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6日,“播撒幸福种子催放心灵之花”暨皇城根小学“灵动从常态中来”体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百年老校皇城根小学官园校区召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赵立教授,以及300余位北京各地的体育教师参与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此次教学研讨旨在结合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立足城区学校场地狭小的特定条件的限制,集师资特长,力求充分发挥教师专项。在常态研修中,学校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相融合的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学方法策略,又是学生量化评价的方法,学生们通过练习提高课堂效率,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课间操环节,学生们分别展示了篮球和武术的技能练习。伴随着律动明快的音乐,近200名学生组成方阵一起拍起篮球。篮球操以控球能力为主,包含了单人单球、单人双球、双人对抗、双人运球互传等动作。动感的音乐,摆动的身体,熟练的控球,童真的脸庞漾起的灿烂微笑,孩子们的篮球操表演展示出了巧妙的动作组合和精心的编排,给人一种体育艺术的审美体验。
随后入场展示的是由160多人组成的《旭日东升》武术操方阵。学生四人一排,排排“归一”,一招一式表现出力度与气势,身心合一,目光如炬。学生们扎实的武术素养与饱满的精神面貌赢得了现场观摩教师、嘉宾的喝彩。
在篮球教学展示项目左右手交替运球中,教师设定的认知目标是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动作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技能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时重心的变化,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判断力和空间感;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在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明确阐述了练习动作的要领:两脚左右开立,球由身体一侧起单手按拍球的侧上方,经地面反弹成“V”字型到另一侧,左右手交替运球。在认真观察教师的运球动作示范后,学生们跃跃欲试,由简到难依次进行挑战练习,体会身体重心的左右变化。同时,在教学环节中,适时穿插进行“1对1”对抗游戏、双手运球接力赛、呼啦圈拉球跑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巩固了学生的篮球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武术教学展示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指导,并步抱拳、开步冲拳、虚步亮掌、动作迅速有力,孩子们“哈!哈!”的叫喊声,稚嫩却有气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秘籍”:为有效体验转腿时快速发力的技术特点,每个学生的大腿上均用橡皮筋系着一个海绵包。发力前,沙包垂在膝盖外侧,快速发力转腿后,沙包打在大腿内侧才算合格。
在学生进行几轮练习之后,教师邀请一组学生在前方做动作示范,并让学生互相点评。“他蹲马步时,两脚的距离过大…‘他转腿时脚活动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有效提高了彼此对技术动作的领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能力。标准的示范、清晰的讲解、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被教师深深地吸引折服,崇拜与渴望的眼神展示出享受教学过程的愉悦。“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享受上武术课!”在场的观摩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专家点评环节,陈雁飞教授表示,“本次展示的篮球与武术教学让大家看到了灵动的孩子,自信的体育教师以及学校的‘一校两品’的学校特色,值得欣赏与讨论。”并指出:“城区学校一般学生多、场地小,本次活动展示了如何在小场地有效进行体育教学,并且有效融合了核心素养、技术行为、自我展示以及团队意识”。赵立教授肯定了学生们展示出的优秀身体形态、素质技能以及适应能力,教学内容很好地展现出体育教育的内涵,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同时指出,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高则快,低则变”的原则,运球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太近,否则学生的身体重心一直偏低,把握不準重心的变化;学生运球时身体重心的变化,不仅要关注身体重心高低的变化,还要注意左右脚虚实的变化;教师应真实有效地把控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运动负荷及运动密度,注意教学细节的完善与课后的总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员樊伟表示,“难抓的是日常,本次研讨展示课展现出教师给予学生的感情投入,很暖。灵动从常态中来,常态越扎实,课堂越灵动,师生的互动也越和谐”。
此次教学研讨旨在结合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立足城区学校场地狭小的特定条件的限制,集师资特长,力求充分发挥教师专项。在常态研修中,学校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相融合的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学方法策略,又是学生量化评价的方法,学生们通过练习提高课堂效率,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课间操环节,学生们分别展示了篮球和武术的技能练习。伴随着律动明快的音乐,近200名学生组成方阵一起拍起篮球。篮球操以控球能力为主,包含了单人单球、单人双球、双人对抗、双人运球互传等动作。动感的音乐,摆动的身体,熟练的控球,童真的脸庞漾起的灿烂微笑,孩子们的篮球操表演展示出了巧妙的动作组合和精心的编排,给人一种体育艺术的审美体验。
随后入场展示的是由160多人组成的《旭日东升》武术操方阵。学生四人一排,排排“归一”,一招一式表现出力度与气势,身心合一,目光如炬。学生们扎实的武术素养与饱满的精神面貌赢得了现场观摩教师、嘉宾的喝彩。
在篮球教学展示项目左右手交替运球中,教师设定的认知目标是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动作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技能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时重心的变化,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判断力和空间感;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在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明确阐述了练习动作的要领:两脚左右开立,球由身体一侧起单手按拍球的侧上方,经地面反弹成“V”字型到另一侧,左右手交替运球。在认真观察教师的运球动作示范后,学生们跃跃欲试,由简到难依次进行挑战练习,体会身体重心的左右变化。同时,在教学环节中,适时穿插进行“1对1”对抗游戏、双手运球接力赛、呼啦圈拉球跑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巩固了学生的篮球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武术教学展示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指导,并步抱拳、开步冲拳、虚步亮掌、动作迅速有力,孩子们“哈!哈!”的叫喊声,稚嫩却有气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秘籍”:为有效体验转腿时快速发力的技术特点,每个学生的大腿上均用橡皮筋系着一个海绵包。发力前,沙包垂在膝盖外侧,快速发力转腿后,沙包打在大腿内侧才算合格。
在学生进行几轮练习之后,教师邀请一组学生在前方做动作示范,并让学生互相点评。“他蹲马步时,两脚的距离过大…‘他转腿时脚活动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点评有效提高了彼此对技术动作的领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能力。标准的示范、清晰的讲解、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被教师深深地吸引折服,崇拜与渴望的眼神展示出享受教学过程的愉悦。“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享受上武术课!”在场的观摩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专家点评环节,陈雁飞教授表示,“本次展示的篮球与武术教学让大家看到了灵动的孩子,自信的体育教师以及学校的‘一校两品’的学校特色,值得欣赏与讨论。”并指出:“城区学校一般学生多、场地小,本次活动展示了如何在小场地有效进行体育教学,并且有效融合了核心素养、技术行为、自我展示以及团队意识”。赵立教授肯定了学生们展示出的优秀身体形态、素质技能以及适应能力,教学内容很好地展现出体育教育的内涵,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同时指出,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高则快,低则变”的原则,运球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太近,否则学生的身体重心一直偏低,把握不準重心的变化;学生运球时身体重心的变化,不仅要关注身体重心高低的变化,还要注意左右脚虚实的变化;教师应真实有效地把控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运动负荷及运动密度,注意教学细节的完善与课后的总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体育教研员樊伟表示,“难抓的是日常,本次研讨展示课展现出教师给予学生的感情投入,很暖。灵动从常态中来,常态越扎实,课堂越灵动,师生的互动也越和谐”。