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央企积极响应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充分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依托自身在产业链核心地位,纷纷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缓解了自身资金支付压力,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建筑产业链和谐共赢。建筑央企应在供应链金融平台安全可控、平台优化建设和客户服务上持续优化,不断提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金融科技;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信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纷纷开发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如建行的建信融通、中行的融易达、农行的保理e融等。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加速在产业领域应用,特别是依托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应用将极具前景。借助金融科技,产业链核心企业依托产业链核心地位也在加速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及产品,建筑央企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
1 业务开展背景及情况
建筑央企所处建筑产业链中游,业主不及时给付工程款形成高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而建筑央企往往利用产业链优势地位赊欠供应商的货款保障资金链安全,形成大量的结算负债。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9年9月30日八家
八家建筑央企主体上市公司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含葛洲坝)、中国中冶、中国化学。建筑央企主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6422亿元,存货合计13293亿元,应付账款合计15178亿元,应付票据合计2274亿元。然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促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10月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国家层面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法”,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违约拖欠市场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大型企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因此,结算负债与有息负债的边界正在慢慢模糊。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信用为纽带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能缓解核心企业资金支付压力,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产业链和谐共赢。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党和国家层面明确了推动供应链创新的指导思想,各部委纷纷发布多项政策,鼓励应收账款融资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等建筑央企先后并开发构建了各自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2 中国电建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2018年7月中国电建启动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电建供金平台),11月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上开具的可扭转、拆分和贴现的电子支付凭证为“电建融信”。电建供金平台整体业务架构包括施工企业授信、融信票据的开具、融信转让、供应商融资、再保理以及资产证券化等。电建集团所属施工企业根据子分公司及项目部实际业务需求,将电建融信额度分配至下层业务实体,各业务实体在额度范围内发起电建融信的开具,并由上级签章单位审核后正式开具并给付供应商,供应商签收电建融信后有三种选择:一是再支付给其供应商,多级流转,流转层不受限制;二是提交融资申请,支付资金成本,提前取得账款;三是持有到期后由电建供金平台确保结算资金自动到账,收款无忧。电建供金平台承担了中国电建全集团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工作,并出色完成清欠工作,截至2019年11月底,平台供应商成功注册3949家,开具电建融信66亿元,融资50亿元,转让规模36亿元。电建供金平台具有如下四点作用。
第一,拓展服务领域,增强客户粘性。依托电建供金平台,利用电子支付凭证可融资功能迅速找到产业链上有资金需求的供应商,便于勾勒业务场景、营销保理业务、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可协助施工企业树立、推广商业信用,提高各级供应商对中国电建集团的黏性和忠诚度。
第二,提高融资效率,快速清理三角债。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国电建应付账款超过1000亿元,上游供应商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于庞大的业务量,电建供金平台可以帮助集团快速反应,提高服务效率,做到保理融资从“周放”到“日放”,最终实现“秒放”;基于系统的电子支付凭证,可以解决传统商票不可拆转、拆融的问题,提高供应链整体支付效率,快速清理三角债,提升供应链上的资金、资产流动性。
第三,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产业活力。基于中国电建集团内施工企业增信作用,可向多家金融机构整体议价,建立集团与金融机构新型的合作模式,降低供应商的综合融资成本,保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稳定性,也使集团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第四,控制法律风险,增强风控能力。电建供金平台上嵌入的法律合同、协议等文件均基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CA认证体系,完成线上签订工作,并保证协议签订的法律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控制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同时,利用平台运营积累的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可以精准识别欺诈风险,智能评估信用等级,使风险控制更加科学有效。
3 有关发展建议
建筑央企依托其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以供应链融资为立足点,构建内外互利共赢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圈,各建筑央企应在供应链金融平台安全可控、平台优化建设和客户服务上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自偿性。建筑央企处于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地位,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因此其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核心因素。追根溯源,建筑业央企供应链金融业务终极风险来自施工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工程款的回款速度,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控、加大力度开展应收账款清收和加快存货资产的盘活将从根本上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自偿性,有利于保障整个集团资金链的安全。
第二,合理配置供应链金融资源,防止结算债务过度刚性化。建筑业央企要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额度管控,对开具电子支付凭证单位可收取保证金等措施,防止供应链金融业务过度开展带来的电子支付凭证超过了其承受极限,防止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危及建筑央企信用。
第三,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开放共赢促发展。建筑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在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各级供应商覆盖面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更便捷、更普惠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各类用户的体验感。建筑央企要加强供应链金融平台与其他平台的纵横联合,推动供应链金融平台与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和成本管理系统等各类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门槛和壁垒,拓宽生态边界,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包容开放和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第四,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建设运营。建筑业央企金融科技人才普遍不足,要围绕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制定人才需求、团队建设和人才激励保障政策等,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注重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既懂金融科技还懂建筑产业的专业人才,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乔建升.建筑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6).
[2]马翼.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0).
[3]赵成国,沈黎怡,马树建,等.金融科技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演化趋势研究[J].财会月刊,2019(21).
[4]刘江.互联网时代供應链金融共享平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7(24).
[关键词]金融科技;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信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纷纷开发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如建行的建信融通、中行的融易达、农行的保理e融等。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加速在产业领域应用,特别是依托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应用将极具前景。借助金融科技,产业链核心企业依托产业链核心地位也在加速打造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及产品,建筑央企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
1 业务开展背景及情况
建筑央企所处建筑产业链中游,业主不及时给付工程款形成高额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而建筑央企往往利用产业链优势地位赊欠供应商的货款保障资金链安全,形成大量的结算负债。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9年9月30日八家
八家建筑央企主体上市公司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含葛洲坝)、中国中冶、中国化学。建筑央企主体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合计6422亿元,存货合计13293亿元,应付账款合计15178亿元,应付票据合计2274亿元。然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促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是10月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国家层面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法”,条例第32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违约拖欠市场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大型企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因此,结算负债与有息负债的边界正在慢慢模糊。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信用为纽带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能缓解核心企业资金支付压力,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产业链和谐共赢。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党和国家层面明确了推动供应链创新的指导思想,各部委纷纷发布多项政策,鼓励应收账款融资及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等建筑央企先后并开发构建了各自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2 中国电建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2018年7月中国电建启动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电建供金平台),11月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上开具的可扭转、拆分和贴现的电子支付凭证为“电建融信”。电建供金平台整体业务架构包括施工企业授信、融信票据的开具、融信转让、供应商融资、再保理以及资产证券化等。电建集团所属施工企业根据子分公司及项目部实际业务需求,将电建融信额度分配至下层业务实体,各业务实体在额度范围内发起电建融信的开具,并由上级签章单位审核后正式开具并给付供应商,供应商签收电建融信后有三种选择:一是再支付给其供应商,多级流转,流转层不受限制;二是提交融资申请,支付资金成本,提前取得账款;三是持有到期后由电建供金平台确保结算资金自动到账,收款无忧。电建供金平台承担了中国电建全集团的“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工作,并出色完成清欠工作,截至2019年11月底,平台供应商成功注册3949家,开具电建融信66亿元,融资50亿元,转让规模36亿元。电建供金平台具有如下四点作用。
第一,拓展服务领域,增强客户粘性。依托电建供金平台,利用电子支付凭证可融资功能迅速找到产业链上有资金需求的供应商,便于勾勒业务场景、营销保理业务、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可协助施工企业树立、推广商业信用,提高各级供应商对中国电建集团的黏性和忠诚度。
第二,提高融资效率,快速清理三角债。截至2019年9月30日,中国电建应付账款超过1000亿元,上游供应商迫切需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于庞大的业务量,电建供金平台可以帮助集团快速反应,提高服务效率,做到保理融资从“周放”到“日放”,最终实现“秒放”;基于系统的电子支付凭证,可以解决传统商票不可拆转、拆融的问题,提高供应链整体支付效率,快速清理三角债,提升供应链上的资金、资产流动性。
第三,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产业活力。基于中国电建集团内施工企业增信作用,可向多家金融机构整体议价,建立集团与金融机构新型的合作模式,降低供应商的综合融资成本,保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稳定性,也使集团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第四,控制法律风险,增强风控能力。电建供金平台上嵌入的法律合同、协议等文件均基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CA认证体系,完成线上签订工作,并保证协议签订的法律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控制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同时,利用平台运营积累的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可以精准识别欺诈风险,智能评估信用等级,使风险控制更加科学有效。
3 有关发展建议
建筑央企依托其产业集群优势,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以供应链融资为立足点,构建内外互利共赢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圈,各建筑央企应在供应链金融平台安全可控、平台优化建设和客户服务上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自偿性。建筑央企处于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地位,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因此其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核心因素。追根溯源,建筑业央企供应链金融业务终极风险来自施工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工程款的回款速度,因此,加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控、加大力度开展应收账款清收和加快存货资产的盘活将从根本上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自偿性,有利于保障整个集团资金链的安全。
第二,合理配置供应链金融资源,防止结算债务过度刚性化。建筑业央企要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额度管控,对开具电子支付凭证单位可收取保证金等措施,防止供应链金融业务过度开展带来的电子支付凭证超过了其承受极限,防止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危及建筑央企信用。
第三,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开放共赢促发展。建筑央企要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在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各级供应商覆盖面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更便捷、更普惠和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各类用户的体验感。建筑央企要加强供应链金融平台与其他平台的纵横联合,推动供应链金融平台与银行、财务共享中心和成本管理系统等各类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门槛和壁垒,拓宽生态边界,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包容开放和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第四,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保障系统建设运营。建筑业央企金融科技人才普遍不足,要围绕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制定人才需求、团队建设和人才激励保障政策等,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注重从业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既懂金融科技还懂建筑产业的专业人才,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乔建升.建筑企业供应链金融应用分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9(6).
[2]马翼.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0).
[3]赵成国,沈黎怡,马树建,等.金融科技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演化趋势研究[J].财会月刊,2019(21).
[4]刘江.互联网时代供應链金融共享平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