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学习,绽放言语之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中段学生和人教版中段教材为例,根据中段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从“营造宽松环境,激发表达欲望;品味文本语言,寻找语言规律;挖掘教材资源,培养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言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言语发展区不断前移,从而绽放美丽的言语之花。
  关键词: 中段学生 人教版中段教材 言语学习 语言表达能力
  潘新和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课程的特性,即学习言语。学习言语,包括学习个人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体现。”[1]口头语言的听、说及书面语言的读、写都是言语的学习,学生的言语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学习言语要通过动态的语文实践,把文本语言转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举一反三地领悟语言的内在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现有言语发展区不断前移。
  笔者以小学中段学生的中段教材为例,是因为小学中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转折期,这告诉我们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笔者这两年来任教三、四年级,对中段学生和教材比较熟悉和关注,根据中段学生的言语发展特点和中段教材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两年来在课堂上关注和培养学生言语学习的探索。
  一、营造宽松环境,激发表达欲望
  心理学研究证实,只有当个体获得心理上的安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信任时,才会感受到心理自由,展开积极思维,从而产生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多表达,提高他们对语言的使用频率,帮助学生主动使用语言。营造宽松环境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是教师的语言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2]课堂是学生学习言语的一个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他们乐于表达、畅所欲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鼓励性。当观察到学生想要表达看法,但又缺乏勇气时,教师要以鼓励性的语言给他(她)机会表达。在教学《去年的树》,问小鸟可能会对灯火说什么时,笔者看到有一个女生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于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她说:“你来说说看,说错了没关系,大家都是来学习的。”她站起来说:“虽然你就要燃完了,但我们的友谊之火却永远燃不完。”笔者听了不由得跷起大拇指夸她:“你真是一个小诗人!”从此,她上课发言积极,常常一语惊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
  2.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创设情境,唤起激情;创设悬念,激发好奇心。有时候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不会发散思维,这时老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进行适当引导,比如说:“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入情入境,语言表达欲望被激发。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备以上两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关心、尊重,受到启发,从面迸发出蕴藏在自己身上的巨大的学习力量,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言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客观方面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段小学生和低段相比抽象逻辑思维渐强,但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还是很感兴趣。他们大多好动好奇,有趣的动画、动听的音乐等都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在观看、倾听时触动脑部神经活动,促进言语发展。
  比如,笔者在教《火烧云》时出示图片请学生观赏。学生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真美啊!”笔者接着说:“除了一个‘美’字,你们还会用更精彩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感受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五彩缤纷、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等。从“美”到“流光溢彩”这是言语发展的直观过程。
  运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愉悦放松的状态,不仅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言语,表达的欲望更强烈。
  二、品味文本语言,寻找语言规律
  中段学生的言语发展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顺应学生的言语发展,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感悟体验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和差异,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在听说读写中建构相应的言语知识和技能。结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言语发展特点和语文教材特点,笔者从品味文本语言、寻找语言规律这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言语学习能力。
  (一)品味文本语言
  如第八册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中写母鸡的叫声:“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在交流对这句话的感受时有一学生说:“起疙瘩是很不舒服的,所以从‘疙瘩’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母鸡。”另一学生听了,马上补充说:“疙瘩一般是起在皮肤表面的,而这里是说心中起疙瘩,说明作者开始是发自内心的讨厌母鸡。”由此可见,学生能够抓住这“心”字发现问题,剖析作者用字的秘妙。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品味运用语言的妙处,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言语发展必定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寻找语言规律
  在小学课内阅读中,学习语言应重于学习阅读,且各年级有不同的侧重。低年级学生的口语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但其口语大多带有方言色彩,因此从三年级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规范的书面语,寻找学习语言的规律,同时进行语言表达和语感的训练,使其内部言语得到发展。这里举两个例子以抛砖引玉。
  1.进行句式转换学习语言的规律。如第七册《蜜蜂》里就有这样一句: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让学生试着把这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提炼句式转换的方法。再读读比较一下,课文中为什么用反问句?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学会句式转换的方法,还感受到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感情更丰富,从而明白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特点,为了表达更准确,可以运用表达得更好的句式。
  2.抓住关联词语学习语言的规律。以《蜜蜂》为例,课文中有许多句子中都运用关联词语,我请学生先给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再根据提供的关联词语给括号里的词语换一对合适的关联词。
  (1)(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用上以上的一对或别的关联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课堂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语言规律的方法就是把课文的具体内容和语言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填关联词语体会一个句子前后两个部分的内容是有联系的,再进行换词语练习,寻找到类似的关联词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学生的语言发展更准确、更规范、更有条理,再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用上关联词语说一句话,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三、挖掘教材资源,培养表达能力。
  人教版中段的教材中有很多文本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有很多是优质资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就能使学生不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还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此从补白和创作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给留白处补白
  如教第八册《去年的树》结尾时请学生补白:鸟对灯火会说些什么?学生回答:“虽然我们要分别了,但你永远在我心中。”“虽然你就要燃完了,但我们的友谊之火却永远燃不完。”“虽然我和你就要永别了,但我们的友谊纽带却会永远也不会断裂!”学生表达得很精彩,语言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如果第一种语言是很真实平常地表达对树的深厚情谊的话,那么第二种则更进一层地显示出学生言语思考的痕迹,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相似的内容,在思考过程中关注“燃”字品味语言的特点,展现一个言语思考过程。而第三种表达更有深度,把燃字内化为一种无形的感情纽带,从另一个高度使言语的思考过程得到提升。
  (二)发挥想象创作
  教材中除留空白的地方可以让学生练习说话或练笔进行补白,还有一些地方作者留待读者去创作的。如教学第八册《电脑住宅》后,笔者请学生自己想象创作:未来你的家里的哪一个地方的是怎样利用电脑生活或工作?举例学生的创作:
  你瞧,电脑还是我家辛勤的园丁呢!我家的花园里安装了一个“保护”开关。在花开的季节,如果有台风来袭,我只要按一下“保护”按钮,立刻就会弹出一张很大的佑护膜来保护我的花,使花儿们安然无恙。若是……
  从以上学生的创作可以看出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有条理地、恰当地运用关联词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达到言语创作的一个高度。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中,学生这种语言的运用艺术、表达智慧是通过一个个言语实践和言语个案体现出来的。教师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创作契机,既能帮助学生运用言语解决问题,又能获得思想与言语的提升。
  除上述几点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言语学习之外还有更多的方法,今后还需要不断探索发现。这两年的关注和实践,让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育,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学习,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生命本能中的言语欲求和言语天赋唤醒并挖掘出来,加以培养,使言语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需要和自觉追求,促进言语发展,从而绽放精彩的言语之花。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5.
  [2]王绍德.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Z].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XJJ200706029.htm,2007-06/2012-12-20.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的语感是英语学习的支点,对学生学习英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感来自语言实践,同时指导语言实践,语感的培养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教师要明确语感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谈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英语语感的重要性及策略。  关键词: 英语语感 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引发了对语感的研究。在我国,夏丏尊先生首先提出语感概念,其后叶圣陶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分组合作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的智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生本课堂 教学效率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将班里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孔乙己善良、儒雅,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许多人认为孔乙己的死是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笔者认为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固然有弊端,但是把孔乙己的死因完全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对孔乙己的死负最大责任的应是他自己。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固然对一个人的
2010年12月2日下午,我们随指导老师前去北碚区第二十四中参加教研活动,由年轻帅气的张老师讲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电阻》一节,课后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分析如下: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重点为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和电阻的决定因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结合控制变量法,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及电阻与各因素间的初步关系,属于物理技能范
摘 要: 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少数青少年思想不成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极易从众。因此,如何引导中职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的副作用,对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巨
摘 要: 基于“学”的课堂,教师应当从学生出发,让语文学习充满趣味。  关键词: “学”的课堂 语文学习 情趣性教学原则  在《我的“五重”语文教学观》中,于永正用“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概括了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讲究趣味性。  《小语鉴赏学》在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中,特别列出一条“情趣性原则”,作者陈志华这样论述原委: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又认识到,还有比能
摘 要: 口语,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但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现状是诸多学生不愿甚至不能在公众场合流利地表达观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迫在眉睫。文章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问题。  关键词: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融入社会 能力培养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专业上的成功,只有15%仰仗其专业技术,而另外的85%则要靠人際关系和处事技
摘 要: 为了提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在组织与管理、选题与指导、审查与监督等环节的改进措施,作者对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毕业设计 质量监控  1.引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都是放在最后一年进行。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采取了“3 1”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1],学生最后一年大多在“北上广”等大城市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三实验复习中,要以实验基础为主线,以实验能力为核心,夯实实验基础,重视方法迁移,关注学生能力发展,从而提高课堂实验复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 生物实验 复习策略 实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通过实验推导和论证得来的。实验作为支撑生物“大厦”的主干,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实验题赋分较高,一般保
摘 要: 大班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各方面能力趋于成熟,探索欲和求知欲逐步增强。因为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感兴趣,所以单一、枯燥的学习会让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创设真实、动态的情境则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增长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让活动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 《宝岛台湾》 活动情境创设 大班社会活动  一、活动简介  大班社会活动《宝岛台湾》是幼儿教材中的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