懒洋洋地向河生轻呜一声,对前面的大高个儿毫无反应。河生暗中摸摸自己胸口的弹痕,那丑陋的伤疤就像一道“百无禁忌符”。
  到了渡船跟前,见河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人,河生数了数,加上大高个儿,整整十三个!那些人面目模糊,但都似曾相识。
  河生又摸摸胸口的伤疤,口气冷硬地说:“都来了,一船渡不过去,分两拨吧。”
  先前敲门的大高个儿不容商量地说:“我们要一个一个过去!”
  河生解船撑篙,大高个儿第一个跳上船去,身影轻飘飘的,落船无声。船到了渐起旋涡的河中心,大高个儿开口说:“你应该认识我。”
  河生把紧竹篙:“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是我杀过的第一个。”
  大高个儿恨声说:“阎锡山攻打黄柏镇时,你我两支枪相互指着对方脑袋。”
  河生忽然笑了:“兄弟,很侥幸我的手比你快了那么一点点儿。”
  大高个儿硬生生掐断了自己的话头,等船到了对岸,才幽叹一声:“我要是比你快一点儿,活着还得继续杀人,杀人真的很痛苦。”
  第二个过河的是个跛子,他箕踞在船上,右手一直按着船底。河生说:“记得你偷袭我,我回身一刀,你就剩一条腿了。”
  跛子一言不发,右手更用力地抵在船底。河生怜悯地说:“船底潮湿,你还是坐棉垫子上吧。”
  跛子缓缓抬起一直抵着船底的右手,一道白花花的水柱从船底涌起。还没有等河生怜悯的表情转换成惊诧,跛子就把穿破船底的水柱封压下去,船底完好完损。跛子起身下船,整个渡河过程无一言。
  第三个獐头鼠目,一上船就被河生厉斥:“不想再来一遍,就好好坐着别动!”
  第三个就泥雕木刻般老老实实渡过河去。
  对每一个过河的,河生都有一套专门的说辞。有惊无险地渡到第十三个时,河生已经手腕酸软无力,累得快虚脱了。第十三位是个窈窕女人。河生把身子仰躺在船上,四肢伸放,任船逐流,閉着眼睛跟女人说:“你也来了?”
  女人俯视着疲惫如宿醉的河生,长发像缓缓流淌的河水:“你是个真英雄。”
  河生笑笑:“所以他们要你对我使美人计?”
  女人:“他们要你的命。”
  河生:“我本来打算带你一块儿归隐。”
  女人:“假若你没有杀我,我就会杀了你。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河生:“现在你来了,我的命就给你了,一命抵一命吧。”
  女人依偎着河生凉气森森地躺下,柔声问河生:“你为什么不把命给前面那十二个?你也欠他们一条命。”
  河生疲惫得根本睁不开眼,更像是喝醉了酒:“你是我唯一真心爱过的女人,只要我愿意,命算什么!”
  在凉凉的夜风中,河面上微显水光,碎波粼粼,有鱼窜动时弄出的哗哗声响,河对面的草丛里有昆虫在啾啾细叫。
  女人叹口气:“我也奇怪自己怎么就对你怨恨不起来。”
  ……
  早上有人在河对岸喊河生摆渡时,见河生熟睡在没系缆绳的渡船上,渡船羁绊在苇丛里,晃晃悠悠像个大摇篮。河生睡得很沉,还一脸笑意。
  没有人知道河生在他昨晚的梦乡里经历了什么,但有人知道河生曾杀死过十三个人。
  选自《百花园》
其他文献
偌大的大雄宝殿佛室内,宝相庄严的大势至菩萨。外坊新做的香烛已是燃了数个时辰,而蒲团上端坐的僧人一手执佛礼一手敲木鱼,口中轻诵着《法华经》。一时间香烟袅袅,佛声琅琅。此般光景自辰时至此刻,已是过去了两个时辰。  “咚咚”, 敲门声传来。“行痴法师,我找你听课来了。”隐隐是一女子声。见门内只是无休止的诵经声与木鱼聲,女子敲门声中又透着几许急切。  门内之人轻叹,“唉……”  吱,门开了。  只见那女子
期刊
金三把自己推出家门,来到街上的时候,金色的阳光将这条窄窄的尾巴街照得通亮,于是他右臂上那条文着的龙,便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金三垂涎着口水,似笑非笑,嘴里含糊不清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金三被人割了腿筋和舌头,脑袋也被打成重伤,出门只能靠这辆残疾车。  金三从前可不是这样,膀大腰圆,虎虎生风,嘴上叼着烟,右臂文着龙,让人三分怯。  那时金三还是龙二的安全助理。说白了,就是龙二的保镖。  龙二是森州
期刊
年初,搬到一个城中村。独门独院,很清静。  收拾完行李,在村子里遛了一圈。这里是城中村,白天小孩要上学,大人要上班,很少看到人,一到晚上就热闹了。荷塘边,走廊上,凉亭下,大操场上,都挤满了人。让我惊奇的是,这里的狗特别多,有常见的金毛、拉布拉多、泰迪,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而他们的狗,就在旁边相互嬉闹。  过了一个月,我总算看出来了。他们聚在一起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话题,
期刊
二三月软人。  二三月春风和煦,春光轻柔柔落进邻家院门。  日光迎夕晒,门做两用,大门不消过多介绍,长长的高门槛打出世之日起便自我标注,用来走人的。  唯有男人的长脚板才承得起如此宽高。  垛,陆石桥方言中门垛的意思,芦叶最爱做的事便是发呆,目光伴随迎夕晒的光照,自然而然转移到门垛上。  门垛,一面半开的小门栏。  不知怎的,上到小学的芦叶总能想起课本中晏子使楚的情节,书里的门垛,该比邻家大。  
期刊
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狀,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特丽莎!”  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  有人走过。我又叫了一声:“特丽莎!”那人走近我,说:“你不叫得响一点,她是听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吧。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叫。”于是他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特丽丽丽莎莎!”  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
期刊
主人上班去了。阿旺蹲在门口,冷眼看着阿咪围着柜子、桌椅追老鼠。  阿咪东冲西突,总是不能得手,鼠儿上窜下跳,跟阿咪玩起了捉迷藏。阿咪累得气喘吁吁。  “旺兄,快来帮忙捉了这鼠辈。”阿咪向蹲在门口的阿旺求援。  阿旺摇摆头,不帮忙也不说话。鼠儿许是玩累了,便对阿咪说:“咪哥,累了不玩了,鼠弟我先去睡了。拜拜。”说完钻进柜子底下失了踪迹。柜底缝隙太小,阿咪进不去。无可奈何,踩着T台走秀的猫步来到门口,
期刊
“坐婆车”是沁水湾几代人内心最深的记忆,而九婶就是这记忆深处最重要的人物。这种纯手工打造的木制婴儿车,整车不用一颗铁钉,各个构件都是榫榫相扣,卯卯相连。孩子坐在里面,稳稳当当,欢蹦乱摇,也不会翻车。沁水湾的人们都知道,九叔是当地有名的木匠,九婶是九叔的第一高徒,她最好的作品就是十台硬朗强实的“坐婆车”。  那年月,穷;那日子,难。庄稼人心中的期盼就是攒够了木料,請九叔到家里打一辆做农活用的架子车。
期刊
秀水乡梨花节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我谢绝了乡里的挽留,独自来到白石村。来西河县工作快一个月了,还没抽出时间去看望五舅,今天正好去。  班长是凌晨一点给我发的微信:“明天别休息了,代我去一趟秀水乡的梨花节,辛苦啦!”紧接着又是一条:“欠账太多,慢慢还,注意团结,哥为你好。”班长是刘书记的代称,非正式场合大家都这么叫。班长说的团结是周四我们开了一次常委会,我的态度是保留意见,我的原则是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
期刊
幼时我得过一只笼,名曰金翅。  美轮美奂,不似凡物,这样的词汇都不足以构成它的传奇。这只笼真正的稀巧之处在于传言它可引得凤鸟。  这种传说中的神鸟,从没有人见过它的真正面目,兴致上来便想去试,却被母亲拦住。  她问我道:“阿娇,你可知你要引的是谁?”见我神色惶恐,她第一次用温柔的语气对我说“是龙 ”。  那时,我尚不能解她语意,和那晦暗不明的神色,还是孩童的我,只心中欢喜她对我的温和,让我体会到一
期刊
小城偏南有一条街叫水韵天街,街前面是清泉河,后面是成片的坡地。整条街的房子,清一色是青砖灰瓦,房檐高低错落,翘起的廊角挑起一串串大红灯笼。这条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街面在活跃了几年后,不知何故,逐渐显出了衰败的迹象。然而,一个叫齐祺鱼锅的火锅店却一如既往地红火。  火锅店后门的门口有一棵桂花树,每到下午两点至四点桂花树底下便热闹起来。这个时段正是火锅店员工的休息时间。这些穿着同样工作服的员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